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彭容;张凌;张泽明;张其林;王智清

关键词: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摘要:目的:评价M RI平扫、三维颅脑容积磁共振成像(3D-BRAVO)增强扫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符合Ahmed Idbaih的诊断标准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M RI表现。结果 MR平扫静脉窦内均有信号异常,其中4例合并为静脉性脑梗死;1例合并静脉性出血,5例脑肿胀。增强扫描后4例表现为静脉窦壁强化,而血栓无强化呈不规则充盈缺损。MRV表现为充盈缺损或连续性中断、伴侧支血管形成、邻近深部脑静脉扩张。结论 MRI平扫、增强薄层及重建图像结合MRV能用于无创性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脉冲冲洗器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一次性脉冲冲洗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07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使用一次性脉冲冲洗器进行手术切口冲洗,术中密切配合手术,严密观察病情,保障手术顺利实施。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脂肪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一次性脉冲冲洗器冲洗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高菊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32例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类型,并探讨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结果32例患者中共检出感染性发热患者27例,占84.4%;非感染性发热5例,占15.6%。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生率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生率相比明显较高,<0.05。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热时间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相比明显较短,<0.05。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热时间<1 w发病率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相比明显较高,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热时间>2 w发病率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相比明显较低,<0.05。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热时间1~2 w发病率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相比无差异,>0.05。结论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感染性发热发病率较高,而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热时间较长,临床需结合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疾病诊断,提高疾病诊断的速率和效果,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罗燕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某基层医院2011~2014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某基层医院2011~2014年4年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特点,为更好地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2014年某基层医院29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97例药物不良反应中,门急诊40例(13.47%),病区257例(86.53%)。男性125例(42.09%),女性172例(57.91%),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中以60岁以上老人居多,占38.05%。科室分布中以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和全科(社区)为主,分别占20.88%、11.45%和8.75%。致敏药物共13类59种药品,其中以抗菌药物为主,占54.19%,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2.46%。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居多,占87.43%。临床表现常累计皮肤及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等。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重因素密切相关,在用药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可引起,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有关因素,制定出适宜的干预对策,有利于临床合理安全的药物使用。

    作者:汤敏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7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89)和对照组(n=89),对照组予以力美松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赛普,治疗12w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疗效、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疗效及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熊丽桂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腹部八卦推拿配合穴位贴敷对脊髓损伤康复期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部八卦推拿配合穴位贴敷对脊髓损伤康复期便秘的疗效。方法将43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腹部八卦推拿配合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患者大便的性状、排便情况、1w排便次数以及1 w内使用缓泻药次数等便秘指标。结果两组大便排便相关指标明显改善(<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0.01)。结论腹部八卦推拿配合穴位贴敷能较好地改善脊髓损伤康复期便秘,有助于脊髓损伤后排便功能的重建。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儿童常见慢性咳嗽诊断治疗体会

    慢性咳嗽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每有诊断、治疗不规范者,有的儿科医生对慢性咳嗽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咳嗽迁延不愈。本文以介绍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典型病例入手,结合临床工作体会分析了慢性咳嗽的诊断思路和治疗。

    作者:石庆生;黄广丽;李军勤;崔艳杰;李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产后入户随访的母婴保健护理措施

    产后入户随访的母婴保健护理,是普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促进母婴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帮助农村产妇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为我镇母婴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作者:余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入院的98例需行硬膜外麻醉的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均行硬膜外麻醉和相同穿刺操作,观察组追加盐酸罗哌卡因和芬太尼,对照组仅追加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可增强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清华;胡安武;陈琼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木犀草素通过上调HO-1保护表达突变α-突触核蛋白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N2a细胞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对表达突变α-突触核蛋白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N2a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2a细胞,用MTT法检测木犀草素对表达突变α-突触核蛋白N2a细胞活力的影响;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分析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5μmol/L木犀草素明显提高表达突变α-突触核蛋白N2a细胞的活力,抑制细胞凋亡,减少表达突变α-突触核蛋白N2a细胞caspase-3蛋白水平,增加血红素氧合酶-1的蛋白水平。结论木犀草素通过增加血红素氧合酶-1的蛋白表达抑制突变α-突触核蛋白诱导的N2a细胞凋亡。

