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丽丽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2例昏迷后气管切开的患者,给予保持呼吸道湿化、定期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方案。结果在32例昏迷后气管切开的患者中,有24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好转出院,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例,3例患者因其它原因死亡。结论通过给予昏迷后气管切开的患者保持呼吸道湿化、定期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方案,降低了术后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提高了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为昏迷后气管切开的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杨晓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行介入治疗肝癌疼痛中的运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干预,术中干预,术后干预等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按主诉疼痛分级法(VR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采用SF36表格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发生程度及术后3d出现疼痛的次数。结果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后的疼痛发生的强度及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后(<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提升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周碧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研究宫颈癌进行调强放疗(IMRT)加腔内治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185例(ⅡB郁A)首治宫颈癌,采取全盆腔IMRT 27~29次,对盆腔内直肠、膀胱、小肠、股骨头及盆骨进行必要的保护,宫颈肿瘤组织的总量院59.4~63.8Gy(2.2Gy/次);主要淋巴引流区总量院48.6~53.2Gy(1.8Gy/次)。盆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总量63.8~64.4Gy(2.2~2.3Gy/次)。盆腔IMRT后再行3~4次的腔内治疗,A点总量达78~82Gy(调强放疗+腔内治疗)。结果放疗后近期效果达CR为98.92%。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院99.26%、88.24%及83.33%;无病生存率为院91.85%、84.71%及81.25%;盆腔未控率为4.44%、5.88%及8.33%。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3.78%~4.65%;0%~2.33%。结论 IMRT+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盆腔控制率好,肠道及直肠膀胱放射的损伤及并发症低。
作者:丁云霞;陈宏;曹学武;康保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超声、CT及M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疑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18例,从中选取同时作超声、CT及MRCP检查的82例患者,以手术结果作为标准分析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CT及MRCP对于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62.31%、73.91%、86.96%,特异度分别为53.85%、76.92%、84.62%,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98%、74.39%、86.59%。2检验显示诊断符合率由高到低分别是MRCP、CT及超声。结论超声和CT诊断胆总管结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筛查的首选方法。 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超声和CT,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优势。
作者:朱广军;单征珊;朱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膳食指引》在单纯性肥胖儿童餐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小学五年级单纯性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家长及同学按照《指引》要求给予健康教育,并在饮食、运动、心理行为等方面实施规范管理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同样的健康教育,但饮食运动象平常一样自己管理。结果干预组的减肥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BML显著低于对照组(均<0.01)。结论利用《中小学生膳食指引》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餐饮管理和护理干预,营养平衡、体质量控制好,有利于中小学生身体健康。
作者:彭杏容;王春莲;沈瑞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比较普通护理与程序化护理对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教育术后康复效果,评价程序化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的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是否运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分为两组,根据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开展工作,患者及家属清楚自己的护理方案,自觉配合护理过程,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刘洁;周靓;刘艳;周杰;叶春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胃部疾病患者115例,其中胃癌患者62例,良性胃病患者53例,同时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做健康检查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分析三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72-4(CA72-4))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和CA72-4四种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和CA72-4对恶性胃部疾病诊断,单独检测灵敏度、特异性以及有效率相对较低,CA72-4单独检测,有效率高,可达75.88%。而四种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83.72%)和特异性(95.63%)较高,有效率可达87.21%。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和CA72-4在胃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四种标志物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诊断有效率,能够有效的应用于胃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小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对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4年03月在我院ICU治疗的108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方面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式。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三种量表比较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护理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低,护理后患者的好转率较高,护理前后患者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采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患者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21%,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两组患者的额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理护理在ICU患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提高患者治疗信心,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率的作用,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起到良好作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雅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乳痛方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来我院就诊的69例乳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自拟乳痛方进行治疗,治疗时间1~7个疗程不等,记录乳房肿块评分以及乳房疼痛评分。结果共治疗69例患者,其中治愈30例;好转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30%。结论自拟乳痛方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林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护理对策。方法本文提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某医院就诊的儿童中的4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患儿的病程、年龄等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部位进行穿刺,如头皮静脉、四肢静脉、颈外静脉等。结果此次调查研究的的400例患儿中,有40例出现静脉炎,有35例患儿出现渗液,有50例患儿堵塞管。结论科学、合理的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降低患儿内心的恐惧,减轻其痛苦,舒缓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的情绪,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对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进行推广。
