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恶性度高,预后差,死亡率高,早期不易察觉。而肝血管瘤为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内部回声强弱不一,血流速度慢。本文通过对超声诊断肝脏恶性病灶与良性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的分析,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邵凤侠;欧阳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起到变态反应性炎症,以气道炎症和气道狭窄为主要特征,治疗和护理原则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舒张气道平滑肌、解除气道痉挛和增加黏液纤毛的清除功能。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感受又通过有效的心理指导,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细致的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的相关知识又进一步了解。
作者:施莉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颅内高压的形成原因,探究治疗方法。方法从2012年2月~2015年5月于我院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无创颅内压监测仪测得颅内高压7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两组ICP比较发现,研究组用药后30 min内明显下降,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MAP比较发现,用药后各阶段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CVP比较发现自治疗1 h后,对照组数值明显小于研究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高渗盐水与甘露醇能够快速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颅内高压,同时对有效循环血量及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更高效安全。
作者:王丽华;王国辉;宁树君;杨慧;侯丽淳;关雪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低渗口服补液盐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4月~5岁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在腹泻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A组给予ORSⅡ,B组给予ORSⅢ,C组给予ORSⅢ联合锌制剂,治疗后观察各组脱水纠正的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腹泻症状改善的时间、腹泻的总病程以及各组改用静脉补液治疗的比例以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89.1%、95.0%,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低渗口服补液盐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疗效肯定。
作者:刘毅坚;周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统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分析斑块性质及相应管腔狭窄程度。结果对133例患者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部位299处进行统计,分别为:颈内动脉虹吸部132处,颈内动脉起始部80处,颈总动脉分叉部54处,颈总动脉主干33处;斑块性质:硬斑块136处,混合斑块91处,软斑块72处;相应管腔狭窄程度:正常占45.5%(136/299),轻度狭窄占38.5%(115/299),中度狭窄占8.7%(26/299),重度狭窄占4.0%(12/299),闭塞占3.3%(10/299)。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以虹吸部硬斑块为主,狭窄程度以颈内动脉起始部轻度狭窄为主,MSCTA能够准确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评估管腔狭窄程度,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因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更瑞;方华盛;梁萍;邓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学校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以及控制措施。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法收集3起疫情具有严重性的学校甲3型流感暴发疫情(A、B、C),通过RT-PCR方法对患者标本施以实验室快速诊断。结果3起疫情的罹患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0.05),而且发生时间各不相同,但高发群体均为青少年,病例多集中于首发病例所在班级。结论近些年,甲3型流感病毒变异越来越活>,相关人员必须加重对爆发毒株、监测毒株的基因特性以及抗原性的研究,除此之外,由于流感爆发疫情的发源地均为学校,因此,要想对流感疫情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强化学校责任人的疫情报告敏感性以及法制意识。
作者:乐春生;潘文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就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回顾性分析这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脑部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经诊断,68例患者均为大面积脑梗死,脑室受压35例,脑梗死后出血18例,偏瘫12例、脑疝3例。对这68例患者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的有效率为91.2%,出现2例死亡,死亡率为2.9%。结论大面积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针对这种疾病,需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的健康。
作者:王悦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联合应用达立通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5年1月~12月所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选取6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达立通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联合应用达立通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有效改善溃疡症状。结论联合应用达立通颗粒适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舒畅;郑松柏;段珂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彩色超声应用于趾腱膜炎诊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前就诊于该院的趾腱膜炎患者50例作为病历组,另选取5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趾腱膜炎超声表现,与正常受试者趾腱膜超声表现对照,分析趾腱膜炎超声阳性表现。结果病历组的患侧足的趾腱膜与其附着部的厚度[(3.5±1.0)mm]较其健侧的厚度[(1.5±0.6)mm],明显增加(<0.001),而对照组足的趾腱膜与其附着部的厚度[(1.6±0.2)mm]明显增加(<0.001)。结论超声具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无损伤无痛苦,重复性好等特点,值得在诊断趾腱膜炎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海荣;宋木生;肖承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骨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骨折的患者,部位为肋骨、盆骨、股骨、胫骨等,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针对性护理以减轻疼痛。对比①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于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结果①两组护理前疼痛评分无差异(>0.05);两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有差异(<0.05)。