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玺大玺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及其透析液中氨基酸的丢失.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采用聚砜膜(A组)、铜仿膜(B组)、复用铜仿膜(C组)的3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血清氨基酸谱及其透析液中氨基酸的丢失量.结果A组透析后血清谷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酪氨酸水平降低(P<0.05);B组血透析前后血清氨基酸谱无明显变化;C组透析后血清天冬氨酸、苏氨酸水平降低(P<0.05);A组和B组患者透析液中丢失的氨基酸差异无显著性,C组患者透析液中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的丢失明显小于A、B两组(P<0.05)结论不同透析膜对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是不同的,取决于膜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铭新;薛骏;丁峰;陆福明;顾勇;林善锬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除有局部的病理损伤表现外多伴有明显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作者:王继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短时高效血液透析是指利用高效生物合成膜、大面积透析器,缩短透析时间,达到同样满意的尿素清除率.该疗法兴起于80年代的美国.近几年来,我们透析中心也对部分病例进行了短时高效血液透析,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王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建立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老年和青年尿毒症患者建立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2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中,老年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104例(44.8%),青年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128例(55.2%);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管吻合口内径,透析时的平均血流量,内瘘的平均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的平均时间,内瘘1个月、1年、2年和3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动脉瘤、肿胀手综合征和窃血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自体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佳选择之一,值得推广.
作者:汪年松;乔勇;俞岗;崔勇平;王锋;范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leptin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60例,分成3组:血液透析(HD)组,血液滤过(HF)组,血液灌流(HP)组.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Leptin水平.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对血清瘦素水平无明显影响,HF和HP可以显著降低CRF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且HP优于HF.结论HP和HF可以较好的清除血清瘦素,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作者:苗华;朱竹先;崔美玉;魏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腹腔灌洗术是治疗严重腹水感染、自发性腹膜炎的有效方法.现将临床治疗中1例特殊的经腹腔内置管行腹腔灌洗术治疗严重自发性腹膜炎成功病例与大家讨论.
作者:孙兴安;朱红欣;金福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发展至今已有90年历史.透析器从初的蟠管型、平板型发展到中空纤维型;透析膜材料从铜仿膜、再生纤维素膜(regenerated cellulose)、改良纤维素膜(modified cellulose)发展到人工合成膜(synthetic).人工合成膜的孔径更大,对水的通透性高,超滤率更高,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更好.
作者:李大玺大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及钙平衡的影响,为透析患者选择个体化的钙浓度提供依据.方法17例血钙正常的稳定的MHD患者分别使用钙离子浓度1.25mmol/L(DCa1.25)、1.50mmol/L(DCa1.5)和1.75mmol/L(DCa1.75)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液其他成分不变),每次透析4h.监测透析前后血压,检测透析前后血清总钙(tCa)、离子钙iCa).结果使用DCa1.25时,透析后血压及tCa、i Ca均较透析前明显降低(P<0.05).使用DCa1.50时,透析前后血压及tCa、iCa均无明显变化(P>0.05).使用DCa1.75时,透析后血压及tCa、iCa均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于血压正常、透前血钙正常或轻度低血钙者,DCa1.50的透析液是适用的;对于MHD中出现明显高血压、高钙血症患者,应当短期使用DCa 1.25的透析液;对于MHD中出现明显低血压、低钙血症患者,短期使用DCa1.75的透析液是恰当的.总之,透析液钙浓度不能对所有患者都标准化,应该注重个体化的钙浓度.
作者:汤学宇;熊勇;陈燕芳;崔晨;吴冬英;谢吉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血液透析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在长期的使用穿刺中,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如何减轻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给患者所带来的疼痛,并使其操作更加完善,一直是透析护理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作者:梁萱;吴艳;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并分析导致QT离散度延长的原因.方法:以首次进入透析并进行标准、规则腹膜透析六个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 8例.于透析前后检测血清钾、镁、钙、磷、肌酐、尿素氮以及血H C 0.,血浆白蛋白等,做心脏彩超检查,测算出左心室重量指数;做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出QT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 c d),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透析后,患者血清钾、磷、镁、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意义.血钙、HCO3-较前升高,也具有显著意义.左心室重量指数较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QTd较前延长,无显著意义,QTc d较前延长,有显著差异.对透析前数据进行多元相关分析显示:透析前尿毒症患者QT离散度的增加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和血清肌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血钙水平呈显著负相关.透析后患者QT离散度的增加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和血清肌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腹膜透析可能导致QT离散度延长,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与透析使左心室肥厚进一步加重有密切关系,而且本研究还发现透析后尿毒症状态改善的程度对QT离散度也有显著影响.
