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玲
山区作为传染病的重灾区,健康教育在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方面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山区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体系及健康教育展开论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总结提供依据。
作者:刘一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乳痛方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来我院就诊的69例乳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自拟乳痛方进行治疗,治疗时间1~7个疗程不等,记录乳房肿块评分以及乳房疼痛评分。结果共治疗69例患者,其中治愈30例;好转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30%。结论自拟乳痛方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林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孕16、运蚤-67对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促进宫颈疾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从我院接诊的宫颈上皮瘤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宫颈单一增生鳞化、尖锐湿疣等,采用化验的方法测得患者体内的孕16、运蚤-67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分别观察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患者(悦陨晕芋)、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患者(悦陨晕Ⅱ)、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患者(悦陨晕玉)、宫颈单一增生鳞化患者和尖锐湿疣患者检查结果发现,孕16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0%、90.92%、85.18%、0.00%、1.01%,而运蚤-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0%、100.00%、100.00%、30.01%、1.88%。两种指标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明显,<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16、运蚤-67指标与宫颈疾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联系,指标值越高,患者的宫颈癌的发生几率越高,病情越严重。对患者进行指标化验有助于准确把握病症的发展阶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尹黎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和肾衰竭的发生引起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常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我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3亿人,其中高血压患者就占其中的87%左右。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有350万人,其中50%以上发病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高血压也是一种与行为方式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服药,膳食,运动等行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研究、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社区高血压人群发病的主要可干预危险因素,并综述了相关的干预研究进展,为有效进行高血压防控提供依据和建议。
作者:黄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MRI在预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68例脑梗死后出血患者发病5.0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T1WI及随后1 w内复查的MRI和CT资料,了解首次增强,WI脑实质强化和HMCA征与HT的关系。早期脑实质强化为脑梗死5.0 h内缺血的脑组织区Ⅱ在增强T1WI出现高信号;HMCA征为增强T1WI上大脑中动脉增粗、出现边缘模糊的高信号,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此MRI和CT的诊断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I检测出的脑梗死后出血病例(64例/94.12%)明显高于CT检出(9例/13.23%),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MRI在预测诊断急性脑梗死后出血应用中作用明显,对临床上尽早发现出血性脑梗死,尽早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肖华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以腹部为首发表现的儿内科急危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5例以腹部为首发表现的儿内科急危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65例以腹部为首发表现的儿内科急危症患儿中,30例患儿明确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25例患儿明确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例患儿明确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给予相应治疗后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30/30),死亡率为0%(0/3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总有效率为92%(23/25),死亡率为8%(2/25)。暴发性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80%(8/10),死亡率为20%(2/10)。结论临床应根据以腹部为首发表现的儿内科急危症的临床特点来给予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学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男,65岁,寒战高热,体温38.7℃,10h前无明显诱因弥漫性上腹部疼痛,持续性钝痛,进行性加重,6h前转移至右下腹痛,进而转为合并肝区疼痛。查体: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阴性,闭孔内肌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WBC:17.3X109/L,NEUT%:85.04%。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
作者:罗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外伤合并直肠会阴撕裂伤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了2例严重腹部外伤合并直肠会阴撕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加强对2例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其预后情况。结果经针对性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满意控制,并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对严重腹部外伤合并直肠会阴撕裂伤患者的护理干预,能控制其疾病发展,降低感染几率。
作者:刘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完带汤联合阴道用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糜烂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宫颈炎糜烂型患者64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阴道用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之上加服中药完带汤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显效12例,好转10例,改善7例,无效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9例,改善5例,无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中药制剂完带汤合并阴道用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糜烂型患者,不仅治疗简单,标本兼治,且治疗过程中无任何毒副作用,患者接受性强,具有极高的临床现实意义。
作者:李玉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病率为30%~50%[1]。有资料表明妇科肿瘤术后,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亦升高。故术前做好健康教育,术后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12月,我院子宫切除手术患者26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6例,占手术例数的2.3%。其中全子宫切除术后2例,子宫肌瘤挖除2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2例。手术时间3~6 h。发病年龄38~58岁。发病时间术后5~9 d。发病部位左下肢3例,右下肢3例。临床症状与体征:患肢皮肤肿胀、疼痛,站立和行走时疼痛加剧,伴有低热。
作者:朱化英;田光玲;裴春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晚期羊水过少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发生在妊娠晚期,而且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更为多见,使剖宫产率明显增高,且围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因此加强孕妇的产前诊断和积极合理的治疗,对确保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羊水过少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以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减少对孕妇的危害。
作者:侯敬海;韩邦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艾拉莫德25 mg/次,2次/d,口服,联合甲氨蝶呤10 mg/w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 mg/w口服治疗。疗程均为24 w。对两组的6、12、18、24 w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均有明显疗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比单用甲氨蝶呤疗效好,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白巧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除了行常规治疗外,加以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显效20(57.14%)例,好转11例(31.43%),治疗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显效11例(31.43%),好转13例(37.14%),治疗总有效率68.57%,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另外,实验组治疗后NYHA、LVEE及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护理对策。方法本文提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某医院就诊的儿童中的4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患儿的病程、年龄等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部位进行穿刺,如头皮静脉、四肢静脉、颈外静脉等。结果此次调查研究的的400例患儿中,有40例出现静脉炎,有35例患儿出现渗液,有50例患儿堵塞管。结论科学、合理的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降低患儿内心的恐惧,减轻其痛苦,舒缓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的情绪,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对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进行推广。
作者:郑士丽;张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16层螺旋CT脑血管容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104例,入选研究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均为疑似脑血管性疾病并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16层螺旋CT容积成像检查,同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或者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04例患者中,66例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患者16例,烟雾病2例。结论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脑血管性病变的检查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关注和推广。
作者:张帆;刘明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加强产房管理,提高分娩质量。方法分析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针对性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持续改进产房工作流程与质量。结果风险管理持续改进后,产房满意度调查明显提升,会阴侧切率、新生儿产伤明显下降,新生儿窒息率控制良好,无纠纷及严重差错的发生。结论强化风险管理,提高产房工作质量,使母婴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
作者:王海英;高蕊;代聪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制备RPL8蛋白冲击的树突状细胞。方法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RPL8,IPTG诱导RPL8融合蛋白表达,RPL8蛋白纯化后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分离小鼠骨髓细胞,经rmGM-CSF、rmIL-4体外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RPL8蛋白致敏DC后,采用荧光标记抗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RPL8负载情况。结果经双酶切及PCR鉴定可见大小<774bp的条带,纯化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见28kD大小的特异性条带;体外培养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高表达CD11C、CD80、MHC-玉类、MHC-Ⅱ类分子,RPL8蛋白致敏DC后,DC见绿色荧光。结论成功制备RPL8蛋白冲击的DC疫苗,为进一步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李燕;叶腊梅;李成;兰洁;岳欢;尹令丝;黄俊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其中对实验组给以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心理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跃0.05);实验组心理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手段,可使患者深入了解糖尿病,减少甚至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信心,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6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利培酮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w分别进行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研究组显效率87.88豫,对照组分别为90.90豫,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PANS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5或<0.01),帕利哌酮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少于利培酮组(<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且起效快、锥体外系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宝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外感发热的儿童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小柴胡汤复合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观察对比两组在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和74.0%,观察组与明显低于照组的退热时间。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具有退热快,疗效好等特点,因此,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吴耀炫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