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利凡诺尔与米非司酮在中期引产中的应用

张小云

关键词:中期引产, 利凡诺尔, 米非司酮,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对中期引产患者采用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尔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32例中期引产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利凡诺尔接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平均引产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0.05);观察组产后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中期引产患者通过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尔联合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引产效果,降低产后出血量与产后清宫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IL-2、TNF-α表达水平与癫痫患者脑电图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与癫痫患者脑电图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2例癫痫患者发作1 h和24 h时血清TNF-α、IL-2表达水平,并采用脑电图仪予以检测,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TNF-α、IL-2表达水平及脑电图检查结果,同时还比较脑电图异常不同程度患者血清TNF-α、IL-2表达水平。结果癫痫组发作1 h、24 h时血清TNF-α、IL-2表达水平及脑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随着癫痫患者脑电图检测结果逐渐加重,血清TNF-α、IL-2表达水平也呈明显升高趋势(<0.05)。结论血清TNF-α、IL-2是影响癫痫患者病情的重要介质细胞因子,且血清TNF-α、IL-2表达水平可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李海龙;姚慧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成都市青少年口腔健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近几年牙病发病在逐步被重视,而专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身上,而对于青少年的牙相关疾病很少研究,而且地区差异也极为明显。文章以成都青少年牙病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青少年口腔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同时监控牙病的发表趋势与特点,为今后的青少年中间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技术信息支持,同时对临床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唐梦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中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并针对影响因素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6例经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产生并发症的患者,对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内镜操作刺激等因素会造成并发症的产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使其并发症得以缓解或消失,本研究中未出现因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的患者。结论针对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产生并发症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作者:龚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人性化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研究人性化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骨科病房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实施骨科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评估两组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入院护理、住院期间护理以及出院护理得分更优,护理满意率明显更高,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融入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

    作者:吴海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大面积脑梗塞68例临床分析

    目的:就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回顾性分析这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脑部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经诊断,68例患者均为大面积脑梗死,脑室受压35例,脑梗死后出血18例,偏瘫12例、脑疝3例。对这68例患者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的有效率为91.2%,出现2例死亡,死亡率为2.9%。结论大面积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针对这种疾病,需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的健康。

    作者:王悦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防范要点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防范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试验组(n=34),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试验组充分分析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后,应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风险事件、医疗纠纷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明显(<0.05),且其治疗与操作熟练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尚拾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病例讨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分析病历讨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进行《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加入病例讨论。评价此种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一些体会。

    作者:陆恒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全身CT检查在多发创伤伴昏迷患者初步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身CT检查在多发创伤伴昏迷患者初步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2015年9月共收治的多发创伤合并昏迷患者共115例,根据患者当时受伤情况及可疑损伤部位均及时行全身多排螺旋CT扫描。结果115例患者转运及检查平均耗时18分钟;同时检查3个部位的52例,同时检查4个及以上部位的63例,共检查385个部位,其中头部115例,颈部115例,胸部38例,腹部54例,骨盆30例,其他部位33例;检查后至少有一处阳性发现者104例,阳性率为90.4%。各部位检查中阳性率高的是头部为85%。而阳性结果中需急诊手术的主要位于头部、腹部和胸部,分别占其阳性结果的26%、48%和19%;所有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均没有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意外事件。结论全身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快速评估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搬动,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较为完整、准确的影像资料,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评价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的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作者:常子强;李淑娟;周德贵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和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茵栀黄口服液进行退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豫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豫,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第2 d、3 d、4 d的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均比对照组快,平均退黄时间更短,差距具有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更好。结论菌栀黄口服液联合间断性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好,副作用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荐。

    作者:邵晓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0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DM组(n=37例)、早期DN组(n=35例)、中晚期DN组(n=38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ys-C、RBP及尿素氮(BUN)、肌酐(Cr)表示水平。结果早期DN组和中晚期DN组血清Cys-C、RB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DM组(<0.05),且中晚期DN组血清Cys-C、RB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DN组(<0.05),早期DN组血清BUN、Cr表示水平与对照组和单纯DM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0.05),中晚期DN组血清BUN、Cr表示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0.05)。结论血清Cys-C、RBP是诊断早期DN的敏感性实验室指标。

