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人核对管理模式在产科置管感染防控中的应用研究

张芬

关键词:双人核对, 产科, 感染防控, 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双人核对管理模式在产科置管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产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注射患者28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双人核对观察组(140例)和单人核对对照组(140例)。结果观察组疗效为显效占比82.14%(115/140),总有效为99.29(139/1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98/140),95.00%(133/140)。结论通过在产科置管感染防控中施以双人核对管理模式大大地降低了置管的差错,减少了感染的次数,提高了护理的质量,缓解了医患紧张的关系,在源头上遏制了感染的发生。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爆裂骨折椎板开窗保留后方复合体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术式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比手术前后采取不同手术的临床症状、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观察组在术前、术后的神经系统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患者脊髓损伤较术前明显缓解,且优于对照组。结论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椎板开窗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术比传统方法有更强的脊柱稳定性,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是一种值得继续探讨与推广的新的首选术式。

    作者:林健;彭小忠;杨智贤;武振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浅议《金匮要略》治则

    仲景开创辨证论治之先河,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提出了主要治则六大类,在各篇中又分述了各类具体治则,根据病症分别提出相应的治法。本文探讨了《金匮要略》一书中的基本治则与各篇中治则,通过对各篇中的治则的列举,加以论述《金匮》中的治疗原则。

    作者:李冬冬;艾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入院的98例需行硬膜外麻醉的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均行硬膜外麻醉和相同穿刺操作,观察组追加盐酸罗哌卡因和芬太尼,对照组仅追加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可增强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清华;胡安武;陈琼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一专多能护理模式在疗养院优质护理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一专多能护理模式在疗养院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强化业务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合理岗位设置,弹性排班、固定护士和机动护士结合,强化安全管理及护理文化建设等措施,实施一专多能护理模式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实践。结果一专多能护理模式实施后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质量,疗客员满意度提高。结论一专多能护理模式能充分发挥护士的能力,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体现护士价值,优化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在护理人员短缺的现阶段,能更好的完成各项医疗护理任务。

    作者:费秀霞;吴月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在骨髓移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为了促进骨髓移植患者配合治疗,缓解其紧张焦虑的心理,采用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结合的方法,使患者更积极配合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骨髓移植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联合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配合治疗依从性以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20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配合治疗依性以及心理状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未出现明显抵触治疗的状况。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行为配合度,从而提高骨髓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季爱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微创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分析微创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行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红蛋白下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郑士涛;叶永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头孢曲松致胆泥74例文献分析

    目的:分析头孢曲松致胆泥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0~2015年间国内外期刊报道的头孢曲松致胆泥的个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头孢曲松给药剂量及胆泥的转归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收集74例头孢曲松致胆泥的个案报道,头孢曲松引起的胆泥在儿童患者和感染较为严重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同时胆泥的发生与头孢曲松的用药剂量相关,但大部分胆泥的发生是可逆的。结论应用头孢曲松治疗时,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感染情况,制定合理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及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胆泥的临床指征。

    作者:闫美玲;张瑞霞;王晓硕;张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对治疗产生任何影响。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伍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EGCG与临床常用三联疗法对胞内幽门螺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探究EGCG与临床常用三联疗法对胞内幽门螺杆菌的抗菌活性进一步探究EGCG对临床常用疗法抗胞内幽门螺杆菌的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AGS细胞建立幽门螺杆菌胞内感染模型,胞内活菌计数法测定胞内幽门螺杆菌数量。结果EGCG具有较强的胞内抗菌活性,临床常用抗Hp疗法不能有效清除胞内幽门螺杆菌,EGCG在其4~64 mg/L浓度范围内,能够明显增强临床常用抗Hp疗法的胞内抗菌作用。结论兰索拉唑+阿莫西林+莫西沙星具有较强的抗胞内幽门螺杆菌能力, EGCG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常用疗法的抗胞内幽门螺杆菌能力,有望用于治疗胞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李魁;陈向东;汪辉;纪乃琪;栗飞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脉冲冲洗器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一次性脉冲冲洗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07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使用一次性脉冲冲洗器进行手术切口冲洗,术中密切配合手术,严密观察病情,保障手术顺利实施。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脂肪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一次性脉冲冲洗器冲洗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高菊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自体脂肪移植术并发症成因和预防策略

