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6.9%,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临床护理满意评分以及乳腺脓肿发生率的时候,观察组患者均显示明显的优越性,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针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予以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可降低乳腺脓肿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评分,有助于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阎梅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小肠是全身消化道长的器官,病变隐匿难以发现,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钡剂造影、内镜、CT和MRI在小肠病变的诊断中各有优势。本文就这些技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冰雪;钱银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并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大面积缺损并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并感染的效果显著,可控制感染,加快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率,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夏树斌;程云华;冯声昌;黄文兵;吴明烟;戴艳新;陈隆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创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创腹腔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血淀粉酶、内毒素、CD4/CD8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创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艾克热木?艾沙;阿布拉?斯地艾合买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为了促进骨髓移植患者配合治疗,缓解其紧张焦虑的心理,采用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结合的方法,使患者更积极配合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骨髓移植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联合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配合治疗依从性以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20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配合治疗依性以及心理状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未出现明显抵触治疗的状况。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行为配合度,从而提高骨髓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季爱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析在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中行以干预护理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有患者48例,对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性护理服务,对干预组行以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中行以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减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疗效理想。
作者:姬洪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肝胆手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45例肝胆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感染相关因素。结果本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机使用抗生素、不同体重指数、不同手术切口类型以及手术时间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也各不相同。结论肝胆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因素主要是患者的年龄、抗生素使用方法、患者的体重指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
作者:任玲;李玉环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甲状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护理干预策略进行研究。方法对100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展开对比分析,>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且治疗组患者护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在对甲状腺癌患者护理中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作者:谢华平;秦红艳;朱盼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是一种新兴的免疫调节剂,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我科将此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观察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相关不适反应,总结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中及治疗后的护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治疗打下基础。
作者:刘志芳;李春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小组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对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成为5个专科护理小组,参与全院护理质量管理,制订并审核所在专科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参与护理部的质量检查并组织专科及全院性的专题学习、护理查房。结果充分发挥了专科护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效弥补了基层医院护理人才短缺的现状有效,使专科护理水平及全院护理质量、护理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结论专科护理小组在基层医院的良好运作,对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節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护理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骨折术后患者采取舒适护理,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桂光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总结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198例四肢创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79例,慢性溃疡并感染53例,开放性骨折并感染5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5例。采用VSD技术代替传统换药,联合外固定支架,植骨,皮瓣转移或植皮等处理,患者均获随访3~36个月。结果118例患者接受治疗后5~7 d拆除VSD,见创面不同程度缩小,大部分肉芽组织新鲜,(慢性溃疡需要反复多次)。视创面情况行植皮或直接缝合,软组织缺损较多伴骨外露行皮瓣转移,本组病例经随访创面均愈合,无感染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VSD技术在四肢创面治疗上较传统换药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蔡霖;陈廷玉;黎金梅;杨木;周跃;王宇;赵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社区饮食、运动疗法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is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饮食、运动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 UAER(微量白蛋白排泄率)、β2-MG(尿β2微球蛋白)、Scr(血清肌酐)、BUN(血尿素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饮食、运动疗法联合缬沙坦治疗DN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水平,降低尿蛋白,延缓DN发展,保护患者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一男;李芙蓉;唐威娜;焦姝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探讨中药汤剂白虎桂枝汤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在相同的基础治疗前提下下,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组患者则给予中药汤剂白虎桂枝汤治疗,疗程为2 w,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尿酸水平,有效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两组之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②尿酸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④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于对照组。结论白虎桂枝汤在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湿热内蕴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降低血尿酸方面有明显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董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选取100例躁狂症患者,医护人员要在精神病患者入院后的1~3 d内,对于产生攻击行为的患者采用MOAS作为评论记录,并根据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次数进行计分,总分在≥4分的为攻击组,分数<4分的为无攻击组。对躁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躁狂症患者的躁狂症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护理时,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结果在对躁狂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后,患者攻击行为有所减少,躁狂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治疗。结论及早的对躁狂症的攻击行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可以将攻击行为减少到低的限度。
作者:雍小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了解良庆区5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对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重要性的认识,并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508例的良庆区5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对其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进行测量,回顾性分析老年人群体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从中发现老年人群体中这三种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结果体检,高血压占57.69%,血糖升高者占16.21%;血脂异常者(至少TC/TG两者有一种升高)占1%。结论老年健康体检者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检出率较高,对其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韦成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行鼻胃管结合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在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按1:1的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普通鼻导管营养,治疗组行鼻胃管与鼻肠管营养。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5.48±3.48)d;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21.03±6.47)d,2组比较有差异(<0.05);治疗组在营养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14.7%;对照组在营养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50%,2组比较有差异(<0.05)。结论鼻胃管结合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对外科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雷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为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寻求适宜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134例,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采取剖宫产,观察组产妇采取经阴道分娩。对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并统计两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产妇产褥感染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0和1.49%,无子宫下段切口愈合不良以及恶露时间过长发生,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共为1.49%,对照组为19.4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观察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50.37±14.22)ml、(3.87±0.13)d和(4221.18±293.76)元,对照组分别为(350.39±19.67)ml、(5.58±0.41)d和(7855.73±322.08)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者行阴道分娩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产妇的损伤,产后恢复更快,在对产妇条件进行仔细筛选后,与再次进行剖宫产相比,该方法更为理想。
作者:唐珂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尿常规检测在诊断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尿糖、尿酮体、尿隐血、尿蛋白、白细胞酯酶、白细胞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隐血、白细胞酯酶、白细胞数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尿糖结果阳性时,尿蛋白、尿酮体、白细胞酯酶、尿隐血、白细胞数阳性率显著高于尿糖结果阴性时(<0.05)。结论尿常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诊治意义重大,可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及评价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质量改进工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笔者在科室成立质量持续改进小组,运用质量持续工具改进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情况,分别从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通过运用质量持续改进工具,发现并改进护理中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低主要因素:功能锻炼指导未标准化,路径化由改进前75%降至12.3%;护士未一对一督导由56.2%降至15.4%;护士责任心不强由34.6%降至13.8%。采用质量持续改进工具后患者术后康复取得良好的成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时间明显缩小,下床时间明显提前,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可通过改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不足,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恢复,减少患者住院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万毅超;胡静;黄春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