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凤;岳莎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结合舒血宁治疗冠心病伴心衰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伴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结合舒血宁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各指标(VR、LVDd、LVEF及E/Ea)及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丹参多酚结合舒血宁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且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在冠心病伴心衰患者中进一步应用.
作者:石立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文首先阐述了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继而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和未来的展望做出了具体分析,指出了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主要方法是施行手术并对治疗该疾病的各种手术方法做了详细描述与讨论.
作者:苟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优化现行的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流程,提高LIS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方法 通过实验室仪器双向通讯和LIS系统通讯中条码技术的使用,使现代仪器的自动化特点得到充分体现,提高标本的处理速度和缩短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1].结果 同样处理400个标本的条件下,优化工作流程后TAT时间平均减少了30min,每次100个标本所需的编号时间从30min减少到10min,所需人员从2人减少到1人,同时,减少了人为差错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论 随着标本量逐年的增加,运用更优化的检验流程能更高效地处理标本信息的录入和缩短报告结果的时间,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惠志强;朱立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是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同时死亡率亦居高不下.本文从单克隆抗体治疗、免疫过继细胞治疗和细胞因子治疗三方面对如何应用免疫生物治疗乳腺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目的 在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促进研究进展.
作者:闫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肝癌患者及同期选择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由86例肝癌患者组成的实验组和由86例正常体检者组成的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两组所有成员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经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后实验组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CD3、CD4/CD8的值与对照组在比较上,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异常,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有助于了解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况.
作者:李学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维生素C结膜下注射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角膜溃疡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眼科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结腹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治疗总有效率的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C结膜下注射能够有效改善角膜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罗蓓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与研究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方法 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合患者的手术时机,把所有患者划分成两个组,即实验组(超早期组,发病6h内接受手术)与对照组(早期组,发病6~72 h接受手术),组均患者数量为38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对比与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再出血率等.结果 经治疗之后,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效果以及死亡率等方面的比较都具有差异(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再出血率方面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可行性,值得推广.
作者:刘登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自2013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78例,将这178例产妇进行随机分组,每组89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取产后出血预测评分,根据评分的结果进行产后出血的防治,对照组产妇不进行评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情况以及产后的宫缩强度.结果 在产后的1、5、9、12h等时间,现察组产妇的出血量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宫缩强度大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产后大出血率为3.4%,对照组产妇产后大出血率为13.5%,观察组产妇产后大出血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进而采取相关的方法进行预防,能够减少产妇产后出现大出血的概率,提高产妇的宫缩强度,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龙培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蒙医学所用药物是无化学合成药物,大部分是植物类药物,一少部分是动物类和矿物质类药物.好多医生和患者认为无毒副作用,临床上出现乱用药现象.尤其是治疗慢性疾病时病程长,服用药物时间长,药物久服或剂量不当,则易出现不良反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加强学习蒙药学和蒙医方剂学,从源头上堵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本人关于“蒙药不良反应”问题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的症状、急性中毒的救治、急性中毒的预防)、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的主要症状、慢性中毒的救治)、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对蒙药的再评价、提高蒙药质量和药效研究水平、合理用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做好不良反应监测)等四个大题.
作者:乌云塔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仅是以肺组织局部炎症反应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疾病,而且是由氧化、抗氧化和凋亡、抗凋亡失衡等介导的多系统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其包含许多肺外效应,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萎缩、代谢综合征等,严重影响预后.特别是骨骼肌的萎缩,骨骼肌萎缩被证明降低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利用率,甚至死亡率,且独立于肺功能.对于中-重度COPD患者,骨骼肌的消耗是预计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指标,COPD骨骼肌萎缩的发生是一种多因素、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已发现的致病机制中,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代谢紊乱是一个关键环节.现就细胞因子与COPD骨骼肌萎缩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匡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探讨高心病的护理体会及措施.高血压性心脏病(简称高心病)是多发病,常见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高血压,从而导致左心室继发性肥大,后引起心力衰竭的心脏疾病,以冬春季多见,患者一般病史长.体质差,年龄偏大,合并症多,病程迁延,死亡率高,在治疗及护理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王小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丙波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18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9例,给予对照组芬太尼麻醉,给予研究组丙波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大尼麻醉,记录井分析两组各项时间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药物起效时间、睁眼苏醒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及头疼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丙波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作者:石小龙;闫振弘;马平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静脉输液是护理人员基本的一项技术操作,熟练掌握此项技术,不但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成功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在20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整理如下.1 影响穿刺成功的相关因素1.1首先护士应该尊重患者,讲文明,懂礼貌,平等对待每一个患者.如给患者打针时,不能叫某某床打针,应该说某某床某某同志,给您打针.让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由于自己的失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应该说对不起,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合作,对于农村贫困的患者,不因阶层,地位不同,待遇不等,不能怒目而视,大喊大叫,应该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让患者轻松愉快地配合治疗.1.2不安全感,对自己记忆不深或有过穿刺失败经历的护士表现出拒绝和躲闪,要求一针见血,不配合治疗,如要求护士遵从自己指定的血管和部位穿刺,由此引发护患矛盾.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和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合作.1.3操作者本身情绪好坏对静脉穿刺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操作者要集中精力,沉着冷静,要有耐心,同时取得家属配合,如患者烦躁挣扎不安,家属唠叨都会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袁秀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性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实施护理,包括心理、饮食、跌倒等方面.结果 本次护理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有显著效果,显效患者为21例,占总人数的42%;有效患者为27例,占总人数的54%;无效患者为2例,占总人数的4%.结论 有效护理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地帮助患者克服害怕、恐惧等不良情绪,能够帮助其降低血糖,促进患者顺利出院,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解义艳;袁兴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车祸致头部外伤患者的生命监护及初级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和研究.方法 对我院院前急救站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现场救活转运因车祸致头部外伤的患者60例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并分析我院对头部外伤患者的生命监护以及实施的初级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车祸致头部外伤患者的生命监护和初级护理干预后,痊愈35例,好转17例,总体的生存率为86.67%.结论 对患者实施初级护理措施,进行生命监护可有效地提高车祸致头部外伤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邵光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防控的护理措施,降低手足口病院内感染几率.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手足口病治疗的小儿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干预性护理,对两组患儿的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3.0±1.0)d、(5.8±1 3)d,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手足口病惠儿进行干预性护理,可有效对院内感染防控,降低病毒传染的几率,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毛丽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护理措施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复发,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改善生活质.
作者:钟双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现如今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而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学方面,特别是对其与CD4+T细胞的研究成为热点.纵观国内外研究资料,对1型糖尿病与CD8+T细胞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然而大量研究证明CD8+T细胞参与多种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接受的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故对CD8+T细胞与1型糖尿病的研究,可完善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或许能为1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黄香丽;赵成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深静脉置管术是一种较安全且可靠的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老年人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危重病例多,常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静脉通路,而老年人往往周围静脉条件差,故深静脉置管术尤其适合在老年患者中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各有优缺点,后者更加安全[1].
作者:周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9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我院收治的成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75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测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实施肺功能检测的概率为13.6%,对照组中实施肺功能检测的概率为57.6%,两组患者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P<0.05,差异具有纯计学意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肺功能检测的概率明显小于成人;对两组患者的哮喘确诊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的确诊率为35.3%,对照组的确诊率为32.7%,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肺功能检测应用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其确诊率与成人检测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目前临床上,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应该对其予以重视与推广.
作者:艾贤妍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