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日常护理

徐镜

关键词:脑梗死, 康复期, 日常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日常护理措施,分析其对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和康复期的日常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期日常护理之后,痊愈21例,好转16例,护理的有效率为92.5%;且患者在康复期护理过程中,无1例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或者机体不良反应。患者出院之后,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期,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感染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日常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满意的预后效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原发性晚期肝癌患者NRS2002与体重及单一营养观察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筛查NRS2002方法与体重及单一营养观察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361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NRS2002评分分为NRS2002无营养风险组(N1组)及NRS2002营养风险组(N2组),分别统计各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微量白蛋白(Pro)含量,分析NRS2002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1组BMI、HBA1C、TP、ALB、TG及TC分别显著高于N2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BMI、HBA1C、TP、ALB与NRS2002评分存在负向直线相关性,但TG及TC与NRS2002无相关性(P>0.05)。结论 NRS2002评分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与BMI、HBA1C、TP、ALB存在负向直线相关性;而与TG及TC无相关。

    作者:张小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总结与分析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让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笔者总结了抗菌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藏蓓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支原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非特异性生殖道感染及围生期感染等多种疾病。此外,近年来发现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有一定关系[1]。为进一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我院收集了2012年1月~2014年4月的1855例疑似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将其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试验。

    作者:陶晓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西药处方用药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糖尿病西药处方用药临床研究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门诊糖尿病西药处方800份,从这800份糖尿病西药处方中选取临床上常用的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对糖尿病进行治疗,观察这三种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比较三种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胰岛素对糖尿病的治疗明显优于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对糖尿病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对糖尿病的治疗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对糖尿病的治疗中有可以采用中医疗法,也可采用西药疗法,胰岛素,、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研究为今后的临床上西药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联合氟康唑治疗肺念珠菌感染

    目的:评价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联合氟康唑静脉注射治疗肺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1例肺念珠菌病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综合痊愈率分别为83.87%和60.00%,疗程分别为(13.69±3.85)d和(17.57±4.92)d,致病菌株清除率分别为100.00%和7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55%和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5%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氧气雾化吸入联合氟康唑注射剂治疗肺念珠菌病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高。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联合氟康唑静注是治疗肺念珠菌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徐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腹腔镜肝切除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79例经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配合经验。结果7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时间120~246min,平均136min,肝癌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配备相对固定的手术室护士,术中准确、熟练、默契的手术配合,严格的无瘤技术操作,对顺利完成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朝菊;陈思媛;包安竹;李福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例肠梗阻术后双造口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肠梗阻术后双造口患者的护理。方法术后一般护理造瘘护理并发症护理。结果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康复出院。结论双造口的患者小肠造口每日会有大量的肠液排出,要注意保持能量平衡及电解质稳定,建议患者多食固体食物,以增加营养的吸收。

    作者:肖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爱康肤银在PICC导管穿刺点渗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减低PICC应用于血液病患者粒缺期所致穿刺点渗血等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PICC置管患者40例,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用明胶海绵压迫穿刺点,贴无菌透明敷料;实验组:用爱康肤银压迫穿刺点,贴无菌透明敷料。结果观察两组渗血天数、渗血量、换药次数,进行比较。结论用爱康肤银效果优于明胶海绵效果,且可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施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现状浅议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临床检验的重要性在临床医学中越来越突出。临床检验是医疗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前提,为各种疾病的判断与诊治提供了依据。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能够为临床的试验人员提供参考,并且还可以识别、判断、监测、改正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是保证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真实性、代表性和科学性的前提条件。本文将着重阐述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相关概况,分析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现状,探析相关的改进措施与对策。

    作者:陈玉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联合天麻素治疗血管性眩晕的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剖析尼莫地平联合天麻素治疗血管性眩晕的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观察。方法随机选取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院联合组,尼莫地平组和天麻素足,联合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天麻素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天麻素组给予天麻素治疗,并对三组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尼莫地平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天麻素组的总有效率为86.25%,联合组的疗效高于其他两组,且具有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和天麻素组的均无不良反应报告,仅尼莫地平组存在1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各组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症疗效优于单独给药,临床用药建议两者联合使用。

