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严重腹部外伤合并直肠会阴撕裂伤的护理

刘丽芳

关键词:腹外伤, 会阴撕裂伤,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外伤合并直肠会阴撕裂伤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了2例严重腹部外伤合并直肠会阴撕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加强对2例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其预后情况。结果经针对性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满意控制,并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对严重腹部外伤合并直肠会阴撕裂伤患者的护理干预,能控制其疾病发展,降低感染几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内膜剥脱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胸血管外科自2009年至今收治的因严重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20例患者临床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20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20例患者的均采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后轻度神经损伤1例,占5%;1例于术后3d出现偏瘫,占5%;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临床随访16例,随访率为80%,平均随访(12±4)月。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14例,占70%;症状改善、好转者3例,占15%;术后颈动脉再狭窄发生1例(均<50%),占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肯定,远期症状性再狭窄未见发生,适合狭窄程度超过50%有症状的患者及狭窄程度在70%~99%的近6个月有短暂脑缺血发作或缺血发作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作者:韩晓亮;武建英;王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研究

    乳腺癌是妇科较长常见的肿瘤,指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女性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早期的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常规放疗技术仍具有局限性,影响治疗效果。当前临床强调采用三维调强放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因此,本文则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做研究对比,旨在为调强放射治疗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雷海红;金伟端;陈善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小学生健康膳食指引》在肥胖儿童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膳食指引》在单纯性肥胖儿童餐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小学五年级单纯性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家长及同学按照《指引》要求给予健康教育,并在饮食、运动、心理行为等方面实施规范管理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同样的健康教育,但饮食运动象平常一样自己管理。结果干预组的减肥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BML显著低于对照组(均<0.01)。结论利用《中小学生膳食指引》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餐饮管理和护理干预,营养平衡、体质量控制好,有利于中小学生身体健康。

    作者:彭杏容;王春莲;沈瑞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化道类癌肝转移综合治疗进展

    消化道类癌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患者就诊时有75%伴有肝转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道类癌肝转移治疗方案逐渐趋于多元化和综合化,从而使更多患者受益。本文就消化道类癌肝转移综合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莉;刘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上肢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上肢静脉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科从上肢静脉持续泵入胺碘酮跃24h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合理稀释药物浓度及定时更换静脉泵入通路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护理,不予特殊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比例。结果实验组发生静脉炎的比例为6.67%,对照组发生静脉炎的比例为63.3%,<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合理稀释药物浓度和定时更换静脉泵入通路能有效降低上肢静脉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尤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程护理干预在行介入治疗肝癌疼痛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行介入治疗肝癌疼痛中的运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干预,术中干预,术后干预等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按主诉疼痛分级法(VR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采用SF36表格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发生程度及术后3d出现疼痛的次数。结果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后的疼痛发生的强度及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后(<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提升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周碧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本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实施中的体现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希望医院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就产科护理而言,产科护理承担的不仅仅是新生儿的护理,还要对产妇的以及家属的心灵进行服务,产科护士的工作面临着双重的压力。因此,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引进人性化的人本管理理念,对于提高产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增加患者对其工作的满意程度,提升医院的形象,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刘世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我社区2010年9月~2014年6月的8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调理、运动调理、药物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并对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在短期内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没有明显改善,从4~6个月后开始显效,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没有并发症出现,控制并改善了血糖与其他指标。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升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过程中进行推广。

    作者:蒋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骨科卧床患者便秘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护理组(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76.00%,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骨科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效果理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睡眠障碍患者的中医理疗护理

    血液透析是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延续患者的生命,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国内外对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理疗可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柳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在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探究超声在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接收的120例可疑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超声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与患者术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超声诊断,120例患者中,对侧斜疝有22例,占18.33%,左侧斜疝41例,占34.17%,右侧斜疝40例,占33.33%;漏诊的有2例,占8.33%,误诊的有3,占7.82%。结论通过超声可以及时诊断出小儿隐匿性斜疝,使患者早日得到治疗,并且超声诊断具有操作简单、无侵入性、对患者无害等优点,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盛克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采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状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无差异性,>0.05;治疗后,空腹血糖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0.01;餐后血糖干预组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应当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郭延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超声医学在乳腺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二维超声及多普勒成像、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声速匹配技术、乳腺介入性超声等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中;超声检查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为其预后进行评估。超声将在临床诊断、治疗乳腺癌上起到不可替代的更为广阔的作用。

    作者:夏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分析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及技巧。方法对收治的21例应用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因护理不当产生并发症病例。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对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开展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林洁琼;杨芳;刘宁;林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预防及实施综合性护理,有效降低糖尿病足患者发生足部溃疡、坏疽而导致截肢,从而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收集1年多来我科住院的1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的护理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自我管理教育使患者血糖水平达标,从而防止糖尿病足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康复。结果10例患者经监测血糖、饮食调控、加强足部皮肤护理、适当活动、抗感染治疗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均治愈,1例坏疽患者因感染无法控制截肢。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有效缩短了糖尿病足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截肢的发生,提高了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变化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临床变化的探究,把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领取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心电图心律、SDNNH、HF和PNN50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结果通过两组对比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率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加快;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从心律失常和ST-T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数据结果分析,所有糖尿病患者相对于健康人群,心律失常有明显增高的趋势,HRV降低,心脏神经损伤非常明显等一些症状,所以,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各种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的检查有很明显的效果,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黄颖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7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设为观察组,并给予急救护理干预,并以2010年~2011年单纯给予急救和常规护理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2.8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57±6.6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71±3.4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抢救,并配合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蒋荔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男女护士小组排班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男女护士小组排班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ICU护士学历、职称、各岗位工作内容要求以及个人工作能力,将护士分为男女搭档小组、女护士搭档小组,进行前后夜的轮班,对比两种排班小组在值夜班时发生不良事件与护理缺陷的情况。结果男女搭档小组值班期间组内矛盾、不良事件及护理缺陷发生率比女护士搭档小组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ICU进行男女搭配值班充分发挥了男女护士各自的优点,达到互补的目的,不仅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而且ICU护理质量也不断提高。

    作者:蒋亚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调强放疗加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宫颈癌进行调强放疗(IMRT)加腔内治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185例(ⅡB郁A)首治宫颈癌,采取全盆腔IMRT 27~29次,对盆腔内直肠、膀胱、小肠、股骨头及盆骨进行必要的保护,宫颈肿瘤组织的总量院59.4~63.8Gy(2.2Gy/次);主要淋巴引流区总量院48.6~53.2Gy(1.8Gy/次)。盆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总量63.8~64.4Gy(2.2~2.3Gy/次)。盆腔IMRT后再行3~4次的腔内治疗,A点总量达78~82Gy(调强放疗+腔内治疗)。结果放疗后近期效果达CR为98.92%。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院99.26%、88.24%及83.33%;无病生存率为院91.85%、84.71%及81.25%;盆腔未控率为4.44%、5.88%及8.33%。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3.78%~4.65%;0%~2.33%。结论 IMRT+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盆腔控制率好,肠道及直肠膀胱放射的损伤及并发症低。

    作者:丁云霞;陈宏;曹学武;康保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为改善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患者自愿,将9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随访,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2.4±9.6)min,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0.246,>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3.4±8.5)ml、(2.4±1.5)h、(4.8±1.3)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495、8.931、8.865,<0.05)。观察组尿潴留、阴囊水肿、术后疼痛和复发率分别为3.70%、0.00%、1.85%、1.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分别为4.103、4.406、7.712、9.317,<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