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蓉;武江涛;唐琳昭;刘洋;李玉洁
目的 探寻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乡镇卫生院处方合理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处方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引入处方合理用药综合指数,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乡镇卫生院处方合理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处方合理用药综合指数由2.94上升到3.26,影响医务人员处方合理用药的因素主要包括医生认知因素,医生自身因素,患者期望,医疗机构四个方面.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处方合理用药,但目前处方合理用药情况与国际标准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应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完善基本药物相关配套政策以及健全卫生院相关管理制度等措施促进处方合理用药.
作者:魏艳;尹文强;崔雪丹;陈钟鸣;管晖;黄冬梅;马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凉山州14县农村地区常住人口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当地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09年对凉山州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宁、盐源、木里等14个县、共140个村农村常住人口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由调查员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46 756人,平均年龄为(31.37±15.10)岁,男性别比为0.95,汉族占49.28%,彝族占46.11%;有吸毒史的占0.44%,吸毒人群中静脉注射占31.04%,口吸、静脉注射两者都有的占31.61%;近1年有多性伴史的占0.94%,近1次多性伴关系中使用安全套的占23.79%;近1年有外出打工史的占6.54%.调查人群的平均HIV抗体阳性率为0.79%,男性HIV抗体阳性率为1.28%,15 ~29岁人群为1.53%;离异或丧偶为1.29%,彝族人群为1.58%.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3.023)、50岁以下(OR=5.090)、农民(OR =4.802)、彝族(OR=11.797)、文盲(OR=1.559)、有吸毒史(OR=15.945)易感染HIV.结论 凉山州14县农村地区常住人口中HIV感染率较高,以彝族中青年、男性为主,主要与注射吸毒行为有关,应针对不同的人群行为特征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王启兴;龚煜汉;南磊;马名驹;尹碧波;马兆瑾;边仕超;王科;肖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糖尿病(DM)鼠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实验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CON组,n=7),糖尿病组(DM组,n=7)、造影剂组(CM组,n=7)、EPO预处理组(EPO组,n=7).观察造影后各时间点6h、12h、24 h、48 h、72 h血肌酐(Scr)、尿肾损伤因子(Kim-1)的变化.并检测肾皮质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 与DM组相比,CM组第48 h肾皮质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而EPO组肾皮质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CM组Scr第6h、1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48 h、72 h均显著升高(P<0.05),EPO组Scr 24 h、48 h、72 h则显著下降(P<0.01);尿Kim-1各时间点CM组较CON组显著增加(P<0.05),而EPO组较CM组则显著减少(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能降低急性肾损伤后Scr、Kim-1的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糖尿病大鼠造影剂所致的急性肾损伤.
作者:李香玲;孙桂玲;郭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农民工群体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干预效果,为更好的在该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全面检索并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健康干预后,农民工对“愿意与患艾滋病的亲友继续交往”、“近半年使用安全套”的正向回答率分别提高了16%和23%.结论 目前针对农民工艾滋病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较好.
作者:胡乃宝;刘琪;王玖;董兆举;刘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洪泽县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洪泽县2004-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65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77/10万;<15岁儿童病例数占报告总病例数的88.34%;学生和幼托儿童病例数为577例,占报告例数的88.50%; 3-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10年来,小学、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计15起,发病256例,占总病例数的39.26%.结论 小学和幼托机构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单位,应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针对15岁以下人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
作者:张以祥;赵晓明;赵梅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胎停育夫妻静脉血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生活、环境有关因素,探讨与胎停育发生有关的原因,为今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妇女优生优育比例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2月,在某院妇产科就诊或接受产前检查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临床检查及B超辅助诊断确诊为胚胎停止发育、自然流产的夫妻84对作为观察组;将同时期在该院接受产检至分娩且新生儿无异常的夫妻84对作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患者静脉血中锌、铜、铅的元素的含量,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比较2组差异.结果 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锌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锌水平低于对照组(t=17.18,P<0.01).血铅水平有差异,观察组血铅水平高于对照组(t=15.74,P<0.01).结论 女性孕期血液中微量元素及配偶血液中重金属水平与胎停育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应加强孕前宣传,普及孕前检查及孕前医学咨询,避免接触有害因素,从而提高优生优育的比例.
