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朱化英;田光玲;裴春芳

关键词:妇科肿瘤术后,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子宫切除, 外科手术后, venous thrombosis, 下肢深静脉栓塞, 子宫肌瘤挖除, 资料与方法, 发生率, 恶性肿瘤术后, 术后并发症, 症状与体征, 淋巴结清扫, 疼痛, 手术时间, 手术患者, 切除术后, 皮肤肿胀, 临床意义, 健康教育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病率为30%~50%[1]。有资料表明妇科肿瘤术后,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亦升高。故术前做好健康教育,术后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12月,我院子宫切除手术患者26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6例,占手术例数的2.3%。其中全子宫切除术后2例,子宫肌瘤挖除2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2例。手术时间3~6 h。发病年龄38~58岁。发病时间术后5~9 d。发病部位左下肢3例,右下肢3例。临床症状与体征:患肢皮肤肿胀、疼痛,站立和行走时疼痛加剧,伴有低热。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观察及其护理

    目的:对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患者进行观察,并给予针对性护理,为改善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的36例患者,观察并详细记录低血压症状,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研究护理前后患者低血压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6例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患者经针对性护理,低血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其中33例未再次复发,有效率为91.67%,3例患者低血压症状再次复发。结论认真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压症状出现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麻醉复苏室的精神及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的精神及心理护理。方法通过对我院221例麻醉复苏患者的护理,总结出适合我院的护理方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对患者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精神及心理的护理,为其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在病情观察、精神、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董传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眩晕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老年眩晕患者的佳护理方式,帮助老年眩晕患者尽快痊愈。方法本次效果分析主要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10月老年眩晕患者80例,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主要是采取一般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进行一般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进行适当的针对性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40例患者在护理后,眩晕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的患者(<0.05)。结论在对老年眩晕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康复性训练指导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眩晕患者的康复率,降低老年眩晕患者的眩晕情况的复发率。

    作者:盛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外感发热的儿童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小柴胡汤复合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观察对比两组在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和74.0%,观察组与明显低于照组的退热时间。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具有退热快,疗效好等特点,因此,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吴耀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次性根充法治疗牙髓炎的疗效思路构建

    目的:本文就一次性根充法应用于牙髓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析。方法选择我单位口腔中心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牙髓炎患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34例,观察组行一次性根充法治疗,对照组行分次根充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舒适程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0.05);观察组患者舒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一次性根充法应用于牙髓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建云;刘晓燕;刘建桥;毛锡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围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手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80例患者。通过对所有患者采用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康复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和方法。结果对80例患者进行12个月定期随访,通过综合评分,优45例,占56.25%,良25例,占31.25%,可8例,占10%,差2例,占2.5%;优良率为87.5%。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密切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及时系统的功能锻炼是保证关节镜治疗成功的关键,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避免手术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龚玲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经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在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方面的效果。方法对5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对于实验组患者,进行标准的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治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为36.0%,对照组为20.0%,在死亡率方面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为4.0%,对照组为16.0%,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也大大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为21.33%,对照组为42.76%。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能够明显提高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可以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推广使用是势在必行的。

    作者:张玉宝;何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2年来对1094例行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的患者进行分组分析,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1094例体检者,将经过检测的患者分为第1组789例功能性胃肠疾病组(均根据罗马I I型诊断标准),第2组305例健康(无胃肠道症状),分别比较Hp感染率,观察其相关性。结果在第1组789例中胃Hp感染率为68.53豫,第2组Hp感染率为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 Hp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病密切相关。

    作者:杨斌;马代全;董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8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另选取同期28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3.57%、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能够减轻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痛苦,降低产切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白仁华;陈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带套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出院带气切管患者在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25例出院带管患者作为指导,除常规做好出院指教会患者及家属做好出院带管后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方法。结论加强健康教育能使患者及家属有针对性地掌握出院后所带导管的护理方法,能独立、有效地进行家庭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佳康复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

