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冈市2006~2014年疟疾发病情况及流动人口的管理措施

李晓红;方勇;曾尚

关键词:疟疾, 流行特征, 流动人口管理
摘要:目的:为了做好黄冈市疟疾防控工作,评价疟疾防治工作成效,对未来进行监控和疟疾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黄冈市2006~2014年疟疾疫情报告、个案调查资料,分析2014年疟疾发病情况,比较2006~2014年疟疾发病趋势。结果黄冈市近8年来疟疾发病率<1/10万,国外输入性病例成为疟疾发病的主要群体,且以恶性疟病例为主,恶性疟病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黄冈市本地疟疾发病率下降,整体发病率较低,但不稳定因素增加,输入性病例呈逐年倍增趋势,应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工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确诊为黄褐斑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20例。A组:采用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B组:单纯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间隔为4周,共6次,光斑大小10皂皂,能量0.7~0.9J/cm2;A组于每次激光治疗后开始使用静脉点滴还原型谷胱甘肽600mg,连续给药2w,共治疗3个周期。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反应等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有效率为80%;B组单纯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有效率为65%。 A组较B组对黄褐斑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与单纯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相比,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等优点。

    作者:杨明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鼾症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鼾症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54例鼾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除常规生活护理之外不采取其他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则根据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鼾症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总结护理要点。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鼾症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作者:刘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延髓梗死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方法将64例延髓梗死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护理常规,实验组同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痊愈率6.3%、显效率25%,实验组分别为28.1%、37.5%,对照组住院30d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40.6%,实验组1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延髓梗死延髓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

    作者:刘洪云;张春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清GP73、AFU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4例肝脏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原发性肝癌(PHC组,n=54例)和肝硬化(LC组,n=50例),同期选择48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比较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和单一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PHC组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C组和对照组(<0.05),LC组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0.05)。结论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单一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汉国;魏三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方法及效果评价

    目的:对舒适护理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方法与效果给出评价。方法抽选我院于2015~2016年收治的160例胃癌患者,1:1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经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都较优,<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运用舒适护理,有利于术后恢复,增加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值得推广。

    作者:杨守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颈椎病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对中医护理应用于颈椎病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中医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87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2例)和中医护理组(45例),观察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的效果并比较。结果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显效率为71.1%,护理总有效率为91.1%,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42.9%和76.2%;同时,中医护理组患者的头痛、颈痛、上肢麻痛的V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医护理应用于颈椎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确切,能够使患者的颈椎病疼痛得到显著的缓解,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作者:黎晓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创新的探讨

    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正逐步受到更多重视,因为该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伴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国各大医院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均取得了进步与发展,但仍有诸多问题存在,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寻找问题所在,进一步解决并完善工作相关细节。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列举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望对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帮助。

    作者:李唯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在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40例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5%。两组比较(<0.01),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发作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于改善心、肺功能疗效良好。

    作者:邹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重症肌无力与肉毒中毒临床诊治体会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肉毒中毒为临床常见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两者临床表现可相似,若肌无力患者具晨轻暮重等明显肌无力症状波动性特点,疲劳试验阳性,再加上新斯的明试验阳性,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低频递减等典型MG表现者,MG诊断不难(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测我院未开展,且其要在数天或数周后才能有结果,而且MG患者检测敏感性仅约88%[1,2]);若患者有明确自制臭豆腐、生冷、罐装、腌制等易致肉毒杆菌污染食品服用流行病学史,RNS高频递增等典型肉毒中毒表现,肉毒中毒诊断不难,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患者临床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两者存在易混淆情况,两者临床诊治体会如下,供大家参考,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作者:郭云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浆D-二聚体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性研究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1]。由于老年人呼吸道功能减弱,抵抗力降低,因此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老年CAP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容易反复,炎症吸收缓慢等特点,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老年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可导致肺炎的迁延难愈,预后不佳。D-二聚体是血液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特征产物,在肺炎患者中,因不同程度的缺氧,机体出现病理生理变化,血液重新分布。内皮细胞损伤,使内、外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而导致凝血功能亢进,微血栓形成,从而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目前有研究发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AP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CAP的危险程度,以便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2]。现将血浆D-二聚体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12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院内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入院后行全身检查,分析感染情况、部位、病原菌及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关联。结果院120例院内感染患者中56.6%为男性,43.3%为女性,对比无明显差异(>0.05);年龄<50岁院内感染率为41.7%,低于≥50岁58.3%,对差异明显(<0.05),提示年老为院内感染危险因素;120例患者中79.2%为呼吸道感染,其中48.3%为下呼吸道,30.8%为上呼吸道;16.7%为胃部感染,3.3%为泌尿系感染;分离出42株病原菌,其中33.3%为铜绿假单胞菌,16.7%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均为14.3%,9.5%为产气杆菌,7.1%为鲍氏不动杆菌;60.0%平均住院时间为(16.8±5.7)d,40.0%为(13.1±2.4)d,对比差异明显(<0.05),提示住院时间越长院内感染率越高。结论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直接关联与年老与住院时间,为此需重点关注,以减少院内感染现象。

    作者:徐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配合针灸治疗缓解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后联合针灸治疗对于术后残余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于我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术后配合针灸治疗)和对照组(术后口服药物治疗)各3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JO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0.05),治疗后针灸组的JOA评分为(24.59±5.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14.39,<0.05);针灸组的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仅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2=7.59,<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术后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确切,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残余症状,预后较佳。

    作者:肖飞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60例,观察组采用社区医院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6月后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联动式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疗效确切。

    作者:郑达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和生化指标改变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生化指标与甲状腺功能标的变化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3.11~2015.11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选出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4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5例及甲状腺癌患者39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4组生化指标与内分泌指标,探讨上述指标变化意义。结果甲状腺疾病组内分泌指标、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0.05),内分泌指标甲亢组异常。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导致患者新陈代谢受到影响,这一现象密切关联于甲状腺内分泌异常。

    作者:齐铁莉;王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测结果分为DKD组和非DKD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BMI指数和血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生化指标方面,两组在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在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总胆红素是DKD的保护因素,HbA1c是DKD的危险因素。结论体内总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指标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

    作者:王娜;佟凤芝;陈莹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跖疣、鸡眼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跖疣、鸡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诊的100例跖疣、鸡眼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施以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平阳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可以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前者相较于后者优势非常显著,满足<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跖疣与鸡眼患者进行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能够获得佳的治疗效果,患者症状在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作者:易伟;陈秋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就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4例,其后按照患者的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分组,接受基础护理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的设为研究组,其后对比两组胃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存在显著性。结论慢性胃炎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段怡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白癜风的治疗进展

    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后天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症状为皮肤出现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斑。此病由皮肤和毛囊的黑色素脱失所引起,我国发病率为0.1豫~2.0豫[1]。因其好发于暴露部位,常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因此研究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到目前对白癜风的基础和临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将近年白癜风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小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利凡诺尔与米非司酮在中期引产中的应用

    目的:对中期引产患者采用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尔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32例中期引产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利凡诺尔接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平均引产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0.05);观察组产后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中期引产患者通过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尔联合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引产效果,降低产后出血量与产后清宫率。

    作者:张小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经皮穿针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探讨经皮穿针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切开复位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技术,而后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袁春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