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萌萌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产妇进行剖宫产术后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58例产妇舒适度提高,平均住院5.5天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剖宫产后立即实行相应的护理,可提高其舒适度,防止产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时的效果展开分析,以便于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自制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的ESR、CPK、肌力、肌肉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仅采用西药来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在术后的相关指标较低,而在此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后方韧带复合体(PLC)主要包括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和小关节囊。本文对胸腰椎骨折中PLC损伤与脊柱稳定性的关系、影像学评估及其在制定手术决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谭富强;刘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与单纯全麻的麻醉方法的对比来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单纯全麻的麻醉方法,在手术之前,给患者直接注入咪唑安定0.12~0.22 mg/kg、丙泊酚2.5 mg/kg、芬太尼2~4μg/kg、阿曲库铵0.8 mg/kg,而观察组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在硬膜外腔注入2%的利多卡因3 ml为试验量进行全麻诱导后,再操作单纯全麻所用方法。结果观察组的三种药物芬太尼、丙泊酚以及阿曲库铵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患者完全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上,观察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相比单纯全麻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练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发育支持护理(Developmental Supportive Care,DSC)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改变早产儿的照顾方式,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从而保障早产儿及家人的身心健康。由于早产儿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出生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功能低下,其病死率是足月儿的2~4倍,存活者也容易发生脑功能不全、生长障碍、消瘦和体弱多病[1]。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早产儿的存活率已大大提高了,但怎样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一直是医护人员探索和努力的方向。研究显示将发育支持护理贯穿于早产儿的生长过程中,观察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给早产儿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护理指导,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龙琼芳;曾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均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SAS和SDS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头痛和咽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57%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积极应用。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管理在全髋置换术后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组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无痛病房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镇痛方法,记录他们住院天数。结果无痛病房管理与采用传统病房管理的患者间住院天数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无痛病房管理能有效缩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李巧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微小RNA是一种非编码单链RNA,其在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缺陷及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近些年来微小RNA在2型糖尿病相关机制中的研究进行总结综述。
作者:胥娟;唐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科学化护理用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月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相关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按照常规护理方式接受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科化学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状况,主要包括睡眠质量、舒适度及疾病不确定感。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睡眠质量、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中无不满意患者,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中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90%。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科学化护理干预可有效运用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金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诊刮术后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环LNG-IUS)在子宫内膜增生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了95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第一组院45例行诊刮术+上曼月乐环,第二组院50例行诊刮术后给予孕激素周期治疗3个月。患者平均年龄院43±4.5岁。结果第一组术后95%经量减少,30%正常月经(主要表现在上曼月乐环后点滴状子宫出血),7例复发,治疗有效率71%(36/45)。第二组术后85%经量减少,60%正常月经,21例复发,治疗有效率58%(29/50)。结论诊刮术+上曼月乐环预防子宫增生症复发效果优于第二组,效果满意,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年轻、暂无生育要求或无生育要求,子宫内膜增生症或经量多的患者提倡首选诊刮术+上曼月乐环。
作者:王冬云;全正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联合平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平胃降逆汤、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每组60例,然后将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与平胃降逆汤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不良反应上,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联合平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马德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选择实际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肿瘤化疗药物在实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通过找出影响因素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医院的医疗系统平台,收集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这3年来45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情况,回顾统计病案中记录的不良反应观察表,并观察记录好病情严重特征变化规律。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不良反应率较高的主要为消化系统,大多表现为恶心、脱发等,这与化疗药物的品种相关。结论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概率较高,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但这是避免不了的,只能通过一些处理措施,降低受伤害的程度。这就要从各方面影响因素来判断分析,制定出佳的方案治疗,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陈超庭;杨兰平;黄汉生;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3年7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435例,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普外科护理质量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服务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钟阿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共40只眼,行周边视网膜切开术及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患者视网膜复位、视功能情况。结果术中视网膜复位率达100%,术后1 w复位率为95%;随访1年后,复位率为87.5%;术后1 w,视力增加19只眼,达47.5%,视力≥0.01有4只眼,好视力为0.02;随访1年,视力增加者22只眼,达到55%,视力≥0.01有6只眼,好视力为0.03。结论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江承天;曾树森;吴春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并探究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所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后,56例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并将气管套管拔出,11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自行转院治疗,2例因脑疝死亡。结论给予神经外科脑出血且施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排痰护理等综合护理服务,可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并对呼吸道堵塞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赵月晖;张宏宇;宋玉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老年急腹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老年急腹症临床特征,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收治5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护理措施为院急诊分科、治疗护理、对症护理、综合干预。结果送院时临床表现院多见弥漫性腹膜炎体征、休克,获取指标包括体温、HB、中心静脉压、血清水电解质水平、总蛋白与蛋白;诊断情况院12h内即明确诊断23例,病史与终诊相符8例,典型临床表现28例,辅助诊断32例、病理诊断24例,与拟诊相符50例;死亡3例,并发7例,住院时间4~37d,平均(13.4±5.3)d,引流时间2~15d,平均(5.3±2.7)d/支。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症状表现多不典型,获取病史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诊断更依赖于辅助诊断技术;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差异较大,应制定个体化护理内容,统一护理管理标准,提高监护、急诊护理效率。
作者:陈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肠造口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原因,结合国外的先进技术,制订防治措施。结果2例患者术后10w出现造口狭窄,4例患者出院2w随访发现造口周围皮肤炎,3例患者术后3d出现造口黏膜水肿,1例患者术后2d出现造瘘口渗血,通过细心的治疗和护理以上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我院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临床经验,将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低,积极有效的治疗并发症,为患者解除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石茜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两侧颈内动脉缺损还是很少见,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畸形,在临床上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或体检发现动脉瘤后发现本病。我们发现这例两侧颈内动脉发育不全合并有动脉瘤,动脉瘤发生多由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后引起,正好本例表现为左侧后交通比较发达,血运大所致。脑血管CTA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式,而且对本病可以很好的明确诊断,可作为两侧颈内动脉缺损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丁玉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10月本科室收治的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在采取普通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仅采取普通护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及患儿配合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护理后,人性化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88.24%)、患儿配合率(94.12%);普通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67.65%)、患儿配合率(52.94%),可以看出观察组满意度和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儿科病房加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家长满意度、患儿配合率,能使患儿身心健康早日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海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讨论多位高髋骨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的经验,根据医师的临床反馈,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和讨论高髋骨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方法术前行CT检查准备及心理干预,术后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做好基础护理等。结果本组病例均取得功能良好的恢复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