    作者:高玉翠;肖雪娜;欧阳晓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脂肪肝的自我干预

    当今社会脂肪肝的发生率呈迅速增加的趋势,在日常生活中要对脂肪肝进行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脂肪肝自我干预的方法。

    作者:孙菁;罗秀婷;石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情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气管插管患者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以及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的气管插管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观察患者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镇静镇痛治疗效果,并与常规护理组做对比。结果观察组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为(2.08±0.12)mg/d,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为(1.09±0.08)mg/d;其镇静镇痛治疗水平达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镇静镇痛治疗水平,其护理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邓林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后颅窝肿瘤手术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后颅窝肿瘤手术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特点、原因,为临床护理降低该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2013年1月~7月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收治的156例后颅窝肿瘤手术后气管插管患者进行跟踪、分析。结果健康宣教不到位、保护性约束无效、气管插管时间长、导管固定不当及医护人员素质等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上述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

    作者:曹玉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影响因素临床探究

    妊娠不足28 w,胎儿体重不足1000 g而终止妊娠者为流产。流产分为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所谓自然流产是指由有种原因导致胚胎或胎儿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体外的现象。我国自然流产占妊娠期总数的10%~15%。目前临床上已知的导致流产的病因有胚胎因素、母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及环境因素等,但仍有50%患者不知其发病原因,称之为不明原因流产。连续2次及2次以上发生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则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有大量研究表明,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分析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阐明自然流产的病因,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线索及思路。

    作者:黄秋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所收治的58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使用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评价患者出院时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GOS评分。结果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后,3例患者死亡,8例患者预后差,47例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白永连;王吉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相关风险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方法选择我院CT室2013年5月~2014年5月诊治的54例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的相关风险因进行分析,并在检查前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观察患者完成检查的例数与成像质量,有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54例患者中48例安全顺利完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检查,融合图像均达到了冠心病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受检者无相关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结论对老年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对检查风险采取规避,能提高诊断质量,保证老年患者医疗安全,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燕;张红峰;苗云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呼吸机雾化吸入器的50例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机雾化吸入器的应用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带呼吸机的婴幼儿的影响。方法对应用呼吸机雾化器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观察气道压力、血气分析、痰液分泌量等指标。结果50例患儿中均成功脱离呼吸机。结论在呼吸机辅助期间,通过呼吸机雾化吸入器的使用便于呼吸道的管理及护理,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方永娟;朱红;陶威;荣艳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反应性增生误诊为垂体泌乳素腺瘤2例报告

    垂体细胞增生多为可逆性垂体增大,是垂体内一种或多种激素分泌细胞的增生,可以表现为正常垂体细胞数量的增加,腺体的扩张,甚至于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改变[1]。垂体增生的起源细胞,可来自祖细胞的克隆性扩增,也可来自细胞的转化[2]。垂体细胞增生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增生,按组织学可分为结节性和弥漫性增生。临床上,垂体增生和垂体腺瘤容易发生混淆,导致不必要的手术治疗,造成全垂体功能下降等严重后果。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两例垂体增生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钱春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普外科病房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监测与效果分析

    目的:降低普外科病房化疗患者PICC导管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167例进行PICC置管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对照组由当日责任护士进行患者PICC的周期性维护,观察组由科内建立的PICC专职护理小组成员负责患者的周期性维护和管理,将两组资料分别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判断、计算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作比较。结果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控制措施中,提高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技术水平和执行力,设专业护理小组进行PICC导管全过程质量管理,是降低导管并发症非常有效的措施。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眼科球旁注射的相关风险性评估与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眼球旁注射相关风险及安全管理的对策。方法有别于常规肌肉注射,针对现存的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论就操作本身来讲比较简单,但是操作治疗前能够准确对患者眼部条件和疾病的评估,眼部解剖位置概念是否清晰,则可以杜绝能预见的差错事故的发生,切实减轻患者痛苦,达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许海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