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凌芳;徐琳洁;蒋芳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反应的护理方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不可逆严重后果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反应的特点,提出护理对策。结果8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病情好转。结论护理人员要做好各项护理预防工作,对于可能导致夜间低血糖的所有诱因进行全面的了解,充分认识低血糖反应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提高患者识别、处理低血糖反应的能力。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血管性疾病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血管刺激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的不平衡是新生血管发生的主要原因。单独或联合使用血管形成抑制剂有望成为眼部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5年血管形成抑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内容主要涉及Bevacizumab、色素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葡萄种原菌幕浸膏(GSPE)、苯磺酸高级聚糖化终产物、生育三烯酸(T3)、蛋白激酶(CK2)、磷脂酶Cγ1(PLCγ)、辛伐他汀、噻唑啉二酮类(TZDs)、迁移抑制剂、Mül er胶质细胞、表儿茶素或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伊曲康唑。
作者:胡辅华;颜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化疗护理思路。方法选择38例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患者,根据治疗时间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整体护理。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整体性护理可降低患者化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可靠。
作者:陈中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4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70例没有按照医生医嘱定时给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对他们展开问卷调查与评分,指导其如何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并制订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循证护理干预,此70例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有了明显改善。结论循证护理是根据患者的情况给出合理的干预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娟;徐有聪;蒋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采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状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无差异性,>0.05;治疗后,空腹血糖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0.01;餐后血糖干预组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应当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郭延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加强舒适护理后,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质量产生影响的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院施行一般护理同时加强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院施行一般护理模式。结果有效舒适护理措施干以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护患纠纷发生率有所下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结论针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一般护理同时加强舒适护理模式后,与一般护理模式相比,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患者满意度高,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在骨科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华;刘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其中对实验组给以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心理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跃0.05);实验组心理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手段,可使患者深入了解糖尿病,减少甚至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信心,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治疗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9例激素治疗所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利塞膦酸钠治疗6个月,观察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粗隆骨密度变化,检测肝肾功能、白细胞、血钙、PTH的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反应。结果应用利塞膦酸钠治疗6个月后患者骨密度较前升高(<0.05),肝肾功能、白细胞、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0.05),PTH明显下降(<0.05)。结论利塞膦酸钠能显著的改善激素治疗患者的骨密度,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可以有效预防和纠正激素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降低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危险。
作者:沈勤华;王友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35例输血正常受试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盐水法检测血样,研究组采用凝聚胺技术检测血样,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检测抗体灵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非特异性凝集消失时间6~10 s和11~20 s的例数的概率高于21 s~3 min和跃3 min的概率(<0.05)。结论凝聚胺技术应用于输血检验中优势明显,灵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红叶;王培琴;黑慧霞;张洁;马芳芳;杨飞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此次调研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进行妇产科诊疗的10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常规方案护理组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组作对比。结果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均高于常规方案护理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方案护理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妇产科护理中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痛苦,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护理质量,对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人使用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50例患者在血压得到控制后,剖宫产27例,自然分娩23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出院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妊高症患者中采用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率,减少产后抑郁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黛力新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7例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黛力新10.5mg,1次/d,同时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次/d,连用4w。对照组33例局部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次/d,连用4w。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d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PHN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评价PHN患者抑郁状态的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1)。治疗组疼痛评分(VAS)和抑郁评分(HA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1)。结论黛力新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躯体疼痛症状和抑郁状态。
作者:吕宁;陈敬;顾礼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胆管癌,因为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且早期症状隐匿,早期发现困难治疗效果欠佳,随着患病率的上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对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作者:黄喆(综述);彭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髌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髌骨骨折患者12例,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经皮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0个月,髌骨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败,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为100%。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髌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早期发现并处理关节内损伤,固定牢固可靠、提高复位质量、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经济、微创的方法。
作者:陈琼;张伟;邹澍;张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临床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9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院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心理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简明精神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的得分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行心理行为干预后,BPRS、SANS、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积极参加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以强化,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许梅娟;陈风莲;龚有红;万碧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膳食指引》在单纯性肥胖儿童餐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小学五年级单纯性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家长及同学按照《指引》要求给予健康教育,并在饮食、运动、心理行为等方面实施规范管理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同样的健康教育,但饮食运动象平常一样自己管理。结果干预组的减肥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BML显著低于对照组(均<0.01)。结论利用《中小学生膳食指引》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餐饮管理和护理干预,营养平衡、体质量控制好,有利于中小学生身体健康。
作者:彭杏容;王春莲;沈瑞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胃部疾病患者115例,其中胃癌患者62例,良性胃病患者53例,同时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做健康检查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分析三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72-4(CA72-4))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和CA72-4四种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和CA72-4对恶性胃部疾病诊断,单独检测灵敏度、特异性以及有效率相对较低,CA72-4单独检测,有效率高,可达75.88%。而四种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83.72%)和特异性(95.63%)较高,有效率可达87.21%。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和CA72-4在胃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四种标志物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诊断有效率,能够有效的应用于胃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小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妇科较长常见的肿瘤,指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女性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早期的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常规放疗技术仍具有局限性,影响治疗效果。当前临床强调采用三维调强放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因此,本文则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做研究对比,旨在为调强放射治疗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雷海红;金伟端;陈善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临床路径是指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医生、护士专业人员,针对某种疾病共同研究制定诊断、治疗、护理的标准化方案及与时相对应的实施程序,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动态观察,使服务对象获得佳医服务。临床路径的起源于美国,<有60%的美国医院应用临床路径。我国的一些城市的大型综合医院于1998年以后相继引入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并开展了部临床路径的研究和试点工作。临床路径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与诊疗标准化方法,应用于剖宫产领Ⅱ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
作者:金壮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7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设为观察组,并给予急救护理干预,并以2010年~2011年单纯给予急救和常规护理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2.8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57±6.6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71±3.4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抢救,并配合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蒋荔琪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