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疗效探讨

潘建军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4例,并随机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观察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常规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满意度更高.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手术过程中操作难度不大,对患者伤害不大,并且血肿清除速度很快,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近况

    急性ST段括高心肌梗死是临床各类急性病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早期及时给予患者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也随之增加.下面本研究就针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作者:冼伟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颅后窝手术后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对颅后窝手术后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后窝手术后脑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观察期3个月,用FIM量表来比较随访时两组患者观察期结束后的身体机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BM评分明显能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于颅后窝手术后脑损伤患者在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尹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妊高征患者肌酐和尿酸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肌酐和尿酸变化情况,进而为预防妊高征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 选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高征患者36例,将其命名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36例,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肌酐和尿酸变化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研究组妊高征患者肌酐及尿酸水平在4w内显著上升,且中度妊高征及重度妊高征患者的肌酐及尿酸上升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妊高征患者.结论 通过测定肌酐及尿酸,能够了解孕妇是否有患有妊高征的危险,并且能够科学的分析妊高征患者的严重程度.

    作者:陈小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医用吸引原理与维修

    在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中普遍应用到医用吸引器,该种器械在手术、急救抢救、护理等各种工作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医用吸引器的远作原理、主要分类、维修保养等进行分析,旨在让医学工作者更加了解医用吸引器,在医疗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该种器械在临床医疗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姜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总结和探讨远处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诊断方法.方法 对2例远处转移性的恶性黑色素瘤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主要追问其原发病灶及病史,观察组织形态学及结合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确诊为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例1女性,年龄39岁,右大腿根部包块6个月,包块约核桃大,压痛,追问病史,4年前右小腿黑痣溃烂,流黑色血水,切除病检,病理诊断曾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此次结合病史诊断为右大腿根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例2女性,年龄50岁,患者腹痛伴恶心、呕吐急诊入院,剖腹探查,见子宫底部浆膜面暗红色结节,大小约5cm×4cm×4cm,大网膜、腹膜、肠系膜可见散在暗红病灶,行手术切除送病检,HE染色诊断为恶性肿瘤.追问病史,患者于7年前,4年前曾 2次行右手拇指根部同一部位黑色肿物切除术,第1次未做病理检查,第2次病检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此次结合免疫组化及临床病史诊断: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结论 病史不明或无原发病灶的病例诊断较困难,特别是无色素型.黑色素瘤抗体HMB45和S-100蛋白等标志物有助于诊断.

    作者:赵建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 经过综合治疗与规范护理后,15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临床治愈出院.1例患者因治疗效果欠佳,持院治疗.结论 早期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与规范的护理,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树花;于清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试验组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井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术后愈合率、感染率以及其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具有研究意义.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张彤正;鲁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行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替硝唑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行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替硝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用替硝锉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用药盐酸米诺环素,即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替硝唑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在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症状.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出血指数和治疗前菌斑指数上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上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二者间具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9%,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替硝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此外,在积极治疗牙周病的情况下,还应该定期进行血糖的监测,加强对血糖的控制,才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作者:陆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6月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人员共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体检流程与方法进行体检工作,观察组根据制定好的健康体检路径表进行体检,并配以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体检效果及其对护理人员的评价.结果 应用健康体检护理路径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在各方面数据上都较对照组更优秀一些,体检工作质量大幅度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也显著提升.结论 健康体检路径的制定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对于体检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余杏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12月作为空白对照阶段,以2014年1月~6月作为实验阶段,分别收集两个阶段内需要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照阶段不做特殊处理,实验阶段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个阶段内PICC置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00%(9/5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工作中的应用具有确切的安全性价值,能够有效降低PICC置管期间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志敏;彭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肿瘤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前瞻性护理