作者:郑士丽;张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6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利培酮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w分别进行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研究组显效率87.88豫,对照组分别为90.90豫,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PANS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5或<0.01),帕利哌酮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少于利培酮组(<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且起效快、锥体外系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宝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长期住院患者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对我科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共30例进行探讨,结合他们的病情以及心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给予患者在治疗期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结果30例老年患者在护士的悉心护理下,各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改善,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病房护理的质量,患者对各方面的满意度都提高了。结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在优质的护理下各方面都得到改善,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病情进行合适的护理,使到老年患者在身心愉快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坤芳;罗廷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前列腺汽化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进入本院治疗的60例老年前列腺汽化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各30例,采用MMSE量表在术后的4h、8h、1d、4d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障碍情况。结果采用MMSE量表在术后4h、8h、1d对患者认知情况进行评分,其分数与麻醉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4d后的评分结果与麻醉前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4h、8h全身麻醉患者评分低于硬膜外麻醉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硬膜外麻醉组在术后4h和8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6%、10%,全身麻醉组在术后4h和8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9%、20%。结论硬膜外麻醉法比全身麻醉法对老年前列腺汽化术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小,更能有效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作者:陈丽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采用 HPLC法测定益心舒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um),以甲醇原水(82:18)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70 nm。结果丹参酮ⅡA在2.556~51.1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其平均回收率为97.58%,RSD为0.6%(n=9)。结论本方法灵敏高、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益心舒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作者:霍艳萍;张倩;吴翠;朱文灯;凌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当肺部结核炎症累及胸膜时引起的胸膜炎症。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常有少量至中等量积液,由于结核性胸膜炎渗液中的蛋白质较高,易引起胸膜粘连及肥厚。目前多采用抽胸腔积液联合抗结核化疗进行治疗,并口服糖皮质激素口服,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胸液包裹和(或)胸膜肥厚、粘连,严重者甚至胸廓变形或形成结核性脓胸。近年来,人们通过胸穿抽液后向胸腔内注射药物的方法,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在促进积液的吸收、预防胸膜肥厚或粘连、减少包裹形成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作者:刘利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进行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人工流产患者,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为前者提供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后者同时提供心理护理措施,跟踪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数据,以此对比分析两种护理实际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疼痛感知程度、不良情绪的消除及人工流产反应综合症(RAAS)发生机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的开展对于有效减轻患者心理痛苦、降低其疼痛敏感程度及减少RAAS发生机率方面十分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手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80例患者。通过对所有患者采用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康复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和方法。结果对80例患者进行12个月定期随访,通过综合评分,优45例,占56.25%,良25例,占31.25%,可8例,占10%,差2例,占2.5%;优良率为87.5%。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密切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及时系统的功能锻炼是保证关节镜治疗成功的关键,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避免手术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龚玲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小儿嗜酸细胞(EC)性胃肠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胃肠道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医学倾向于全身或局部对外源性或内源性过敏原的变态反应所致。其典型特点主要为以EC浸润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的黏膜层以及下层、肌层,甚至到浆膜层。由于EC浸润的深度和范围表示了EC临床表现的复杂化。在临床诊断中多以内镜活检、腹水找EC、腹腔镜检查、外科手术等作为检测标准。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激素及其他药物治疗等。近些年内镜技术不断深入而导致对EC的认识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该文就有关小儿EC性胃肠炎临床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段亚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人手术后常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不仅影响病情恢复,而且增加了住院时间,严重者有可能导致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痴呆。以往的研究表明炎性症反应在POCD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而术中炎症反应可能加重老年人POCD的发展,但是炎症反应又是手术麻醉当中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我们探讨炎症反应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峻岭;王志发;郝在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质量管理方法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我院ICU治疗的240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质量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等。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67%,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技术考核成绩及格的为88.33%,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技术考核成绩及格的为100%,两组患者的护理技术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ICU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也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因此质量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