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骥;杨艳芳;毕建朋;李梁斌;樊宏杰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肛导管置入联合早期胃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使用经肛导管置入联合早期胃肠内营养后行择期于术,对照组则实施急诊于术。比较两组患者于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并统计两组于术并发症及观察组营养支持前和治疗后1w的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后早期进行胃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对于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马金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同时使用芬太尼及异丙酚给接受人流的妇女实施静脉麻醉的有效性分析。方法任意抽选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本科室接收的人流妇女84例,将这些需接受人流的妇女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异丙酚麻醉,观察组接受芬太尼、异丙酚双药联合麻醉,同时采用适当的护理方式为妇女进行护理。对比两个手术组妇女的宫颈舒张情况、麻醉有效性。结果观察组的宫颈舒张情况、麻醉有效性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为需要接受流产的妇女实施麻醉处理时,选用芬太尼、异丙酚双药联合方案麻醉效果卓著,因此应于基层医院中推广普及。
作者:龙海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静脉输液不满意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发放120份问卷,调查静脉输液不满意的原因。结果共收回120份问卷。静脉输液不满意原因输液时间过长有60人次,占50%;反复穿刺(2针以上)有20人次,占17%;液体更换不及时14人次,占12%;固定不妥,脱针有38人次,占32%;沟通解释不够有30人次,占25%。结论通过对静脉输液不满意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人力资源管理是军队医院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规划发挥对医院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一个正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源规划是在新时代军队医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方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PICC置管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总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为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采取优质护理,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阴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较为复杂的系统,它受年龄、月经、雌性激素、抗菌药物等许多方面影响,无论内在因素或是外在因素的变化,都可影响其微生态变化。临床上常见的许多妇女阴道是否感染以及感染后的发展结局不仅取决于病原微生物,也取决于阴道微生态系统平衡关系。本文将主要探讨非培养法检测阴道微生态的进展。
作者:黄林;苏志芳;韦艳桃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补钙外渗致使皮肤损害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接诊的新生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静脉补钙及其外渗与致皮肤损害情况,并制定出合理的措施预防与护理。结果300例新生儿全部予以血电解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有135例静脉补钙,百分比为45.00%,其中发生外渗18例(13.33%),而致使皮肤损害有6例(33.33%),皆及时予以硫酸镁外敷处理后消失。结论新生儿大部分存有缺钙症状,故而需予以静脉补钙处理,但要加强外渗及其致皮肤损害的预防与护理,才能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值得重视。
作者:吴韵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护理安全包括护理主体的安全和护理对象的安全。前者是指护士在执业过程中的安全和安全氛围不到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危害[1]。后者是指护理活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机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两者密切相关,互为影响。安全氛围已成为当代健康和安全管理思想的重要基石[2]。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人们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给医疗护理行为的严肃性、规范性、专业性、合法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但是目前我国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管系统,基层医院的住院设施、护士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较薄弱[4]。如何利用有效的资源,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让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护理,已成为进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进行综述。
作者:吕宝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总结了23例病毒性脑炎伴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护理。护理要点包括癫痫发作的护理、病情观察的护理、特殊用药护理、腰椎穿刺的护理、心理护理等。本组23例患者中17例治愈,5例好转出院,1例自动出院。
作者:蒋学娟;章丹凤;刘夕珍;史广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羧甲司坦联合胸腺五肽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呼吸科治疗的80例无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加予胸腺五肽治疗,研究组给予羧甲司坦联合胸腺五肽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第2个月免疫指标IgA、IgG及Ig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①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vs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②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IgA、IgG及IgM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羧甲司坦联合胸腺五肽治疗的疗效确切,显著提高了患者自身免疫功能。
作者:周海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对于孕产妇,分娩属于一种较为强烈的躯体体验以及情感体验。产妇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均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剖宫产手术属于不同于软产道分娩,终保证成功分娩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方法,针对难产产妇可以有效将分娩困难现象加以解决。近几年,临床选择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的患者例数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剖宫产产妇而言,保持乐观心态对于临床手术成功以及产妇完成手术后的临床康复具有显著的作用。如果产妇自身情绪极不稳定,会导致产妇自身健康表现出恶性循环现象。对此,针对产妇实现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当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终对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保证产妇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为了进一步分析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的价值以及临床进展进行研究。
作者:马立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问卷式调查,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田志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预见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比较两组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发生低体温率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导致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务人员应针对各种因素,预见性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曹婕;刘炜;魏国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择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2例,对其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手术成功80例,其余2例转为开腹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手术时间(79.2±21.3)min;住院时间(4.6±1.7)d。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赵会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中子刀腔内治疗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行中子刀腔内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对其开展术后的针对性护理,随访1年,观察并分析患者的吞咽困难改善程度与肿瘤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与针对性护理,治疗的总有效率达73.50%(75/8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2.456,<0.05);患者的吞咽程度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子刀腔内治疗食管癌患者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其症状,而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秋云;孙成慧;刘妍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29例临床资料,归纳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MP感染临床表现在肺部、肺外及肺部合并肺外的比例分别为60.47%、19.38%、20.16%,低龄患儿以肺部症状为主,占68.6%,高龄患儿仅55.12%表现为肺部症状,而仅有肺外表现的患儿占26.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儿MP-IgM检测结果阳性,给予大环内酯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1w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8w后复查MP-IgM,104例转阴,12周阳性患儿复查,21例转阴。结论 MP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因此出现疑似症状时应考虑有MP感染的可能性,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杨海娟;梁中信;曹素芬;陈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方法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又可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可有效的体现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作者:李迎新;李桂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方法总结性分析了参加湖南省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选拔赛对我校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带来的变化。结果通过参赛提高了我校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快了临床实践技能中心的建设,完善了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了临床实践教学水平。结论竞赛对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临床教师自身素质、医学生临床技能及人文素养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郑玲;鞠晓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IUD异位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8年发生的22例因IUD异位的病历资料。结果 B超监视下经阴道取出12例,经阴道穹窿切开取出7例,剖腹取出5例。结论提高IUD放置技术,慎重对待哺乳期、反复人流或剖宫产史的妇女,绝经的妇女及时取器,定期复查、加强随访服务是预防IUD异位的有效措施。
作者:龚玉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中随机抽取样本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50例早产儿给予小剂量红霉素处理,同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50例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例如合理的喂养体位,喂养中的腹部抚触,制定适合体重的个体化喂养方案,非营养性吮吸等措施。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如呕吐、腹胀及胃潴留停止的时间以及早产儿体重开始增加的时间。结果实验组不耐受症状如呕吐、腹胀停止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早产儿体重开始增加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提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有利于其消化道的发育成熟,从而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