    目的 分析研究肿瘤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前瞻性护理工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92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分析PICC置管行前瞻性护理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的经验.结果 108例患者为满意,75例患者为基本满意,不满意患者有9例,患者的满意度为95.31%.结论 肿瘤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前瞻性护理的关键在于置管前的充分准备,置管中的娴熟操作,重管后的局部护理,每一步从预防角度出发,对控制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朱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相关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的检测与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白癜风患者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及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皮肤科收治的40例白癜风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显示两组CD3+(%)、CD4+(%)、CD8+(%)、CD3+/CD8+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程、不同类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值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进展期CD8+(%)的量高于稳定期(P<0 05),其余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病程中,病程>1年患者CD3+(%)的量低于病程≤1年者(P<0 05),其余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与白癜风患者病程及进展期可能有相关性.

    作者:阿布都克力木·吐尔逊;古丽巴哈尔·阿木提;奴尔司曼古·热合曼;达吾提江·麦麦提;阿依努尔·阿部都热依木;巩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谈妇产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护理

    目的 分析妇产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易发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在我院妇产科手术中发生的50例泌尿系统损伤的时间、类型、术后尿瘘的发生和诊治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易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妇产科手术主要为: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上环、人工流产、结扎术等.其中输尿管、膀胱损伤是妇产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妇产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发生概率不高,但绝对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王丽华;易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心病护理体会

    探讨高心病的护理体会及措施.高血压性心脏病(简称高心病)是多发病,常见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高血压,从而导致左心室继发性肥大,后引起心力衰竭的心脏疾病,以冬春季多见,患者一般病史长.体质差,年龄偏大,合并症多,病程迁延,死亡率高,在治疗及护理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王小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2013年4月~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疝气患者60例,按住院顺序分人数均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使用高频电刀进行手术,对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普通手术刀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结束手术之后,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情况有6例,发生脂肪液化的情况有4例,经过统计,愈合不良率占33.3%;对照组患者没有发现脂肪液化的现象,其中伤口感染患者有2例,经过统计,愈合不良率达到6.6%.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不良率,两者的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对症治疗后,其症状都不同程度的消失.结论 通过研究证明,对疝气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高频电刀对手术切口的愈合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使用高频电刀进行手术的时候,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作者:成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51例消化性溃疡患儿诊疗的临床体会及分析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自2013年1 月月~1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儿51例,并且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26例.对照组患儿25例,研究组患儿采取针对性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研究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对照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喜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复习总结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5例肿瘤样钙质沉着症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5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 X线表现为关节旁软组织内圆形或椭圆形卵石样钙化结节,可相互融合形成团块样、菜花样改变,边缘清楚.CT上显示肿块未累及邻近关节,除X线片见到的形态外,还可见钟乳石状、流柱状、桑葚状改变,并可见液一液平面.MRIT1WI序列肿块呈低信号,T2WI序列信号不固定,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且可以显示肌腱筋膜反韧带受累情况.结论 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多发钙化性肿块,平片、CT和MRI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各具特点.

    作者:马勇;杨子权;王林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灸配合拔罐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46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拔罐疗法在治疗特定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抽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前来诊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成观察组度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提罐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灸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有33例治愈,25例显效,12例进步,3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20例治愈,27例显效,13例进步,15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8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意义.结论 针灸联合拔罐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活血通络、疏邪解表等功效,可让病损神经功能尽快恢复,让面瘫得以缓解,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娜;胡雪艳;路学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非传染病疾病负担研究与分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组相对于急性病和传染性疾病的疾病总称,其临床发病率较高.全面、客观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对于掌握人群健康卫生问题,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现就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研究进展、评价方法做一简要综述,以期分析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发展规律.

    作者:廖辉陵;陈丽华;王进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性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护理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性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实施护理,包括心理、饮食、跌倒等方面.结果 本次护理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有显著效果,显效患者为21例,占总人数的42%;有效患者为27例,占总人数的54%;无效患者为2例,占总人数的4%.结论 有效护理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地帮助患者克服害怕、恐惧等不良情绪,能够帮助其降低血糖,促进患者顺利出院,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解义艳;袁兴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