②两组护理前焦虑评分无差异(>0.05);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有差异(<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减轻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减轻焦虑情绪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花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外伤后慢性硬膜下积液与CT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1235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的头颅CT表现,对老年人脑外伤后慢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病情况与CT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经1~2年随访,检出慢性硬膜下积液87例,发病率为7.04%。发生于单侧或双侧颞顶部45例,占51.7%,其他部位占48.3%。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时间:3个月内48例,占55.2%;3~6个月21例,占24.1%;6~12个月13例,占14.9%;12个月以上5例,占5.7%。172例存在颅骨与颅内损伤患者中,发生慢性硬膜下积液48例,占27.9%。9例在后期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占10.3%。结论因其解剖与生理的特殊性,老年人脑外伤后容易发生慢性硬膜下积液,并有可能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后期CT随访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继新;张晓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68例行CT检查的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设为试验组,将同期我院31例行CT检查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时相CT值及常规征象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皮质期、肾盂期时相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0.05),而其平扫期、皮髓期时相CT值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0.05);试验组患者CT征象假包膜、快进快出强化检出率分别为33.8%、41.2%显著高于对照组6.5%、9.7%,而其均匀强化、延迟强化检出率分别为1.5%、5.9%显著低于对照组1.9%、71.0%,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平扫期、肾盂期高时相CT值及快进快出强化是诊断肾细胞癌的重要特征,而延迟强化是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诊断价值的特征,临床上应加以鉴别诊断。
作者:范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观察胰腺炎肝损害治疗前后的多层螺旋CT表现,来评估及观察临床工作中胰腺炎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追踪观察、筛选及分析本院两年胰腺炎患者中MSCT肝脏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减低的患者,测量所有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脏的CT值,终初步诊断110例胰腺炎肝损害,其中重症胰腺炎患者87例,轻型胰腺炎患者23例。结果在胰腺炎治疗后基础上进行护肝、降黄疸治疗,大部分腺炎肝损害基本完全治愈或明显好转,有3例患者入院后3~5d内,随着胰腺炎病情的进展,肝脏CT值较入院进一步降低。轻型胰腺炎CT值减低程度低于重型胰腺炎,其恢复时间也较后者短。结论MSCT中肝脏CT值是判断胰腺炎肝损害治疗效果的一项简便及重要诊断指标,且能动态观察肝损害治疗效果。
作者:周伏强;刘亮;姚岚;黎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82例具有典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表现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服西咪替丁;治疗组42例服龙血竭胶囊,并都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均为15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豫,对照组总有效率62.5豫,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结论龙血竭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作用。
作者:金广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隐匿性肾炎起病隐匿,病程迁延,呈间期性或时轻时重,临床多表现为蛋白尿或(和)血尿,也有出现肢体浮肿,腰膝酸痛等不适[1]。在临床治疗本病时,采取分期辨证论治,观察隐匿性肾炎的发展规律,判断预后,同时在改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肾损害方面,有很好效果。
作者:安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研究人性化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骨科病房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实施骨科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评估两组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入院护理、住院期间护理以及出院护理得分更优,护理满意率明显更高,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融入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
作者:吴海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在无痛胃镜和肠镜连续检查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患者都为2015年1月~12月间收治,以检查时间的区别作为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为60例,分别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质量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同时其胃肠准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检查后自我感觉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数据经检验<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于进行无痛胃镜以及肠镜连续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江雪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借鉴小组式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以小组的形式贯穿于患者透析期间,由责任护士对在我科透析的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跌倒预防知识、行为干预,并组织患者全面开展预防跌倒的各种活动。结果显示,小组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透析患者的跌倒预防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降低了跌倒的发生率和伤害程度。
作者:张容;喻光辉;蔡翔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B-DWI)对盆腔正常与异常淋巴结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MR常规平扫和WB-DWI对盆腔淋巴结进行观测,比较检出情况。结果转移淋巴结上,MR常规平扫检出71个(63.39%),DWI检出87个(77.68%);b值=1000×10原3mm2/s时,可获得佳的融合图像。结论 WB-DWI能迅速检出异常淋巴结,对临床诊断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皮金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我科实施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前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12月我科实施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后作为研究组,调查分析实施前后我科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及服务满意度。结果在实施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后,我科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及患者满意度有很大提高(<0.05)。结论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华英;吴治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