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助产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现状分析

黄香坤

关键词:人性化, 措施, 结论
摘要:目的:探析助产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现状。方法将我院的320例产妇进行对照分析,分为对照组160例,干预组1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段观察产程分班接生的方式,干预组采用人性化服务的措施,两组助产过程中均采用气囊助产仪进行助产。结果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满足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和提高护理水平,提升护理人员素质,能更好的体现护理人员的社会价值,提高护理行业的整体水平。结论人性化护理给予产妇人性化的服务,加强产妇的安全感和产妇对医院的信任感,保障了产妇的身体健康,从而处境产科的良好发展。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和总结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90例胆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3.3%(42/45),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0.0%(36/4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8.9%(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结论通过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桃花;林海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舒适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并研究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则从建立通畅气道、合理氧疗、预防感染和饮食注意事项方面进行舒适护理。从住院天数和终的治愈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治愈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舒适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必要步骤。

    作者:曹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类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以慢性呼吸道炎症、呼吸道高反应性及呼吸道重塑为特征的综合征。根据近年的研究,不同的地域及不同民族的人群中哮喘的发生是由多种环境因素和哮喘易感基因联合作用而激发。而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中医体质是哮喘发病及其证候产生的内在基础,体质决定哮喘的易罹性、病机和预后转归。并提出,应该将中医体质学说引入到哮喘的防治体系中,实现哮喘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欣;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抑癌基因P53在膀胱癌病变发展与研究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在膀胱癌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69例患膀胱癌患者癌细胞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对其进行检测。其中观察组52例患者,分别采用突变型P53蛋白和p16抑癌基因。对两种抑癌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突变型p53蛋白与P16蛋白总阳性分别为53.62%和43.48%。p16阳性表达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有显著性差异(<0.05)。而p53阳性表达在临床分期中有显著性差异(<0.05)。但中低分化膀胱癌(Ⅱ+Ⅲ)与高分化膀胱癌(I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53基因的异常是诱导膀胱癌的病发原因,表达状况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与膀胱癌发生发展更是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肿瘤进展及可能预后的标准。

    作者:黄敏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诊刮术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诊刮术后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环LNG-IUS)在子宫内膜增生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了95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第一组院45例行诊刮术+上曼月乐环,第二组院50例行诊刮术后给予孕激素周期治疗3个月。患者平均年龄院43±4.5岁。结果第一组术后95%经量减少,30%正常月经(主要表现在上曼月乐环后点滴状子宫出血),7例复发,治疗有效率71%(36/45)。第二组术后85%经量减少,60%正常月经,21例复发,治疗有效率58%(29/50)。结论诊刮术+上曼月乐环预防子宫增生症复发效果优于第二组,效果满意,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年轻、暂无生育要求或无生育要求,子宫内膜增生症或经量多的患者提倡首选诊刮术+上曼月乐环。

    作者:王冬云;全正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超声在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88例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诊断结果同临床病理结果实施对比,观察超声诊断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病因的准确性。结果该88例患者通过超声诊断确诊为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病因的准确率为90.91%。其中确诊为前置胎盘患者的有61例,确诊为胎盘早剥的患者有15例,胎盘边缘的血窦破裂患者有4例。结论采用超声诊断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病因可提高诊断率,可有效的促进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作者:余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精确放疗在肺癌治疗中的误差和控制探讨

    精确放疗是在高清晰度CT或MRI图像基础上的三维治疗技术,该技术要求减小照射范围用以提高肿瘤靶区剂量,进而减轻邻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因此探讨精确放疗在肺癌治疗中的误差并对其控制是保证放疗精确性和局部控制率的重要措施。本文就精确放疗在肺癌治疗中的误差来源、如何控制误差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金靖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浅谈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定价值

    目的:研究运用超声设备诊断良性及恶性乳腺结节的效果与作用。方法任意抽选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77例乳腺结节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研究回顾。结果通过临床病理检验,有53例患者的乳腺结节属于良性,其余24例患者属于恶性,超声检查误诊例数仅有1例,超声设备判断恶性以及良性结节的准确概率是98.70%。同时恶性及良性结节患者的Doppler血流信号分布情况、2D超声成像等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区别<0.05。结论运用超声设备为乳腺结节患者进行良恶性检查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应于临床全面普及。

    作者:夏明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微小RNA在2型糖尿病相关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微小RNA是一种非编码单链RNA,其在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缺陷及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近些年来微小RNA在2型糖尿病相关机制中的研究进行总结综述。

    作者:胥娟;唐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目的:观察并探究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所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后,56例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并将气管套管拔出,11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自行转院治疗,2例因脑疝死亡。结论给予神经外科脑出血且施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排痰护理等综合护理服务,可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并对呼吸道堵塞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赵月晖;张宏宇;宋玉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断肠草中毒的护理综述

    阐述什么是断肠草、断肠草的药理作用及毒性、断肠草中毒的机制、中毒的临床特点、中毒的救治及护理措施。

    作者:宋伟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评价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均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SAS和SDS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头痛和咽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57%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积极应用。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光化学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目的:光化学疗法(PUVA)也称黑光疗法,是一种治疗某些皮肤疾病的新疗法,治疗原理主要是使用具有光感作用的补骨脂素类药物后加长波紫外线照射,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在近十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为更好地应用光化学疗法,必须严格掌握其应用指证及护理要点。

    作者:黄金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分析

    目的:探析并观察优质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妇产科行阴道分娩的80例产妇,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取妇产科产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妇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分析两组剖宫产初产妇的产后出血与睡眠质量。结果①观察组产妇24h内的出血百分率2.5%(1/40)低于对照组的20%(8/4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②观察组产妇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与睡眠障碍等睡眠质量评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优质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初产妇产后出血与提高其睡眠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殷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索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上的实际应用和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8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人,其中针对对照组常规性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临床差异性、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骨科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其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郝艳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观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管出现阻塞或者狭窄而导致的心肌血氧或缺血而导致的心脏病。而糖尿病对于冠心病来说则是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一种主要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治疗与护理中的情况比较复杂,在护理工作中应该进行格外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生理-心理-社会护理模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先进的一种更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适合的。

    作者:徐丽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浅析助产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现状分析

    目的:探析助产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现状。方法将我院的320例产妇进行对照分析,分为对照组160例,干预组1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段观察产程分班接生的方式,干预组采用人性化服务的措施,两组助产过程中均采用气囊助产仪进行助产。结果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满足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和提高护理水平,提升护理人员素质,能更好的体现护理人员的社会价值,提高护理行业的整体水平。结论人性化护理给予产妇人性化的服务,加强产妇的安全感和产妇对医院的信任感,保障了产妇的身体健康,从而处境产科的良好发展。

    作者:黄香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专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排便情况和工作能力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中排便排气基本正常的患者和日常生活工作恢复正常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能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雷湘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手足口病的医院内预防控制措施及护理现状

    手足口病患儿从消毒隔离、皮肤黏膜、发热护理、口腔护理、用药、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手足口患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借鉴,以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陈运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脑瘫患儿便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脑瘫患儿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住院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护理干预组(A组)和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组(B组),干预2 w后、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便秘的治疗效果、胃动素含量及疾病复发率。结果干预2w后及1个月后,B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均优于A组,B组患儿的胃动素含量高于A组,B组患儿便秘的复发率低于A组患儿,<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可以提高脑瘫患儿便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年春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