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中小学幼儿园卫生室调查及改进建议

夏文凤

关键词:卫生室, 现状, 问题, 对策
摘要:伴随现代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医疗服务的需求巨大,但各大中小学校暨幼儿园属卫生室设置发展却千差万别,如何解决学校的防疫、卫生服务实际问题,实现学校医疗的优质服务,是新时期学校面对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大中小幼各级学校的调查,发现学校医务室发展各有优弊,隐忧很多,建议各学校抓住国家教育医疗综合改革的契机,寻找良好的举措推动学校卫生(所)室发展,整合医疗资源,使学校的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实现提供优质服务,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学习和健康生活。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7例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入住PICU时间、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有效率、入住PICU时间和家长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症状,缩短入住PICU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朱丽萍;倪如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针对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慢性附件炎患者60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治疗的慢性附件炎患者60例,将其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在月经结束后第四天开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观察组在月经第1d开始就滴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不良反应。结果经本院的分组对比,观察组治愈例数为52例,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的治愈例数为41例,治愈率为68.33%;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可见,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结果得出,患者在经期用药具有减少不良反应率以及提升治疗效果等优势,尤其对慢性附件炎治疗上优势更加显著,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治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脑梗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脑梗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从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梗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梗患者的吞咽障碍进行护理时,可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运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40例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研究

    目的:对40例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展开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40例,开展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共8例,占20.0%,其中,手足抽搐2例,出血3例,甲状腺危象3例,通过耐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患者康复情况良好。结论针对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病情,要及时采取妥善的护理方法,实施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症状痛苦感,提高生活质量,加快治愈进程。

    作者:郭贝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创伤骨折治疗过程中血栓并发症机制及预防、治疗及效果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治疗过程中血栓并发症机制及预防、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50例创伤骨折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栓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一药物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人对上述血栓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血栓并发症糖尿病2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3例、器官衰竭1例,并发症率32%。实验组治疗过程中血栓并发症糖尿病0例、高血压1例、冠心病0例、器官衰竭0例,并发症率4%,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血栓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能够提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且操作简单值得未来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许文华;李晓红;冯喜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程序镇静比较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程序镇静效果及心率及MAP的变化。方法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程序镇静;B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程序镇静。比较两组程序镇静效果及心率及MAP的变化。结果A组程序镇静起效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程序镇静过程中,A组心率及MAP均高于B组(<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作为程序镇静优于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可以作为程序镇静的新选择。

    作者:单可记;段慧;顾珊珊;朱晓琳;许汪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卡络磺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咯血6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卡络磺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酚妥拉明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络磺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治疗有效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肺结核咯血时,可使用卡络磺钠和酚妥拉明联合疗法,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郜金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GE2水平在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黏膜损伤中的临床表达意义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在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黏膜损伤中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从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50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并从同期本院收治的使用阿司匹林但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选择5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复查,观察组的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较之对照组出现显著的下降(P<0.05),但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之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和阿司匹林引发的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下降有关,且基础PGE2水平较低的患者出现出血的风险更大。

    作者:苏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时间日间手术中的比较

    目的: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时间日间手术中的应用,并比较其优特点。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I~Ⅱ级,择期接受日间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和氯胺酮麻醉组(B组)各25例,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用药后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血氧饱合度SPO2小于95%、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 POV)以及燥动的发生例数等指标。结果 A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100.7±3.285)s,明显低于B组的(188.6±2.048)s(P<0.05);A组患儿清醒时间(404.3±12.66)s,明显低于B组的(1081±20.58)s(P<0.05),且术中SPO2短暂小于95%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七氟醚吸入麻醉组术后躁动的发生次数明显高于氯胺酮麻醉组(P<0.05),两组的术后呕吐POV的发生率基本相当(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日间手术,起效快,手术医生满意率高,术中更平稳,苏醒时间短,明显优于氯胺酮麻醉。但术后小儿烦躁情况稍多。

    作者:舒波;高田;廖和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89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及预后

    目的:探究与分析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7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波立维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ST段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4.27%,试验组总有效率96.53%,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ST段降低、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酸激酶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但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心电图ST段降低、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酸激酶水平降低更加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现牙龈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数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变化,且能够有效降低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的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邵士川;孙慧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22例早期新生儿死亡分析

    目的:分析巍山县2005年~2012年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探索相关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收集巍山县2005年~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重点分析早期新生儿死亡水平变化情况和主要死因,对预防新生儿死亡发生提出干预措施。结果2005年~2012年早期新生儿平均死亡率为9.24译,2008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高,达到15.27译,不同年份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000,P<0.001),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出生缺陷、意外窒息。结论巍山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系统管理,预防早产及宫内窒息;提高产儿科的服务质量,降低新生儿出生窒息率及死亡率;加强新生儿科的技术水平,减少早产低体重及肺炎患儿的死亡率;开展出生缺陷监测,降低先天异常死亡率;加强卫生宣教,提高边远山区住院分娩率,有助于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风险。

    作者:杨增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较低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较低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86例,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莫沙必利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显效患者26例(60.4%),有效14例(32.6%),无效3例(7.0%),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中显效患者共21例(48.8%),有效12例(27.9%),无效10例(23.3%),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柏敏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是胃癌复发和转移的主要途径,传统HE染色确定肿瘤的转移和分期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进步,使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成为可能,其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国内外淋巴结微转移在胃癌的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为胃癌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向瑶;向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相关风险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方法选择我院CT室2013年5月~2014年5月诊治的54例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的相关风险因进行分析,并在检查前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观察患者完成检查的例数与成像质量,有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54例患者中48例安全顺利完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检查,融合图像均达到了冠心病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受检者无相关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结论对老年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对检查风险采取规避,能提高诊断质量,保证老年患者医疗安全,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燕;张红峰;苗云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6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9%,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1%。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非手术的保守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作者:袁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HICH患者共72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的为46.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7%和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和30.0%,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均<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式治疗HICH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并明显降低患者再出血率及病死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儿科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穿刺成功率。结果本组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中,183例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注,6例发生局部渗漏,3例脱管,3例导管堵塞,2例针眼出血,2例皮肤炎症,1例静脉炎,穿刺成功率为91.5%。结论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仅保证输液时的安全,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因此在儿科临床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王富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6粒/次,2次/d,口服。14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和心电图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68.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万锋;马文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急诊救治脑梗塞患者的疗效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救治急诊脑梗塞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取我院2011~2013年的急诊脑梗塞患者中的70例为研究分析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的患者(观察组)与使用传统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患者(对照组)治疗后的的相关数据及临床效果及症状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稠度以及脑供血、供氧效果的评估中,可以发现丹红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复方丹参注射液。两组数据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在对脑梗塞急诊患者治疗中效果更明显,并且治疗后的恢复效果远远高于其它。

    作者:马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病案复印过程中医患矛盾的思考与对策

    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环,病案信息的再利用也逐渐被患者所认识,病案复印成了病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病案复印工作中的医患矛盾、产生原因、解决对策等作了一些探讨与分析,立志于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方便患者,将优质服务放在工作的首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爱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