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魏三舟;胡汉国

关键词:胱抑素C, 视黄醇结合蛋白,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摘要: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0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DM组(n=37例)、早期DN组(n=35例)、中晚期DN组(n=38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ys-C、RBP及尿素氮(BUN)、肌酐(Cr)表示水平。结果早期DN组和中晚期DN组血清Cys-C、RB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DM组(<0.05),且中晚期DN组血清Cys-C、RB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DN组(<0.05),早期DN组血清BUN、Cr表示水平与对照组和单纯DM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0.05),中晚期DN组血清BUN、Cr表示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0.05)。结论血清Cys-C、RBP是诊断早期DN的敏感性实验室指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发挥质控小组在专科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有利于专科医院建设和发展。方法根据护理部下发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标准》。发挥各质控小组作用,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对48名专科护士进行管理和培训,制定出护士工作手册,质量互评控制方法,建立专科护理交流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跟踪管理。结果干预后护士的工作态度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干预前的工作状态,各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实施规范化管理,发挥各质控小组作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文芳;杨艳芳;张秀;邵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干预组(n=42),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9%,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5.279,<0.05),对照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为79.4%,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率为95.2%,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比较(=4.508,<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5±2.2)d,明显长于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0.6±1.7)d,组间比较(=13.190,<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中,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疾病知识的掌握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娄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确诊为黄褐斑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20例。A组:采用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B组:单纯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间隔为4周,共6次,光斑大小10皂皂,能量0.7~0.9J/cm2;A组于每次激光治疗后开始使用静脉点滴还原型谷胱甘肽600mg,连续给药2w,共治疗3个周期。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反应等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有效率为80%;B组单纯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有效率为65%。 A组较B组对黄褐斑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与单纯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相比,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等优点。

    作者:杨明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慢性便秘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慢性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慢性便秘患者按随机对照的原则进行分组,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结果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的使用药物率及每周使用药物率等与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慢性便秘患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可减少刺激性药物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兰改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为相关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入院后的足部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护理措施及注意问题进行总结,并观察所有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措施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作为研究对象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中,53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被治愈出院,5例患者足部溃疡面积明显缩小,2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导致截肢。结论60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后,通过对其进行彻底清创,及时换药包扎,并联合一定的胰岛素注射及抗生素药物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治愈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有效治疗糖尿病足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慧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精细化管理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前治疗心脏严重瓣膜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仍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但由于人工机械瓣膜不是人体本身的组织,血液容易在机械瓣膜及其周围发生凝固,造成血栓栓塞,因此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1],而术后抗凝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将精细化护理运用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增进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术后抗凝知识的渴求,更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巫晓莉;赵孝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人性化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研究人性化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骨科病房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实施骨科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评估两组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入院护理、住院期间护理以及出院护理得分更优,护理满意率明显更高,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融入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

    作者:吴海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下尿路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目的:探讨下尿路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行下尿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患者共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痉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痉挛3(7.69%),对照组患者发生痉挛11(28.2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1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5.38%。结论尿路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护理非常重要,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这样会减少痉挛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

    作者:杨建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预防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The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较高,但目前国内尚缺乏诊断PTS的金标准及相关研究成果,本文针对PTS的临床表现,初步筛选出较为实用的诊断标准,并提出了PTS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作者:黄珂;徐艳;王丽红;徐红梅;叶啟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析联合手术在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46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联合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前房角、眼压视力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均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联合手术在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向文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防范要点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防范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试验组(n=34),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试验组充分分析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后,应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风险事件、医疗纠纷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明显(<0.05),且其治疗与操作熟练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尚拾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无痛胃镜和肠镜连续检查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在无痛胃镜和肠镜连续检查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患者都为2015年1月~12月间收治,以检查时间的区别作为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为60例,分别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质量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同时其胃肠准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检查后自我感觉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数据经检验<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于进行无痛胃镜以及肠镜连续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江雪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关于男护士在骨科手术配合护理工作中优势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我有院南北院区手术室骨科手术配合护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们男护士在骨科手术配合护理工作中的相对优势,使我们骨科手术进展更顺利,医生满意更高,从而更好地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手术室专科队伍结构建设更科学、合理。方法对我院南北院区手术室男护士进行骨科手术配合护理工作进行观察和分析,后进行探讨。结果男护士具有身体素质、使用及维护各种仪器设备、工作时间长等方面的优势,更适合参与手术室骨科手术配合护理工作。结论鼓励男护士走进骨科手术配合护理工作中去,一方面让他们找到认可感、归属感,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一专科,从而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另一方面让我们的手术室骨科专科护理团队更具有生命力及活力,使手术室护士专科护理队伍更科学、合理、高效,有利于手术室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程志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后路植骨融合单节段固定治疗腰椎滑脱42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后路单节段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经后路单节段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滑脱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判定疗效、临床优良率,手术并发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2月~24月,术前JOA评分11分,末次随访时25分,术后疗效优25例,良1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5.24%,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路单节段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滑脱能较好地复位和固定,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冯建军;邹浩;朱海燕;甘一波;王金堂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清GP73、AFU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4例肝脏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原发性肝癌(PHC组,n=54例)和肝硬化(LC组,n=50例),同期选择48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比较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和单一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PHC组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C组和对照组(<0.05),LC组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0.05)。结论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单一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汉国;魏三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品管圈在提高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品管圈(持续质量改善小组)在提高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中作用。方法2014年7月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组织专题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改进措施。结果改善后记录胸外科2014年9月11日~11月10日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情况,其中静脉穿刺次数155次,一次性成功次数147次,成功率95%。静脉穿刺成功率由活动前的83%上升到95%。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素质得分比较,QCC手法应用、团队精神、脑力开放等项目的得分均有提高,为正向成长。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化疗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高阿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后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1年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0例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后恢复的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产妇患者在产后身体各方面的素质恢复较快,产后肛门的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下床时间、平均尿管拔出的时间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效果对比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加大的提升产妇产后身体素质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稳定患者的情绪,深受患者的满意。

    作者:夏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社区医院就诊的老年原发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仅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压测量,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全乐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估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哮喘的联系。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50例哮喘儿童(3~12岁)和50例健康同龄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维生素D、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等。分析25(OH)维生素D均值与哮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儿童相比,哮喘儿童血清25(OH)维生素D浓度显著降低(20.34±2.8vs25.39±4.1ng/mL,95%CI:1.46-3.86,=0.01)。哮喘儿童中,20%患者维生素D水平较合适,24%患者维生素D水平不足,56%患者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哮喘儿童总IgE显著增加(132.4±20.1IU/ml,95%CI:1.38-3.75,=0.03)。结论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可能与儿童哮喘发病率呈正相关。

    作者:郭广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就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4例,其后按照患者的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分组,接受基础护理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的设为研究组,其后对比两组胃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存在显著性。结论慢性胃炎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段怡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