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观察

徐丽芹

关键词:糖尿病, 冠心病, 护理效果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管出现阻塞或者狭窄而导致的心肌血氧或缺血而导致的心脏病。而糖尿病对于冠心病来说则是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一种主要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治疗与护理中的情况比较复杂,在护理工作中应该进行格外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生理-心理-社会护理模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先进的一种更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适合的。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FBG、2hFBG及HbAlc达标率分别为院86例(87.76%)、61例(62.24%)及65例(66.33%),对照组的FBG、2hFBG及HbAlc达标率分别为院65例(66.33%)、25例(25.51%)及33例(33.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观察组尤为显著,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06%(3/98),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8.37%(18/9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加快血糖达标进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辛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同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8例,1组采用常规进行护理,2组采用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对护理体会进行整理。结果1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的为11例,有效的13例,无效4例;2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的21例,有效的7例,无效0例。1组护理后满意的7例,满意度一般的9例,不满意12例;2组护理后满意的19例,满意度一般的8例,不满意1例。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

    作者:吴计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58例老年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后对比两组老年肺炎的疗效可见,实验组显效22例(75.86%),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9例(31.03%),总有效率为72.4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从患者身、心两方面展开人性化护理可巩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依从度、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江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微小RNA在2型糖尿病相关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微小RNA是一种非编码单链RNA,其在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缺陷及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近些年来微小RNA在2型糖尿病相关机制中的研究进行总结综述。

    作者:胥娟;唐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无瘤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及随访结果,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行记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开腹组患者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瘘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腹腔镜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无中转开腹,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两组患者经增强CT等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情况。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开腹组(<0.05),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排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应用无瘤技术可获得较好的近期效果。

    作者:李纲;丛风云;杨宏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具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妊娠结局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在血压方面,实验组的血压改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0.05);在妊娠结局方面,实验组孕妇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孕妇的血压及并发症,同时,大大减少胎儿发生宫内窒息及窘迫的概率,充分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杨绍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质控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质控在护理管理中提升的护理质量及管理水平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8月我院收治的需要住院治疗患者300例,并按照临床护理方式及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150例患者于护理期间共发生10起护患纠纷,具体纠纷发生概率为8%。其中对于临床护理完全满意103例,对于临床护理基本满意33例,对于临床护理不满意14例,其临床护理满意率高达90.67%;相比较常规组150例患者于护理期间共发生49起护患纠纷,具体纠纷发生概率为30%。其中对于临床护理完全满意66例,对于临床护理基本满意30例,对于临床护理不满意54例,其临床护理满意率为64.00%。即质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护理质控在护理管理中提升的护理质量及管理水平的有效性显著。

    作者:方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小儿肠炎患者110例,将110例急性小儿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照组55例小儿肠炎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55例小儿肠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掌握健康知识情况及家长满意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很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家长满意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艳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与单纯全麻的麻醉方法的对比来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单纯全麻的麻醉方法,在手术之前,给患者直接注入咪唑安定0.12~0.22 mg/kg、丙泊酚2.5 mg/kg、芬太尼2~4μg/kg、阿曲库铵0.8 mg/kg,而观察组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在硬膜外腔注入2%的利多卡因3 ml为试验量进行全麻诱导后,再操作单纯全麻所用方法。结果观察组的三种药物芬太尼、丙泊酚以及阿曲库铵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患者完全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上,观察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相比单纯全麻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练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围产期肺栓塞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围产期肺栓塞(PTE)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诊治预防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中心医院住院诊断的12例围产期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产期PTE患者存在易患因素,以长时间卧床为常见,其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CT肺动脉造影(CTPA)等检查均有助于诊断。早期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围产期PTE发病率高,易误诊,应早期、积极采取抗凝、溶栓治疗。

    作者:蒋洁菡;朱锦琪;刘胜岗;彭毅强;杨红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46例小儿疝气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加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对照组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0.05)。结论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儿在护理上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法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治愈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性(<0.05);此外,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32±3.14)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87±4.11)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5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字2检验及多因素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7.54%,病死率11.46豫;真菌培养阳性者58例次,共检出82株真菌,酵母菌69株(占84.15%),霉菌9株,(占10.9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64.63%)、消化道(占23.13%)、口腔(占8.84%)多见;经Logistic回归分析人选的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四因素在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0.05)。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三因素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间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肺部、消化道、口腔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主要感染部位,白色念珠菌感染占首位,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治疗无效的不良预后因素。其中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

    作者:郑永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阴道镜检查联合冷刀锥切术诊治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联合宫颈冷刀锥切术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2013年11月经门诊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48例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一致者39例(81.25%);不一致者9例(18.75%),其中术后级别升高者7例(1例为宫颈早期浸润癌),级别降低者2例。两种方法病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镜检查联合宫颈冷刀锥切术可以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准确率,这一方法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佳组合,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建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子宫肌瘤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36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实施术前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护理操作,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均痊愈出院,3个月后患者肿瘤所有缩小,瘤体明显缩小。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实施护理措施时,应严格控制各项护理内容,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各项处理措施。

    作者:王丽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作者:凌飞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70豫~80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75豫以上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40豫以上[2]。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现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现综述近几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时机的选择、康复体位护理、运动功能的康复、康复心理护理等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荣;郭春莲;侯四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对比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应用于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在2012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需要实施二次剖宫产术并且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给对照组采用单纯连续性硬膜外麻醉(CEA)进行麻醉,对研究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肌松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在麻醉之后10 min,观察组的低血压例数比对照组少,两组对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CSEA进行麻醉,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服务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体现。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3年9月~2014年4月收治的137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16%,干预组患者为97.06%,干预组优于常规组患者(<0.05);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优于常规组(<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邱莉兰;谢小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目的:观察并探究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所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后,56例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并将气管套管拔出,11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自行转院治疗,2例因脑疝死亡。结论给予神经外科脑出血且施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排痰护理等综合护理服务,可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并对呼吸道堵塞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赵月晖;张宏宇;宋玉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