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袁小平

关键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再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HICH患者共72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的为46.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7%和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和30.0%,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均<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式治疗HICH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并明显降低患者再出血率及病死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都普遍增加,人们在更长的生命河流中享受发达的科技和繁荣的经济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疾病的困扰,为了消除人类这一严重的威胁,人们在医药学方面不断进行努力、加强研究。药房部门既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大部门,也是关系人们生命的重要部门,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也为了加强对药房的管理和整顿,我们必须对药房进行规范化管理。本文从药房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和问题提出了一些规范化管理的可行性建议以促进药房的科学发展。

    作者:成国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11月所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分别为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肝素钠注射液实施静脉滴注,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实施腹部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心绞痛发作率为8.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2%,心绞痛发作率为22.8%,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在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基于常规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来予以治疗,所获疗效显著且良好,安全、方便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婴幼儿重症肺炎病原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病原及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50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其病原和临床。结果50例患儿中检出有22例患儿为病毒性特异性抗体,5例患儿为肺炎支原体。10例患儿接受细菌学检查,有6例患儿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其中病例数多的为肺炎杆菌感染。超过50%的患者是和病毒或者支原体双重感染,于临床上,婴幼儿后喘憋型肺炎PFV与RSV感染率均比较高,其年龄主要集中在2~10个月,其中RSV感染者大部分营养状态为良好,其病程多数为1w内。 PFV感染患儿中超过半数的患儿出现营养不良,且体弱,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气道痰稠多,小气道被痰栓阻塞,导致呛咳频繁发生,突然窒息发生率较高,且恢复比较慢。7例AdV肺炎患儿中,有4例患儿高热持续的时间大于1w,有2例患儿经X线胸片检查显示器肺部存有大片阴影,1例患儿多系统功能受到损害,且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情况较严重,在治疗期间,感染菌耐药性比较强。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病毒依旧是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主要病原,且患儿自身免疫状态较差,多方面的因素可促使细菌感染。对此在予以治疗时,应基于病原的明确上实施病因治疗,结合患儿自身实际情况予以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申艳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0例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护理

    总结了30例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社区护士给予家庭护理的指导。老年人具有服药依从性,而其的生活习惯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家属及护理工对于疾病知识缺乏,不能正确掌握高血压的家庭治疗与护理。因此,开始进行社区护士家庭护理模式,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高血压的治疗与护理,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或避免患者脏器的损伤。

    作者:汪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20例,调查分析其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384例(73.85%)为单一用药,其中,以利培酮占首要地位(43.75%),阿立哌唑次之(27.08%),氯氮平位列第三(13.54%);136例(26.15%)为联合用药,其中,以利培酮以及阿立哌唑联合其他药物为主。结论新型抗精神药物是目前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流用药,但在联合用药合理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国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观察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中收治的结核病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00例,对于治疗组患者在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联合使用护肝药物,而对照组患者只运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肝损害的人数。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生转氨酶异常的患者显著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可以有效的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肝损害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冯建丽;马军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母乳喂养对降低婴幼儿患病率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辖区内0~6个月婴儿共计134例的喂养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其中母乳喂养87例,混合喂养21例,人工喂养26例。经统计学处理,母乳喂养比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婴儿,在新生儿期,3月龄、6月龄体重达标值与未达标值均有差异。跟踪调查134例儿童后期患病情况,发现母乳喂养对降低婴幼儿患病率有显著影响。本文重点阐明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其指导健康教育对策实施。

    作者:单婧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彩色超声误诊漏诊分析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误诊、漏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97例异位妊娠患者彩超检查图像,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7例手术证实异位妊娠中超声诊断95例,占98%,误诊2例,占2%。结论具有典型超声图像的异位妊娠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表现不典型时,结合临床病史分析图像时可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叶玉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的护理

    目前,诊治冠心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经冠状动脉介入可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与后者相比,前者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外围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1]。我科自2013年1月~6月对35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诊治以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探讨近年来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包括亚低温治疗护理、高压氧治疗护理、早期护理干预、音乐疗法、对家属的护理干预等。

