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蓉
通过回顾性分析了46例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归纳了健康教育和护理措施后得出结论:对高血压性鼻出血填塞期患者积极地实施心理、饮食及舒适护理,能有效降低血压,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对鼻腔填塞的耐受能力,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作者:丁平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总结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19例应用培门冬酶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不良反应及采取的措施。结果19例患者中15例2个疗程完全缓解,3例3个疗程完全缓解,1例4个疗程完全缓解。给予适当的护理,成功减少培门冬酶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培门冬酶的毒副作用对患者治疗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占丽;向永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由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因侵犯的部位而不同,如侵犯视神经则可引起视力下降或失明、语音神经则引起语言障碍、甚至还会出现痴呆。由于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而且目前缺乏统一的诊断金标准,因此在临床上极易漏诊。本文对关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的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希望能增加对于神经梅毒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边艳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及其对降低纠纷和投诉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门诊输液室输液的患儿6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并对两组患者的配合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情况和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输液配合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方面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05);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90.9%和69.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优质护理能降低小儿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值得推广。
作者:吴敏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抢救。方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0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进行药物和临时或永久起搏器的安置,探讨心电监护、用药护理、电极脱落的预防、消化道及呼吸道护理、感染的预防和心理护理等。结果20例AMI合并AVB患者入院后有8例患者给予了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短时间治疗,4转为I 度I型,2例转为I度AVB,2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12例患者中9例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3例药物治疗无效,均行急诊手术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8例患者7d内回复至窦性心律,遂撤除起搏器,4例在10d内尚未恢复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及手术护理能够提高抢救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韩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重症胸外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02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腹内脏损伤、慢性肺疾病、吸烟、肺挫伤、呕吐误吸等。结果导致重症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因素有:年龄>50岁,肺挫伤、慢性肺疾病、吸烟、有腹内伤等。对患者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SS值>20分,GCSP<8分时是重症胸外伤患者导致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一个高危因素。结论分析出引发重症胸外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应该在临床中得到广大医生护士的重视。
作者:张国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临床通过对重症肺炎的认真观察与细心护理,能够及时发现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为医生诊断治疗及抢救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入住我院ICU的68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衰的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例入院时已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5例因经济,家庭等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6例重症肺炎逐渐好转,急性心衰得以控制。结论加强对病情细微变化的观察与护理,能够及早发现问题,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从而争取抢救时间,使患儿脱离危险恢复健康。
作者:田素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联合用药;对照组30例,采用胺碘酮单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平均转复时间为(172.7±20.4)h,对照组为(204.6±20.4)h;实验组的转复率为76.7%,对照组为46.7%,;实验组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26.7%;实验组在转复率、转复时间、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左心房内径、舒张和收缩末期面积、舒张和收缩末期容量均明显减少,射血分数增加,左心房各项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缩短转复时间,提高转复率,降低复发率,改善左心室功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伟;李俊;陶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进入工作单位的门槛。由于医学院校的特殊环境,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此来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从医学院校对计算机课程的安排和重视度,以及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态度和掌握程度着手,提出了计算机教学课程的重要性,并探讨医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建立新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作者:范胜廷;陈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实施精细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精细化的护理。结果20例患者康复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精细化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认真指导康复训练,可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墨祥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滋肾法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患者以活血滋肾法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辅以经期的护理。结果采用上述方法3个月后月经量明显改善。结论中药活血滋肾法并辅以护理能有效改善人流术后月经过少。
作者:秦安敏;易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09例接受黄疸蓝光照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事故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不良事故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新生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故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黄春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均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81.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两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采用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动脉血气,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贺石良;许峰;谢清清;肖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采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临床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提供其生活质量。方法对64例脑卒中卧床患者的便秘情况进行干预,观察效果。结果29例患者便秘症状完全消失,22例患者排便较前显著轻松,13例患者便秘症状较前缓解。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便秘的发生。
作者:何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类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在其临床症状中,COPD的肺外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骨骼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COPD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近年来也有许多学者对于COPD功能衰退机理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本文就COPD肌肉纤维类型,肌蛋白及酶的代谢,线粒体的相关变化进行综述。
作者:余鑫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超声助显剂胃充盈检查在进展期胃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胃超声助显剂胃充盈检查法对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予以检查,与胃镜检查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胃癌诊断符合46例(92%),病变位置诊断符合49例(98%),手术病理浸润深度分期符合为38例(76%),淋巴结转移检出符合26例(52%),癌灶浸润肝脏检查25例(50%)。结论胃超声助显剂胃充盈检查应用于进展期胃癌临床诊断,病灶检查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姬传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患者均予以临床择期手术治疗,并于术前行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诊断检查,患者术后均予以病理学检查,分析并比较患者的临床X线诊断与病理检查报告相关性情况。结果78例胃癌患者经临床X线检查临床早期检出率为85.90%(67/78),误诊率为6.41%(5/78),漏诊率为7.69%(6/78);经临床X线检出的67例患者,其中溃疡型46例,蕈伞型13例,肿块型8例;患者经临床X线检查后显示,其病发部位多集中于胃底贲门、胃窦、胃体及胃大弯部位。结论 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可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率,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可通过病理学相关结果予以早期病情判断。
作者:王强;姚秋菊;鲁芳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妇产科行无痛人流手术麻醉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妇产科收治的主动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患者188例,采用随机原则进行分组,每组94例患者。对照组早孕妇女在行手术前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进行麻醉,治疗组患者首先给予芬太尼注射液静注,之后给予丙泊酚注射液静注。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94例患者麻醉剂镇痛效果100%,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进过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在人工流产麻醉过程中应用,麻醉及镇痛效果明显,并且手术苏醒时间短、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陈治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学科建设是提高医院知名度和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医院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人类已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医院学科建设也不例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而加大信息技术的研究和投入则对医院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条件下医院学科建设的具体情况,以供参考。
作者:黄娟;张良清;严颖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3~2014年所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中选取2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阴道镜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以及阴道镜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观察三组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阴道镜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以及假阳性率等都优于单一阴道镜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采用阴道镜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男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