作者:范静;姚枫;付文岚;胡东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干预方式提高某校高职医学生营养知识的效果,为制定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校高职医学生319名,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后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总体上有显著提高(P<0.05),知晓率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宣传海报、校园广播和黑板报宣传方式进行干预的学生干预前后营养知识知晓率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9);通过宣传海报、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和接受营养相关课程方式进行干预的学生干预前后营养知识知晓率等级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 该校高职医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较低,宣传海报、校园广播和黑板报宣传的传统营养干预方式效果不明显.营养相关课程是为有效的干预方式,建议各医学院校开设营养相关课程以增强学生营养知识.
作者:王力强;陶太珍;陈林军;俞幼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普外科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感染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普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610株临床标本共分离出2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32株占77.8%.前三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64株占21.5%,前三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耐药率>7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2.6%和34.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00%敏感,可作为重症感染时的经验用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26.7%,对万古霉素及奎奴普汀/达福普汀100%敏感.结论 该院普外科临床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提高抗生素的疗效,降低细菌耐药的发展速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玉荣;杜红丽;谢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不同受教育程度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以及受教育程度与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为护理不同受教育程度的食管癌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运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的农村对食管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2)采取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多组均数比较用方差检验,受教育程度与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病人总体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食管癌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较低,认知功能较好,失眠症状较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较高,认知功能较差,失眠症状较轻.受教育程度与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与疼痛(r=0.080,P<0.05)、失眠(r=0.076,P<0.05)、恶心呕吐(r=0.072,P<0.05)、便秘(r=0.087,P<0.05)、腹泻(r=0.084,P<0.05)呈正相关;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困难(r=-0.085,P<0.05)呈负相关.结论 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受疾病的认知影响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生存质量受心理压力影响较大.
作者:任利华;朱丽丽;贺晓;李秀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健康问题全球化和健康不平等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传统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已不能完全满足全球健康实践的需求,亟需全球健康专业人才,但目前全球健康本科教育在全球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成熟模式.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多次组织国内外专家研讨,认为“全球健康”是致力于改善全人类的健康水平,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健康权的新兴学科,其特点是倡导全球多层面广泛合作,并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和经验解决健康问题.同时,对我国全球健康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能够从全球视角识别全球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符合国际规则的全球健康治理策略、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具备跨文化、跨国界团队工作精神,善于沟通、协作,致力于改善全人类的健康公平性、提高全人类健康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向浩;毛宗福;秦欢;陈华;马露;何启强;王全;宇传华;毕勇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福州市6~12岁儿童生长发育变化趋势,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2013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鼓楼区所有小学中6~12岁36 48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测量胸围、肺活量、身高、体重,计算克托莱指数和维尔维克指数,与2010年全国及广州水平比较.结果 福州市6~12岁小学生男女生的胸围均值以及9~12岁男生和8~12岁女生肺活量均值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0.01);与广州市平均水平比较,福州市男生胸围均值增加,而福州市7~9岁女生胸围均值明显低于广州市平均水平(P<0.05);福州市各年龄组男生克托莱指数和维尔维克指数及9~12岁女生克托莱指数、11 ~ 12岁女生维尔维克指数均值均明显高于广州市同龄学生(P<0.01).结论 福州市6~ 12岁小学生生长发育指标大部分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部分指标要优于广州市平均水平.