    作者:魏三舟;胡汉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临床分期治疗隐匿性肾炎

    隐匿性肾炎起病隐匿,病程迁延,呈间期性或时轻时重,临床多表现为蛋白尿或(和)血尿,也有出现肢体浮肿,腰膝酸痛等不适[1]。在临床治疗本病时,采取分期辨证论治,观察隐匿性肾炎的发展规律,判断预后,同时在改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肾损害方面,有很好效果。

    作者:安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1例肝衰竭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结1例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术后,留置股静脉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后的护理体会。在做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实施紧急有效的溶栓治疗及护理,医护配合良好,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未发生滤器移位、局部感染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

    作者:钱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方法及效果评价

    目的:对舒适护理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方法与效果给出评价。方法抽选我院于2015~2016年收治的160例胃癌患者,1:1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经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都较优,<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运用舒适护理,有利于术后恢复,增加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值得推广。

    作者:杨守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某纺织厂健康有害因素监测与分析

    为预防疾病,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摸清该纺织厂生产场所健康有害因素状况,为企业进行健康有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我们对该纺织厂工作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现状进行了调查、监测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作者:徐长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消化性患者80例,依照Hp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分别为Hp阳性组72例和Hp阴性组8例,进行各项指标比较后将Hp阳性组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Hp阳性组的复合溃疡率和胃泌素水平与Hp阴性组差异不大,其他指标都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溃疡患者行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能够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谭礼兵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温经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目的:通过对温经汤加减联合针灸来观察该方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药物加针灸组、药物组、针灸组,每组各30例,药物加针灸组给予温经汤加减配合针刺穴位治疗,而药物组和针灸组分别只给予温经汤加减和针刺穴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疼痛持续时间。结果通过三组疗效的比较及2检验,药物加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组和针灸组,前者的总有效率为93.3%,与药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7.954>20.05=3.84,<0.05);与针灸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2=9.316>20.05=3.84,<0.05)。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温经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较单纯用药或针灸效果较好。

    作者:陈洋洋;杨小颀;时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剖宫产手术大出血的护理抢救

    目的:总结分析剖宫产手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护理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对55例出血量在800ml以上的剖宫产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中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结果经全面抢救,无1例死亡病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手术后的并发症。结论通过手术前的准备,术中及时的病情观察,熟练的医护配合,手术室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剖宫产大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羊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60例低血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低血糖患者选择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低血糖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结果观察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低血糖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艳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学校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

    目的:分析学校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以及控制措施。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法收集3起疫情具有严重性的学校甲3型流感暴发疫情(A、B、C),通过RT-PCR方法对患者标本施以实验室快速诊断。结果3起疫情的罹患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0.05),而且发生时间各不相同,但高发群体均为青少年,病例多集中于首发病例所在班级。结论近些年,甲3型流感病毒变异越来越活>,相关人员必须加重对爆发毒株、监测毒株的基因特性以及抗原性的研究,除此之外,由于流感爆发疫情的发源地均为学校,因此,要想对流感疫情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强化学校责任人的疫情报告敏感性以及法制意识。

    作者:乐春生;潘文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68例行CT检查的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设为试验组,将同期我院31例行CT检查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时相CT值及常规征象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皮质期、肾盂期时相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0.05),而其平扫期、皮髓期时相CT值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0.05);试验组患者CT征象假包膜、快进快出强化检出率分别为33.8%、41.2%显著高于对照组6.5%、9.7%,而其均匀强化、延迟强化检出率分别为1.5%、5.9%显著低于对照组1.9%、71.0%,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平扫期、肾盂期高时相CT值及快进快出强化是诊断肾细胞癌的重要特征,而延迟强化是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诊断价值的特征,临床上应加以鉴别诊断。

    作者:范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