    作者:徐鸿;张彬;谢江林;龙珍珍;梅子珍;程桂荣;袁世锦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应用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的护理方案。通过院内健康教育测评表及综合症状评分表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程度达95.1%,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的掌握程度70.7%,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综合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时间护理疗效疗效好,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较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莉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探讨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项目,专科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对医院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专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本文就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进行探讨。主要论述:医学进步是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动力;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讨论专科医院的特征;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信息化的转变以及对信息化的认识。讨论现阶段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专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

    作者:吴新跃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Gli-1,Smo和Cripto-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Gli-1,Smo和Cripto-1在肺癌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40例肺癌标本及癌旁组织中Gli-1,Smo和Cripto-1三种蛋白的表达并分析Gli-1,Smo和Cripto-1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li-1,Smo和Cripto-1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或者低表达,(﹤0.05)三者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05)。而且肺癌组织中Cripto-1的表达与Gli-1和Smo的表达成正相关(﹤0.05)。结论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和Cripto-1高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肺癌的发生。

    作者:王佳瑞;郑贤波;李明;马玥;聂慧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近年来,静脉输液的广泛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长期输液、输液浓度高、刺激性强和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不断提升,发生的局部静脉炎症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静脉炎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文将针对输液性静脉炎的特点详细阐述相关预防措施和治疗护理策略。

    作者:柯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式探究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4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在4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在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关注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情况,才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无痛胃镜检查的质量,起到更好的检查效果。

    作者:苏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地市级三甲医院图书馆开展患者服务的可行性探讨-以绍兴市人民医院为例

    本文从理论上、社会地位上和资源保障上三方面探讨地市级三甲医院图书馆开展患者服务的可行性,并根据患者需求分析,提出开展患者服务的相应方案。

    作者:徐亚维;王盛;苏晓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膀胱镜或手术病理确诊为膀胱癌的36例患者的超声资料,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膀胱癌诊断符合率91.7%(33/3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具有方便、简捷、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特别是CDFI的应用更提高了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马晓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服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凤琴;吴雪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毫针与腹针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毫针与腹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30例毫针组患者与30例腹针组患者。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毫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腹针组,<0.05。结论采用毫针和腹针都可以有效治疗患者颈椎症状,应严格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若患者病情较严重且体质好,应选择毫针进行治疗,若患者为老年患者或者属于气血亏虚型患者应选用腹针进行治疗。

    作者:衡莉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儿童房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与介入封堵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儿童房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和经皮介入封堵临床对比,分析优缺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和心外科收住房间隔缺损患儿中,接受封堵病例各20例。两组方法置入封堵伞,使用材料均为Amplatzer封堵器,经胸组年龄3~14岁,介入组年龄4~14岁。观察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年龄、手术成功率等指标。分析其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胸微创封堵总成功率99.1%,18例一次性成功。1例因术中残余分流过大,调整封堵器不理想;1例术后脱落至右房,均急诊延长原切口改为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无死亡病例。导管介入治疗总成功率98.7%,18例成功封堵。1例术后6 h出现大量心包填塞。1例术后发现伞脱落至右房,均转外科急诊手术。两组成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体重、年龄及手术切口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年龄、体重是A组的优势。同时对于B组手术切口是的优点。分别观察术后3d、术后1个月及6个月复查,均未发生伞脱落,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两组治疗方法特点各异,均安全、有效。介入封堵住院时间短、切口小;经胸微创封堵适应证更广,更易开展和推广。

    作者:靳中奎;李俊杰;杜德禄;王世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某综合性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外科(普外、创外)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采取回顾性与现场调查相结合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普通外科与创伤外科2014年7月~2015年12月所有择期手术患者456例病历进行调查。结果Ⅰ类手术预防用药率为81.4%,术后联合用药率为65.3%,术后用药<72 h者仅为12.1%,麻醉诱导期给药为5.6%。结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未执行管理规范,应制定抗菌药物相应考核标准,做到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薛思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