    作者:万小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2例昏迷后气管切开的患者,给予保持呼吸道湿化、定期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方案。结果在32例昏迷后气管切开的患者中,有24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好转出院,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例,3例患者因其它原因死亡。结论通过给予昏迷后气管切开的患者保持呼吸道湿化、定期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方案,降低了术后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提高了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为昏迷后气管切开的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杨晓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护理管理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级医疗机构都面临着不同的生存压力,由于护理工作比较琐碎,加之面临的种种压力,护士技术操作较多,劳动强度较大,风险大,护士接触患者密切,精神负担比较重,为了实施护理,要明确护理的功能,确立护理组织,还要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杜绝护患纠纷。

    作者:刘仁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回顾性分析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比较普通护理与程序化护理对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教育术后康复效果,评价程序化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的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是否运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分为两组,根据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开展工作,患者及家属清楚自己的护理方案,自觉配合护理过程,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刘洁;周靓;刘艳;周杰;叶春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时降钙素原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期合并感染时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测定我科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时合并感染时降钙素原值共102例,同时选取化疗后未发生感染患儿50例作为对照,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02例感染患儿按照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与非细菌感染组(52例),按照易感程度分为低危感染组(27例)与高危感染组(75例)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合并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而非细菌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危险程度对于降钙素原无影响。结论降钙素原可以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合并感染时判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作者:杜超;郝国平;邱运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本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是保证临床各项工作完整性、科学性、连续性的基础,是医院全面管理的重要环节。管理水平的提高及进步对临床护理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产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只有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及服务质量,才能保证母婴安全,避免护患纠纷。人本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管理理念。本文主要研究人本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吴洪晶;林友平;马建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护理

    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4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后使用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在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后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均<0.05。结论在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后,通过优质护理的方式能够更好的体现出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更高,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多发伤患者钙蛋白Ι水平增高情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砖的水平变化与患者多发伤的关联,并分析其对诊断多发伤的意义。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1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胸部创伤分为两组,即:合并胸部创伤组95例,无合并胸部创伤组55例。两组都定期收集患者的血液,作为血液标本,通过微粒子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液中肌钙蛋白砖的水平。结果合并胸部创伤组的95例患者中,有42例出现肌钙蛋白I升高现象,其比例为44.21%,占总升高人数的82.35%;非合并胸部创伤组的55例患者中,有9例出现肌钙蛋白I升高现象,其比例为16.36%,占总升高人数的18.6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共用51例伴有肌钙蛋白I升高现象的患者中有24例伴有MODS,27例不伴有MODS,伴有MODS组的肌钙蛋白I水平显著高于不伴有肌钙蛋白I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多发伤患者出现心肌损伤以合并胸部创伤者为主。肌钙蛋白I的水平可以诊断患者多发伤病情严重程度,并与MODS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时检测肌钙蛋白I水平,有助于多发伤的临床诊疗。

    作者:范建斌;黄艳;胡塞;刘军;王加栋;谭明万;刘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脏穿透伤的救治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穿透伤的诊断与救治方法。方法对我院51例心脏穿透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抢救成功49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6.1%。结论建立健全的救治流程,开辟绿色通道,迅速明确诊断,避免过多检查,缩短术前时间,及时开胸手术并加强术后管理是提高心脏穿透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辛少伟;马朝晖;梁兵;杨宇;高峰;李建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正常国人第三脑室及脑干周围池的宽度与年龄的关系

    目的:探讨正常国人第三脑室及脑干周围池的宽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年龄段脑室及脑沟宽度的变化。方法收集行头部CT检查患者的原始数据,利用CT机提供的测量工具,分别测量第三脑室前后径、第三脑室宽径,第三脑室窄径,四叠体池前后径、环池左径、环池右径。结果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的脑室及脑池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第三脑室宽径及窄径、四叠体池前后径在30岁之前是一个逐渐变窄的过程;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逐渐增宽。环池左径、右径年龄70岁以后较40岁之前明显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三脑室宽径及窄径、四叠体池前后径、环池左径、右径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一条直线的增长,而是在30岁左右出现一个低谷。

    作者:闫玉昌;潘振宇;曹保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观察循证护理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豫,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豫。结论循证护理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谭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