    作者: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循证实践程序和实施步骤、确定护理方案对60例髋部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实施循证护理并作出评价。结果60例患者有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结论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积极有效的,使护理工作有证可循,有据可依,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黄瑜明;彭娟;李红萍;雷玲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营养与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其与营养素的摄入过多和缺乏均有关系。除三大营养素外本文还着重介绍了微量元素与其的密切关系,提倡合理均衡的膳食结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娙;李代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24h微量蛋白尿及尿β2微球蛋白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24h微量蛋白尿及尿β2微球蛋白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大于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263例,按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检验值由低到高分为3组。对比三组人群β2微球蛋白与24h尿微量蛋白水平并进行线性相关评估二者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1组的尿β2微球蛋白与24h尿微量蛋白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H型高血压2组的尿β2微球蛋白与24h尿微量蛋白显著高于H型高血压1组。除了非H型高血压组,H型高血压1组与H型高血压2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尿β2微球蛋白及24h尿微量蛋白均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性,且随着同型半胱氨酸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24h微量蛋白尿及尿β2微球蛋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作者:范红星;李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使用广的农药,我国有机磷中毒患者占中毒患者的80%~90%。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内科的一个专科。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乙酰胆碱大量蓄积,胆碱神经元持续冲动,出现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重者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长托宁是一种新型的抗胆碱药,有较强的阻断乙酰胆碱对外周毒蕈碱受体(M受体)的激动作用[1],能较好地拮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毒蕈碱样中毒症状,如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分泌物增多、出汗、流涎、缩瞳和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等;也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阻断乙酰胆碱对脑内M受体和烟碱受体(N受体)的激动作用,能拮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中枢中毒症状,如惊厥、中枢呼吸循环衰竭。因此,长托宁在临床上治疗有机磷中毒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患者的病死率比使用阿托品有显著的下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丹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检查在小儿腹痛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进一步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腹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共计233例主诉腹痛及哭闹不安的患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197例阳性。结果197例阴性结果中,肠系膜淋巴结炎164例,急性阑尾炎18例,肠套叠12例,胆结石3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腹痛具有无创、快捷、准确的优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乔健;邱磊磊;吴心颖;杨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食管癌术后胃代食管患者的健康护理指导

    目的:介绍食管癌术后胃代食管患者的健康护理指导方法。方法随机选出100例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食管癌术后胃代食管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饮食护理、心理健康教育、运动护理等综合性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进食情况等等。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产生的情况小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进食情况不及实验组患者。结论在常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护理能有效促进食管癌术后胃代食管患者的伤口恢复,减少并发症产生,有助于患者顺利进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鼻息肉发生部位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鼻息肉发生部位与相应治疗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268例鼻息肉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单发部位鼻息肉113例,多发部位鼻息肉155例,鼻内镜手术对不同发生部位的息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显示鼻肉镜不仅对息肉发生部位能准确定位,而且可以在镜下处理息肉,并且治愈率较高。结论内镜手术对不同发生部位的息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桂先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频心电图在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100例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心电图(HF-ECG)在隐匿型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隐匿型冠心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收治的非隐匿型冠心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两组患者均分别给予ECG和HF-ECG检测。结果两组ECG和HF-ECG检测的特性无明显差异(P>0.05),但HF-ECG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明显大于ECG(P<0.05),且观察组高频切迹总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心电图在隐匿型冠心病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迪丽努尔·买买提伊明;都雯;王利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22例早期新生儿死亡分析

    目的:分析巍山县2005年~2012年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探索相关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收集巍山县2005年~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重点分析早期新生儿死亡水平变化情况和主要死因,对预防新生儿死亡发生提出干预措施。结果2005年~2012年早期新生儿平均死亡率为9.24译,2008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高,达到15.27译,不同年份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000,P<0.001),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出生缺陷、意外窒息。结论巍山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系统管理,预防早产及宫内窒息;提高产儿科的服务质量,降低新生儿出生窒息率及死亡率;加强新生儿科的技术水平,减少早产低体重及肺炎患儿的死亡率;开展出生缺陷监测,降低先天异常死亡率;加强卫生宣教,提高边远山区住院分娩率,有助于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风险。

    作者:杨增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重症黄疸患儿,给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的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中的血糖、血钾、血钙水平发生变化,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糖为应激性上升,均在12h后恢复正常,血钾、血钙下降,给予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提供使用。

    作者:王晓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