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琼
目的:观察研究人性化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骨科病房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实施骨科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评估两组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入院护理、住院期间护理以及出院护理得分更优,护理满意率明显更高,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融入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
作者:吴海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宫颈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站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组在术前2 h将米索前列醇200 ug放置于阴道后穹窿处,手术方式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可有效扩张和软化宫颈,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增加手术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沙尼亚?胡沙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开展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今年28个护理专业的内科护理学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学科,全面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考试模式等等,教学任务完成后统一考试,其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课程改革后28个班级的学生平均综合成绩(80.1±9.08),去年26个班级的内科护理学成绩综合成绩为(70.73±10.04),检验为4.32,<0.05。结论开展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教学成效显著,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班级平均综合成绩明显提高。
作者:邓意志;刘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慢阻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慢慢阻肺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CT、传统X线诊断。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11%(82/90)、86.67%(78/9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差异,>0.05。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经CT、X线诊断,均可达到诊断效果,但应结合患者病情、恢复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以防止滥用CT检查诊断,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并对身体健康构成不良的影响。
作者:缪体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温经汤加减联合针灸来观察该方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药物加针灸组、药物组、针灸组,每组各30例,药物加针灸组给予温经汤加减配合针刺穴位治疗,而药物组和针灸组分别只给予温经汤加减和针刺穴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疼痛持续时间。结果通过三组疗效的比较及2检验,药物加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组和针灸组,前者的总有效率为93.3%,与药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7.954>20.05=3.84,<0.05);与针灸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2=9.316>20.05=3.84,<0.05)。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温经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较单纯用药或针灸效果较好。
作者:陈洋洋;杨小颀;时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起到变态反应性炎症,以气道炎症和气道狭窄为主要特征,治疗和护理原则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舒张气道平滑肌、解除气道痉挛和增加黏液纤毛的清除功能。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感受又通过有效的心理指导,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细致的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的相关知识又进一步了解。
作者:施莉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分析宫腔镜手术之中的护理配合临床效果,为相关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列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护理配合,其中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排除患者恐惧心理、对手术过程中的器械进行消毒工作。手术进行中的配合全部操作流程和手术完成设备器械的处理。结果100例患者宫腔镜手术效果良好,在所有患者之中无1例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是一种治疗诊断子宫内膜疾病可靠有效的技术。
作者:刘凯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比较腹腔镜探查术与开腹探查术在诊断不明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66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3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均明确诊断,其中26例患者手术治疗,3例无需手术治疗,1例中转开腹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腹腔镜术后腹痛消失时间、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腔镜探查术治疗诊断不明急腹症诊断率高,并在诊断的同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重要价值。
作者:李凌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在无痛胃镜和肠镜连续检查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患者都为2015年1月~12月间收治,以检查时间的区别作为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为60例,分别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质量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同时其胃肠准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检查后自我感觉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数据经检验<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于进行无痛胃镜以及肠镜连续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江雪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前治疗心脏严重瓣膜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仍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但由于人工机械瓣膜不是人体本身的组织,血液容易在机械瓣膜及其周围发生凝固,造成血栓栓塞,因此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1],而术后抗凝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将精细化护理运用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增进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术后抗凝知识的渴求,更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巫晓莉;赵孝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护理措施。方法分析90例患儿在使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处理措施。结果90例患儿中2例发生留置针脱管事件,1例发生穿刺点周围小面积皮肤感染,2例出现医用透明敷料覆盖处皮肤过敏现象,1例存在外导管压伤局部皮肤,静脉炎以及全身感染为0例。留置时间1~7d,平均3~5d。结论护士应规范化实施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及留置针护理。
作者:李玉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口腔不良修复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和治疗。方法选取自2011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镶复不良修复体的90例患者共涉及牙齿278颗,对其产生的危害,实施的治疗及二次修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不良修复体因违反修复原则、设计不合理、制作工艺技术不规范、所用材料不合格导致基牙疼痛、基牙松动、牙龈出血和口腔异味等,去除不良修复体后经合理的治疗再进行二次修复,效果显著。结论口腔不良修复体不符合口腔的生物学要求,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和痛苦,通过治疗和二次修复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得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作者:刘如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统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分析斑块性质及相应管腔狭窄程度。结果对133例患者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部位299处进行统计,分别为:颈内动脉虹吸部132处,颈内动脉起始部80处,颈总动脉分叉部54处,颈总动脉主干33处;斑块性质:硬斑块136处,混合斑块91处,软斑块72处;相应管腔狭窄程度:正常占45.5%(136/299),轻度狭窄占38.5%(115/299),中度狭窄占8.7%(26/299),重度狭窄占4.0%(12/299),闭塞占3.3%(10/299)。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以虹吸部硬斑块为主,狭窄程度以颈内动脉起始部轻度狭窄为主,MSCTA能够准确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评估管腔狭窄程度,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因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更瑞;方华盛;梁萍;邓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7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心内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维度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维度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情绪、临床症状、体力活动及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传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西帕依固龈液防治牙龈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牙龈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泰含漱液治疗,两组在使用药物30min内均不再使用清水漱口、饮水及进食,10d后复查并记录龈沟出血(S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龈沟出血、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的效果比对照组效果显著(<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有效率为82.00%,两组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西帕依固龈液防治龈沟出血现象效果显著,降低龈沟出血指数,预防牙龈炎及促进牙龈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姜彤;王凯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奥氮平治疗后出现的体质量增加及代谢改变的有效性。方法接受奥氮平单药治疗、并出现有临床意义体重显著增加(≥7%)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加用阿卡波糖300mg/d(阿卡波糖组,n=26)、二甲双胍750mg/d(对照组,n=26)辅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测定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阿卡波糖组8w时BM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309,<0.05),对照组4w、8w时BMI均有下降(分别越2.378、2.508,均<0.05);8w时阿卡波糖组、对照组的BMI下降率无显著差异(>0.05)。②阿卡波糖组治疗后FPG无显著改变(均>0.05),对照组8w时FPG显著下降(=2.280,<0.05);阿卡波糖组及对照组4w(分别t=2.499、2.431,均<0.05)、8w时TG(分别=2.881、2.803,均<0.0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阿卡波糖组8w时TC显著下降(t=2.685,<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均>0.05);两组治疗4、8 w时的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越2.177-2.500,均<0.05)。③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433,>0.05)。结论阿卡波糖可降低奥氮平所致体质重增加,疗效与二甲双胍相近、但起效慢;对代谢紊乱也有改善作。
作者:高志文;童庆好;宋莉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工程中仅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行康复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SF-36)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我院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更能提高生活质量,帮助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刘莉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4例肝脏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原发性肝癌(PHC组,n=54例)和肝硬化(LC组,n=50例),同期选择48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比较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和单一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PHC组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C组和对照组(<0.05),LC组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0.05)。结论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单一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汉国;魏三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学校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以及控制措施。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法收集3起疫情具有严重性的学校甲3型流感暴发疫情(A、B、C),通过RT-PCR方法对患者标本施以实验室快速诊断。结果3起疫情的罹患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0.05),而且发生时间各不相同,但高发群体均为青少年,病例多集中于首发病例所在班级。结论近些年,甲3型流感病毒变异越来越活>,相关人员必须加重对爆发毒株、监测毒株的基因特性以及抗原性的研究,除此之外,由于流感爆发疫情的发源地均为学校,因此,要想对流感疫情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强化学校责任人的疫情报告敏感性以及法制意识。
作者:乐春生;潘文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及整体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HADS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5.394,<0.05);两组整体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王文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