作者:王健;肖明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自2003年我院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其结果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周生明;刘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工人,因发现HBsAg阳性10年反复乏力纳差尿黄一年于2004年6月17日入院,体检: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无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咽无红,扁桃体不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七肋间,无腹水征.
作者:杨文龙;陈芳;何金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2002年1月~2004年3月,我院用血液灌流(HP)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2 5例,并与同期非血液灌流(对照组)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5例作疗效观察.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清;屈德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高糖、尿毒症血清对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来观察高糖、尿毒症血清对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高糖、尿毒症血清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高糖、尿毒症血清可促进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的表达,可能导致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引起腹膜超滤衰竭.
作者:于青;赵东杰;徐琦;姚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病例资料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急性过程往往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随着腹膜透析液质量的提高和抗生素治疗的不断发展,长期慢性腹腔内感染而终导致巨大脓肿形成的病例则越发少见.患者男性,76岁,2年前因尿毒症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由于患者精神状态失常且缺乏家人支持,不能持续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并在外管路内形成沉淀物,患者自行予以清除,并导致反复出现腹痛和引流液混浊,患者未予就诊.
作者:庄震;孙玲华;韩庆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模型.将第三代细胞转板,至细胞融合后,将其分为:①对照组(F12);②2.5%葡萄糖组(F12+葡萄糖2.5%);③LPS组(F12+LPS10mg/L);④2.5%葡萄糖加DXM组(DXM为3种不同的浓度,依次为10nmol/L、100nmol/L、1000nmol/L);⑤LPS加DXM组(DXM为三种不同的浓度,依次为10nmol/L、100nmol/L、1000nmol/L);所有分组均培养24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低温离心(1000r/m)5min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的含量.结果①腹膜间皮细胞在2.5%葡萄糖和10 mg/L LPS刺激下分泌FN及PAI-1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0mg/L LPS组分泌FN及PAI-1较2.5%葡萄糖组分泌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腹膜间皮细胞在2.5%葡萄糖加入不同浓度的DXM(10nmol/L、100nmol/L、1000nmol/L)干预后,24h内分泌FN及PAI-1较2.5%葡萄糖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腹膜间皮细胞在LPS加入不同浓度的DXM(10nmol/L、100nmol/L、1000nmol/L)干预后,24h内分泌FN及PAI-1较LPS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刘新;彭佑铭;刘伏友;魏佳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担负我国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工作,同时还被授权起草我国血液净化中心准入标准.本人作为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秘书长,受学会委托对我国血液净化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基本内容、血液净化中心管理的基本原则进行思考,在此就前述工作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供大家讨论.我国血液净化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标准化、个体化、信息化和国际化.除了制定对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措施外,本人认为建立区域性电子化管理中心以指导、监控基层血液净化中心显得十分必要.
作者:邹和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应用Fogarty取栓导管处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切开瘘管,以F3导管在球囊萎瘪的状态下轻柔地插入血管腔,导管穿过血栓后,注入肝素盐水使导管球囊向近侧插入,然后充起球囊导管,逐渐拉出导管,使血栓或栓子一起摘除.结果Fogart y球囊导管取栓术18例,15例使用效果良好,血流量可达250ml/min以上,完全可满足血液透析需要,3例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6例患者重新栓塞,12例长期使用,长26月.结论Fogarty取栓导管处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效果令人满意,尤其是有利于保存患者的原瘘管血管,延长瘘管使用寿命.
作者:李保春;陈玉;郭志勇;许静;付鹏;于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real obstructive,UUO)大鼠模型中对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MyoF)的积聚及胶原Ⅲ(col Ⅲ)沉积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维甲酸大剂量组,维甲酸小剂量组,苯那普利组.后3组分别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10mg·kg-1·d-1和苯那普利10mg·kg-1·d-1.术后第14天处死各组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及colⅢ的表达.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全反式维甲酸可显著减少肾间质区MyoF积聚,减轻col Ⅲ的沉积,并改善肾脏的病理学变化.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通过减少肾间质区MyoF积聚,减轻colⅢ的沉积而改善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朱丹;桂保松;卫小红;姚钢炼;高登峰;宁宁;张红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整体化护理自90年代引入我国后一直蓬勃发展,大多应用于住院患者,而门诊患者开展很少,其中包括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需要终身治疗才能维持生命,稳定规律的血液透析患者不需住院,只需定时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故对其开展整体化护理较困难.
作者:徐立;杨金芳;藏明霞;郑明香;王辉;刘必成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