作者:张晓阳;徐幽琼;刘小华;林小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江西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适合的防艾措施,为提高江西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所有2004-2012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治疗信息进行调查与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因素.结果 2 103例江西省艾滋病治疗患者中,男性为主占71.28%.年龄集中在30 ~ 49岁.已婚或同居者占61.01%.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79.89%.临床Ⅰ~Ⅳ期的患者分别占35.76%、22.82%、21.73%、19.69%.前5位的机会性感染疾病分别为:持续或间断发热16.98%、肺结核7.85%、皮肤损害5.80%、持续腹泻5.56%、带状疮疹5.09%.CD4+细胞异常率为99.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大(OR=1.03)、临床分期越接近Ⅳ期(OR=1.44)、持续腹泻(OR=1.97)、持续或间断发热(OR=1.68)、患肺结核(OR=1.86)、患鹅口疮(OR=2.65)、患播散性真菌病(OR =4.68)、CD4+细胞个数越少(OR =0.99)、血源传播9个因素是江西省艾滋病成年治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江西省艾滋病治疗患者以男性青壮年,性活跃人群为主.应加强对当地的婚外性行为的控制和推广安全套使用.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帮助AIDS患者早期发现机会性感染,教会正确处理各种常见疾病症状的方法,减轻不适症状带来的困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廖清华;邓爱花;周小军;付俊;尹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潍坊市坊子区2005-2013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结核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肺结核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坊子区2005-2013年肺结核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共报告肺结核813例,平均发病率为31.33/10万.每月均有病例发生,但相对集中于1月份和4-6月份,占全部病例的50.18%.报告例数多的是30岁和6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的40.22%.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2.75∶1;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农民(517例,占总病例数的63.59%)、工人和学生.结论 坊子区肺结核疫情较稳定,防控的重点应为30岁和60岁年龄组的聚集性男性农民.
作者:郑国香;张红梅;冯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机动车驾驶员的道路交通安全驾驶行为的现状,为进一步开展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12个县(区)在调查前30 d内具有驾驶行为的907名18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调查,收集其年龄、性别、身高等基本信息以及各种驾驶情况的数据.结果 35.8%的驾驶员30 d内没有佩戴头盔,39.7%的驾驶员30d内没有佩戴安全带,22.2%的驾驶员有疲劳驾驶的经历;10.9%的驾驶员有酒后驾驶的经历,有34.3%的驾驶员有无证驾驶的情况;有49.0%的驾驶员有30d内饮酒的经历,并且在这部分驾驶员中有18.3%的人每日饮酒,有3.6%和1.8%的驾驶员有视野发黑和平衡感障碍的情况发生,60岁以上的驾驶员比例占到17.8%,身高不足155 cm的驾驶员比例为10.1%,每日睡眠时间不足6h的占12.9%,有7.1%的驾驶员血糖低于4mmol/L.结论 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各种不安全驾驶行为因素不容忽视,应采取定期体检和加强监管的方式,规避可能出现影响驾驶安全的情况.
作者:赵否曦;刘涛;张益霞;李凌;张静;李晓松;孙良先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健康宣传教育对健康人群代谢和血管早期病变检查指标的影响.方法 符合要求的健康受试者,经血管健康宣传教育,通过适度的运动、适当控制淀粉类食物、低盐低脂饮食,减少吸烟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比生活方式改变前后体重、肾功、空腹血糖、血脂及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心踝血管指数(Cardio Ankle Vascular Index,CAV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过健康生活方式调节后,受试者的体重指数[(23.13±3.18) kg/m2和(22.67±3.36) kg/m2]、踝肱指数[(1.11±0.08)和(1.09±0.09)]、心踝血管指数[(7.14±1.13)和(7.01±1.18)]、血肌酐[(84.31±22.41) μmol/L和(79.92±23.64) μmol/L]、血尿酸[(337.79±102.17)umol/L和(328.12±88.33) μmol/L]、低密度脂蛋白[(2.49±0.65) mmol/L和(2.37±0.69) mmol/L]均有好的改变(均P<0.05).结论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人群代谢及血管早期病变有利,从而改善代谢紊乱及减慢动脉硬化的发生.
