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位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曾水英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位护理, 动脉血气, 胸骨凹陷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7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对78例患儿实施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诊疗。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体位护理)与对照组(不做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动脉血气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pH值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组、对照组患儿胸骨凹陷发生率分别为2.6%(1/39)、20.5%(8/39),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辅以体位护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儿动脉血气,且能减少胸骨凹陷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来我院治疗的PD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一般的常规神经内科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增加个性化护理的内容。结果通过个性化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在出院的12个月内的间隔调查内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护理操作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200例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内分泌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相关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操作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加强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冷婷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阴道炎护理中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阴道炎护理中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120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干预应用在阴道炎护理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念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循证护理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患者情绪改善、疾病知识普及率、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耳鼻喉护理的质量,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胡益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全世界公认的重要健康问题,威胁着人类健康,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化疗在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给患者的躯体和精神方面带来很多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产生的多重负效应,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2],而且会影响患者对治疗做出正确的决定和坚持治疗的信心与决心,增加医疗负担[3]。因此,针对患者的症状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化疗患者症状的恰当评估是症状研究中的关键环节,由此评估工具对准确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症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学者面对恶性肿瘤患者症状研究的重视,已不断开发出许多症状评估工具,部分量表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是部分量表有待进一步验证其信效度。现将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症状评估工具做一综述。

    作者:秦娅;胡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萍乡地区RhD阴性人群基因多态性分析

    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为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具有复杂的遗传多态性,其临床意义仅此于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目前已发现49种抗原,以C、e、D、E、e这5种抗原在临床上为重要,尤其是D抗原,它是除ABO血型系统外强的红细胞抗原,具有极强的免疫原性,是造成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常见的原因[1]。因此,鉴定RhD抗原表型被列为临床输血检测常规项目[1]。编码Rh血型抗原为2个高度同源性的基因:RhD基因和RhCE基因。RhD编码D抗原,RhCE编码CcEe抗原。近年来,有些研究发现一些血清学初筛阴性的个体经进一步检测,发现一部分人有D抗原的存在。因此,为了解萍乡地区Rh阴性人群基因多态性状态,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进行基因学检测,比较血清学结果与基因学结果的异同。

    作者:巫文勋;王长奇;阳福桂;刘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喉部良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喉部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喉部良性肿瘤患者83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均实施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实施鼻内镜联合喉钳夹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6%,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喉部良性肿瘤患者有着极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阴鹰;杜雯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共14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70例,对照组组患者给予戊酸雌二醇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有效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的控制出血时间及完全止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张春香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4例患者,按随机分配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观察组予以患者优质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方面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

    作者:叶凤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对抑郁症失眠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比较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在抑郁症失眠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64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阿普唑仑组和右佐匹克隆组,各8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w后睡眠时间、PSQI评分、HAMD评分及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右佐匹克隆组睡眠时间及HAMD评分与阿普吐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佐匹克隆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右显著低于阿普唑仑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TSEE评分均显著优于阿普唑仑组(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治疗抑郁症失眠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作者:侯连凤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丹参酮IIA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丹参酮IIA对颈动脉斑块的辅助疗效。方法选择52例不同程度颈动脉斑块导致头晕反复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酮IIA注射液60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及辛伐他汀20mg口服,每晚一次,对照组单用辛伐他汀20mg口服,每晚一次。治疗8w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中膜层厚)、颈动脉斑块面积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头晕症状较对照组明显缓解,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有所减小,血脂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血脂较治疗前下降。结论丹参酮联合辛伐他汀可以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缩小动脉斑块面积,有效缓解脑缺血所致头晕症状。

    作者:刘蓉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护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症状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的症状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颖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蜡样芽胞杆菌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蜡样芽胞杆菌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对HP阳性的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胃镜室诊断的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前者给予标准的四联疗法治疗,后者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蜡样芽胞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的HP根除率、胃粘膜炎症的修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率有无差别。结果实验组HP的根除率(80%)高于对照组的(7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胃粘膜改善率与对照组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腹泻、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蜡样芽胞杆菌活菌胶囊并不能提高四联疗法对萎缩性胃炎的HP根除率,对胃粘膜的炎症修复亦无明显改善作用,但其可减少四联疗法引起的腹泻、腹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新弘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人尿激肽原酶滴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滴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常规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滴注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43.33%),P<0.01;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Rankin评分、治疗配合度及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与对照组10.00%(3/3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采用常规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滴注治疗方式后,可以充分发挥药物功效,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张纯桥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呼吸支持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的基础,近年来运用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能改善 ARDS患者的病情,但小潮气量不利于塌陷肺泡的复张,因此要在肺保护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肺复张使肺泡保持开放。但肺复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涉泱;冉景兵;周干;潘素节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用于手术室麻醉患者的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针对手术室当中接受麻醉的患者行以预见性护理干预以及循证护理干预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展开评价和分析。方法随机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麻醉的手术室患者当中择取50例,将其分成A组和B组两组(n=25),对A组行以循证护理,对B组行以预见性护理。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在整体满意程度上,预见性性护理干预的B组要稍微高于A组,但是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另外,在手术之后情感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上,循证护理干预的A组要高于B组,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当中,针对手术室麻醉患者,行以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获得略好于循证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程度,但是在手术后,情感功能的恢复以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却完全相反,因此在临床中可以将两种护理方式联合起来进行共同使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关节镜下窝囊肿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34例腘窝囊肿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开展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损伤血管和神经,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34例患者术中均发现伴关节内疾病,得到有效准确处理。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0.4)d;术后随访至今,无1例患者复发,术后患者囊肿分级均恢复至0级。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作者:姚星贵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激活,进而消化自身的胰腺组织,导致胰腺组织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严重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据相关人员的统计,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在临床上高达10%~30%。由于采取早起手术治疗通常难以将炎症的进展予以终止,因而临床上大多采取的是内科保守治疗方式。

    作者:冯红梅;马海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究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常规口服稳心颗粒的基础上行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常规口服稳心颗粒的基础上行西拉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QT间期离散度以及室性早搏的控制情况。结果两组血压控制可,研究组QT间期离散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室性早搏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但西拉普利在改善QT间期离散度以及控制室性早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斌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老年人肺结核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06例60岁以上老年人肺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病灶范围广、易形成空洞、痰阳性率高、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结论对因呼吸道症状就诊的老年人,对原有肺结核病史应加以重视,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王平;关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