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婷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工具手法管理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其漏尿发生。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5.8%降至活动后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长期留置尿管漏尿发生率,其不仅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医疗成本并且降低了护理工作量,减少了护患矛盾。
作者:何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具体措施和效果。方法采用转变护理理念,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护理行为,营造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强化基础护理,重视技能培训及健康教育。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改善了护理工作质量,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结论在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雷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6.9%,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临床护理满意评分以及乳腺脓肿发生率的时候,观察组患者均显示明显的优越性,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针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予以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可降低乳腺脓肿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评分,有助于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阎梅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肠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2例肠癌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有效率为52.8%;观察组患者为77.8%,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24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32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2=6.27。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肠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安媛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脊柱外伤诊断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0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CT与MRI检查结果,按照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MRI检查)和对照组(CT检查),每组50例,并对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韧带损伤和脊髓损伤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0.05,差异明显,而对照组在骨折线检查诊断效果明显,<0.05,差异明显,其他方面两组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外伤诊断当中,CT和MRI检查均具有不同方面的优势,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可比较选择检查方法,当诊断不明确或判断不准确时,可以选择两种方法联合检查,提高检查的准确度。
作者:袁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耳穴压豆技术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近视的患者选出64例,将其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患者单纯采用眼周穴位手法按摩法,作为对比组选取耳部的穴位进行压豆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中疗效显著者共35例,治疗有效患者共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比组患者中疗效显著者为23例,治疗有效患者共8例,治疗无效患者共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39%。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利用中医耳穴压豆疗法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近视,效果显著。
作者:徐恒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200例急诊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全程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急救成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急救成功率分别是98.00%和100.00%,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急救成功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危重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进一步加强患者对于急救工作开展的正确认识,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头孢曲松致胆泥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0~2015年间国内外期刊报道的头孢曲松致胆泥的个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头孢曲松给药剂量及胆泥的转归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收集74例头孢曲松致胆泥的个案报道,头孢曲松引起的胆泥在儿童患者和感染较为严重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同时胆泥的发生与头孢曲松的用药剂量相关,但大部分胆泥的发生是可逆的。结论应用头孢曲松治疗时,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感染情况,制定合理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及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胆泥的临床指征。
作者:闫美玲;张瑞霞;王晓硕;张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运用传统中医学理论,探讨小针刀合并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将符合诊断的颈源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小针刀治疗。进而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且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小针刀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源性眩晕可以提高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绍卫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患者照顾者误吸知晓率中的作用。方法组立品管圈,调查30例老年患者照顾者(对照组)对误吸知识的了解情况,分析知晓率低的真正原因,确立改善对策,对32例(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老年患者照顾者丰富教育内容,实施多元化宣教,进行效果跟踪及制定制度,评价品管圈活动效果。结果观察组误吸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照顾者误吸知晓率。
作者:黄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每晚口服咪唑斯汀;治疗组60例以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并每晚口服咪唑斯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作者:金广连;谭张龙;高燕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5例患者,男74例,女41例,患者年龄5~65岁,平均年龄(41±8.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门诊组患者55例实施门诊治疗,住院组患者60例实施住院治疗。结果门诊组患者中有48例得到根除,6例患者由+++转为+,1例无明显改变;住院组患者中有45例得到根除,5例由++转为+,4例由+++转为+,6例无变化,门诊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优于住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另外两组患者中出现恶心、腹胀、呕吐、腹泻、便秘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益生菌具有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同时不会改变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作者:高志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2例。采用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样本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开展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开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不良反应发生率4.3%,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确切血压控制作用,并且用药安全。
作者:吴玉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究EGCG与临床常用三联疗法对胞内幽门螺杆菌的抗菌活性进一步探究EGCG对临床常用疗法抗胞内幽门螺杆菌的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AGS细胞建立幽门螺杆菌胞内感染模型,胞内活菌计数法测定胞内幽门螺杆菌数量。结果EGCG具有较强的胞内抗菌活性,临床常用抗Hp疗法不能有效清除胞内幽门螺杆菌,EGCG在其4~64 mg/L浓度范围内,能够明显增强临床常用抗Hp疗法的胞内抗菌作用。结论兰索拉唑+阿莫西林+莫西沙星具有较强的抗胞内幽门螺杆菌能力, EGCG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常用疗法的抗胞内幽门螺杆菌能力,有望用于治疗胞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李魁;陈向东;汪辉;纪乃琪;栗飞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的佳治疗方案。方法108例确诊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分为非创伤性治疗组、穿刺切开排脓组、脓肿期手术组及择期手术组四组。观察比较复发率、住院天数、疼痛持续时间,手术组患者另需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术后褪膜时间。结果非创伤性治疗组住院时间长,复发率高,仅适用于不能配合创伤性治疗患者。穿刺切开排脓组住院天数较短,与手术组比较复发率较高。穿刺切开排脓后局部行脓腔药物灌洗不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手术组比较择期手术术后褪膜时间延长,脓肿期手术患者住院天数较长。结论穿刺抽脓,脓肿期手术及择期手术均为治疗扁桃周围脓肿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脓肿期手术更具有术中出血来少,术后褪膜快等优点,可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后选择适当治疗方式。
作者:高云;杨萍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实施,高校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育的侧重点逐渐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转移,要想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则需要高校组织相关的科研活动,同时不能忽略教学的重要性,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文章从医学人体生理学教学着手,研究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阐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够得到很好的结合。
作者:单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索兰索拉唑、生长抑素、血凝酶联合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优选治疗方案。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6月治疗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兰索拉唑60 mg、静脉滴注,1次/d,生长抑素0.25 mg静脉推注,再以生长抑素6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静脉泵泵入,速度为0.25 mg/h,持续72 h,血凝酶1000 u静脉推注,2次/d;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血凝酶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平均治疗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0325,﹤0.05),平均治疗起效时间治疗组(5.85±1.34)h,对照组(8.67±1.92)h,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782,﹤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呕吐1例、恶心2例,对照组出现腹泻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结论联合应用兰索拉唑、生长抑素、血凝酶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可靠,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护理在外科结直肠术后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8月的36例外科结直肠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进行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统计和比较两组患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能够缩短外科结直肠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外科结直肠术后护理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路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舒适护理对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胃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舒适护理方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情况。结果采取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调查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实施个体化舒适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燕子;孙莹;李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肝胆手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45例肝胆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感染相关因素。结果本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机使用抗生素、不同体重指数、不同手术切口类型以及手术时间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也各不相同。结论肝胆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因素主要是患者的年龄、抗生素使用方法、患者的体重指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
作者:任玲;李玉环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