作者:余朝萍;刘颖;王宏宇;许锋成;秦亚录;杨静;龚厚文;黄瑛;尹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2000与2010年成都市儿童哮喘患病情况的变化.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不等比抽样方法.对2次筛查出的哮喘儿童,均由统一的呼吸专科医师采用回顾性调查填表法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再经SPSS/PC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0年和2010年儿童哮喘的累计患病率分别为4.33%和4.56%,10年间累积患病率上升5.31%.与10年前比较,2010年婴儿期首次发病年龄明显减少,首次发病年龄高峰后移;既往正确诊断率明显提高;治疗时全身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比例明显增加;常年发作程度减轻,但2年以上不发作的比例没有变化.结论 与10年前比较,2010年虽然诊断水平及治疗方法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儿童哮喘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完全控制的比例未有明显改变.仍需各级医师努力推广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积极寻找和回避环境不良因素,坚持长期规范化的用药.
作者:李敏;李兰;蒋虹;庞英;姚斌;娄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国内健康行为领域的科研合作现状,把握研究热点及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Ⅲ,对国内已发表的有关“健康行为”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健康行为领域的文献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学者李淑霞、陶芳标、王燕位居高产作者前列; “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等为当下健康行为研究的热点所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位居机构贡献度前列.结论 国内健康行为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呈快速发展势态,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及科研机构关注该领域.从科学知识图谱呈现的信息来看,作者间的科研合作虽较机构间的合作更为紧密,但两者均缺乏跨机构、跨区域间合作,提示有关学者和机构应继续加强团队间的协作,从而全面推进健康行为领域的研究.
作者:苏纯惠;郑建中;张持晨;胡伟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基因+45位点多态性及APN、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探讨APN基因+45位点与T2DM的关系.方法 选择T2DM患者109例(T2DM组)及健康体检者1 1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2组对象生化指标,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ELISA测定血清APN和炎性因子TNF-α和IL-1 β水平,PCR-RFLP方法检测APN基因+45位点多态性.结果 T2DM患者APN基因+45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62.84%)和TT基因型频率(44.9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2DM组患者炎性因子TNF-α和IL-1 β以及生化指标FBG、FIN、TC、TG、LDL-C和HOMA-IR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APN和HDL-C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患者TG和GG基因型组上述指标也明显不同于TT基因型组(P均<0.05);T2DM组患者血清APN水平与TNF-α、IL-1 β、HOMA-IR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存在APN基因+45位点多态性,T→G突变能影响血清APN水平、炎性细胞因子和胰岛素抵抗,共同参与T2DM的发生.
作者:苏冬月;薛磊;庞妩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05-2012年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今后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2005-2012年贵州省肺结核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贵州省2005-2012年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4.8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49/10万;肺结核的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开始呈上升,2007-2008年达到高峰.贵州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报告发病数高的是遵义市.2005-2012年贵州省报告肺结核病例男女比例为2.02∶1,15~54岁之间的青壮年占发病总数的67.64%,14岁以下儿童肺结核呈逐年下降趋势,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占69.30%.结论 2005-2012年间贵州省肺结核疫情在地区、年龄、职业和性别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应针对贵州省肺结核疫情的特点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作者:陈慧娟;陈璞;杨婕;袁薇;雷世光;李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60岁年龄组人群艾滋病病例报告情况.方法 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历史卡片下载”处,下载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累计报告HIV/AIDS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新报告病例中≥60岁年龄组病例共2 288例,以男性为主,性别比从2009年的1.56增长到2013年的2.86,呈逐年上升趋势(x2=31.171,P<0.001).异性传播的构成比从2009年的40.2%上升到2013年的93.7%.同性传播的构成比从0.4%上升到3.5%.采血(浆)、输血/血制品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分别从2009年的17.4%和34.0%,下降到2013年的1.0%和1.4%(x2=514.744,P<0.001).结论 河南省≥60岁年龄组人群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多,异性传播成为该人群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应将老年男性作为今后艾滋病宣传教育、监测和干预等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
作者:李宁;樊盼英;孙定勇;朱谦;王哲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