学术投稿

健康宣教标准操作程序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潘玉升;莫焱;罗捷;李滢;潘黎玲

关键词:健康宣教, 老年消化性溃疡,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时采用标准操作程序,对患者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经过干预,观察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26%和92.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w、4w、8w时治疗依从性良好者分别占93.42%、88.16%和86.84%,均明显多于对照组;6个月和1年复发率分别为7.89%和9.2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症状、心理和情感以及总体得分分别为(29.57±3.04)、(38.21±2.88)和(90.13±7.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以标准操作程序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下肢短缩伴骨不连与骨缺损患者的加压外固定与肢体延长

    目的分析加压外固定与肢体延长治疗下肢短缩伴骨不连与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23例下肢短缩伴骨不连与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采用外加压固定于肢体延长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23例患者进行随访6~24个月,患者缺损新股生产良好,骨不连端完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8(4~12)个月,并且患者的下肢缩短畸形基本矫正。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感染,对其进行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加压外固定与肢体延长治疗下肢短缩伴骨不连与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并且治疗时间较短,在临床中时可取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光宏;吴翔;卜光昌;黄建军;谭士凯;彭青松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社会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1]。目前主要的治疗为药物治疗,但在急性期,尤其是一些伴有自杀观念或行为的患者,药物往往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近年来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尤其对于拒食拒水、严重自杀观念或行为及木僵的患者效果较好。该治疗较药物治疗,有起效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2],目前被广泛用于精神科临床治疗中,能快速控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轻临床护理难度。我院已开展此项治疗多年。现将32例接受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邢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评价比索洛尔对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对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原发病内科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片0.25~10mg,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胺碘酮片至少200mg,1次/d,维持4w。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心室率控制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胺碘酮组高于比索洛尔组。结论比索洛尔治疗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具有良好的疗效,副反应少,是控制心衰合并房颤常规的优化的一线用药。

    作者:王琴;袁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健康宣教标准操作程序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时采用标准操作程序,对患者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经过干预,观察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26%和92.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w、4w、8w时治疗依从性良好者分别占93.42%、88.16%和86.84%,均明显多于对照组;6个月和1年复发率分别为7.89%和9.2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症状、心理和情感以及总体得分分别为(29.57±3.04)、(38.21±2.88)和(90.13±7.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以标准操作程序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玉升;莫焱;罗捷;李滢;潘黎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关于医院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在我国的医院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医院在管理的模式上也逐渐的发生变化,在医学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过程中,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在维权意识方面也不断加强。这就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的病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在新的时代发展下对病案管理的科学对策。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的医院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索有效的完善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研究对实际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丁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产妇以及胎儿的影响,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7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44例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于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血糖水平、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结果实验组对于妊娠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实验组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羊水过多者以及剖宫分娩方式者多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理论知识,并保持合理的血糖水平,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银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银屑病血液系统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没有彻底根治的治疗手段,临床上治疗主要以皮损恢复为目标,而该病累及周身多个系统,该文阐述了近年来银屑病血液系统研究的进展,包括银屑病对血液系统主要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以及由此产生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动学改变和对机体造成进一步损害。

    作者:谭忠兵;张学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脓疱型银屑病治疗学进展研究

    脓疱型银屑病病情严重且治疗顽抗。目前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案,或疗效不佳或有各种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作者:陈良驹;张学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机械通气管路中冷凝水回收处理的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现状,对呼吸机螺纹管中冷凝水回收处理的现状进行总结,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王小利;刘采;李燕;槐卉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食欲素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食欲素A是下丘脑合成的一种具有重要调节功能的神经肽,对摄食、饮水、生殖系统、睡眠及营养代谢等有调节作用。近年的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缺乏中食欲素可能通过能源/代谢失衡,组织缺氧,系统性炎症和与瘦素失调等多方面影响患者的营养代谢。

    作者:洪云川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消毒供应中心应用PBL教学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PBL联合教学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对学员进行分组,辅导老师随机选择2~3个设定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消毒供应中心专科资料、书籍,供学员查询。后,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本小组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比如图表、口头报告、戏剧表演等,后小组要选出一人报告小组学习情况。报告人要指出本小组对解决问题的贡献,书写任务报告,在规定日期之前把报告上交给老师。结果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能够提高学员的核心能力、自学能力、综合素质、循证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结论 PBL教学方法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在消毒供应中心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程俊;李希兰;周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从我院收治的盆腔炎住院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的盆腔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6个月内,实验组的盆腔炎患者出现腰痛复发、发热复发的例数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盆腔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盆腔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盆腔炎的复发率,提高盆腔炎症的治愈率。

    作者:谭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消胀合剂联合开塞露清洁灌肠治疗胸腰椎骨折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胀合剂联合开塞露清洁灌肠治疗胸腰椎骨折便秘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我院自制成药消胀合剂加开塞露20ml作为灌肠液,为患者进行清洁灌肠,观察疗效。结果通过110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率达95.4%。结论采用消胀合剂联合开塞露清洁灌肠治疗胸腰椎骨折便秘有较好的效果,操作简便,能有效的缓解和消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便秘。

    作者:浦长静;陈阳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急诊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之后,生理以及心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总满意率为97.8%,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的进行,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作者:孙潇雨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胎盘植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40例胎盘植入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分娩的40例正常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年龄在35岁以上、多次分娩史、多次人流史、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两组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子宫切除、早产儿发生率、产褥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多种高危因素可导致胎盘植入的发生,产前应对高危孕妇进行识别与筛查,提高产前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分娩时结合具体病情应用适宜的疗方法,从而减少胎盘植入产妇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辅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新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内膜细胞种植在不正常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通过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内膜细胞可经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1]。目前对此病发病的机理有多种说法,其中被普遍认可的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2]。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

    作者:高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大数据在医疗领域中的出场、挑战及未来

    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产生了大数据?何为医疗领域的大数据?其有何意义?从这些问题入手,进一步论述大数据在国内外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在中国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先进经验等问题,终提出在中国医疗领域发展大数据的建议和思考。

    作者:代清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研究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内神经外科就诊的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提供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B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6.0%)低于A组(6.0%),平均住院时间也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于预防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显著,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作者:戢德君;李学如;罗安志;张紫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MSCT征象,提高急性阑尾炎CT诊断的精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60例患者,在术前行MSCT检查,对阑尾大小、形态、阑尾管壁厚度、管腔密度、周围脂肪间隙等进行观察分析,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60例患者中,MSCT诊断56例,形态增大37例,管壁增厚52例,与术后诊断全部吻合;阑尾管腔密度MSCT诊断41例,术后诊断26例;周围脂肪间隙毛糙诊断48例,术后诊断47例;阑尾管腔扩大MSCT诊断39例,术后诊断31例;根据阑尾管腔密度周围脂肪间隙毛糙MSCT根据阑尾管壁强化34例,穿孔16例,与术后诊断完全吻合;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CT无异常表现。结论多征象观察及联合运用诊断急性阑尾炎,阳性征象越多,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精准性越高。

    作者:邱建明;曾宪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血液信息集中管理模式下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研究探讨在血液信息集中管理模式下对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通过以血液在血液系统信息系统中(BIS)的血液成分编号作为血液的主标识,从而辅助编织为血型、有效期、献血流水号、传染病相关指标检测等,形成血液信息标识。结果临床中在HIS与BIS网络系统下,在HIS获取电子配血报告,从而实现对血液以及患者间的核查。结论如今形成的临床输血信息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血液预警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实现血液横向调节的可操作性。

    作者:胡文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