    自体脂肪移植是一种良好的软组织填充手术,其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见。但应注意的是自体脂肪移植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致死,需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就自体脂肪移植并发症的成因和预防策略进行分析。

    作者:江灵;王东丹;章庆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闭式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12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闭式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4月~2015年4月经我院治疗的124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62例切口感染患者行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62例切口感染患者行常规开放换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且对照组患者换药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行闭式引流术可显著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换药次数,疗效显著。

    作者:黄如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肠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肠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2例肠癌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有效率为52.8%;观察组患者为77.8%,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24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32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2=6.27。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肠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安媛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微型斜T锁定钢板在肩峰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使用微型斜T锁定钢板在肩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2014年8月应用微型斜T锁定钢板治疗8例肩峰骨折。结果术后平均5个月骨折愈合,随访8个月~7年,功能恢复良好,无疼痛及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结论应用微型斜T锁定钢板治疗肩峰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势,是治疗肩峰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师红立;张明;陈金刚;舒衡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道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在使用紫杉醇治疗晚期食道癌的同时搭配使用顺铂治疗能够发挥出的效果。方法选择115例入住我院治疗晚期食道癌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A、B两组,A组57例,使用顺铂治疗的同时搭配使用氟尿嘧啶,B组58例,在这个基础之上使用顺铂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之后,B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A组高(﹤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平均生存时长比A组长(﹤0.05),对比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方面,B组出现的几率低于A组(﹤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使用紫杉醇治疗晚期食道癌的同时搭配使用顺铂治疗,效果较佳,出现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少。

    作者:杨钧铭;李畅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质量持续改进工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

    目的:探讨质量改进工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笔者在科室成立质量持续改进小组,运用质量持续工具改进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情况,分别从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通过运用质量持续改进工具,发现并改进护理中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低主要因素:功能锻炼指导未标准化,路径化由改进前75%降至12.3%;护士未一对一督导由56.2%降至15.4%;护士责任心不强由34.6%降至13.8%。采用质量持续改进工具后患者术后康复取得良好的成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时间明显缩小,下床时间明显提前,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可通过改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不足,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恢复,减少患者住院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万毅超;胡静;黄春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探讨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项目,专科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对医院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专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本文就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进行探讨。主要论述:医学进步是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动力;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讨论专科医院的特征;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信息化的转变以及对信息化的认识。讨论现阶段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专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

    作者:吴新跃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PICC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应用薄型泡沫敷料预防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薄型泡沫敷料对于经外周经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本病房留置PICC导管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爱立敷薄型泡沫敷料。结果观察组4例(4.00%)静脉炎,其中,3例Ⅰ级,1例Ⅱ级,0例Ⅲ级,0例Ⅳ级;对照组13例(13.00%)静脉炎,其中,8例Ⅰ级,5例Ⅱ级,0例Ⅲ级,0例Ⅳ级。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爱立敷薄型泡沫敷料能够有效预防PICC导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

    作者:王莉;郭欣;王宇楠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式探究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4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在4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在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关注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情况,才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无痛胃镜检查的质量,起到更好的检查效果。

    作者:苏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尿液中黏液丝和上皮细胞对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管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尿液中黏液丝和上皮细胞对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管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实验室收集的4784份尿液标本分,进行显微镜检查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尿、黏液丝和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管型结果。观察其阳性检出率、假阳性发现率,探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管型结果。结果正常尿液与管型尿液标本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测定结果与显微镜检查相符,但存在108份样本因上皮细胞和黏液丝被误认为管型尿液。结论尿液中的黏液丝和上皮细胞对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管型结果有影响,因此在进行尿液沉淀分析时,分析结果提示管型时,应进一步进行离心镜检。

    作者:徐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