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干预CRRT治疗疗效观察

谢嘉平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CRRT,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早期干预CRRT治疗的疗效观察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4年来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0例,观察组16例患者,接受CRRT治疗;对照组14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尿量、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氧合指数、APACHEⅡ,分析两组病死率。结果经上述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窘迫、腹痛腹胀、肠麻痹等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达到症状缓解所需时间较短。观察组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低血钙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好转,炎症因子CRP水平明显下降(<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时,单纯常规治疗效果效果欠理想、病死率高,CRRT治疗能有效改善SAP的预后。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刘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高频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与安全

    目的:探讨高频雾化吸入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与安全。方法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氨溴索雾化治疗,治疗组同时高频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对照组高频雾化吸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33%,与对照组71.3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05),康复时间也显著缩短(<0.05),且治疗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高频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既有效又安全。

    作者:郭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治未病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治未病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机理,就治未病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展开研究。结果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实施治未病,应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原则,防治的关键在于要预防SLF的发生,应用治未病缓解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起到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黄萍;尹玄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妇女干部压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及管理思路

    目的:通过对现代妇女干部压力调查分析,探索缓解妇女干部压力的管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县200例妇女干部进行调查,了解她们的压力状况并制定应对措施。结果75%的妇女干部承受较高的压力。结论妇女干部承受的压力较大,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应当从社会、组织、家庭、个人层面对她们进行疏导与管理。

    作者:柳英;程明礼;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肺动脉高压基因诊治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增高、肺血管重构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展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细胞及分子学研究的开展,基因技术被应用于肺动脉高压的诊治。基因技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索肺动脉高压发病的遗传学基础,目前已取得一系列进展,有望开辟肺动脉高压诊治的新领域。现就基因技术在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郑洁;郭述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黄连温胆汤配合穴位刺血拔罐治疗亚健康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配合穴位刺血拔罐与口服艾司唑仑片对亚健康失眠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予黄连温胆汤配合穴位刺血拔罐,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两组均治疗30d。将两组疗效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PSQI总积分经统计学处理后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黄连温胆汤配合穴位刺血拔罐治疗痰热扰心型亚健康失眠不良反应少且疗效显著。

    作者:井庆彦;曹力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在高于正常大气压环境下吸入高浓度氧治疗或手术,称高压氧疗法或高压氧手术。维持高压氧治疗环境的特殊设备,称高压氧舱。目前我国在一些医院成立了高压氧治疗科,已发展为医学领域的一门独立的专业。

    作者:薛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丙泊酚预防颅脑术后躁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研究对颅脑术后患者采用丙泊酚预防躁动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均采用丙泊酚治疗,观察其镇静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患者在经丙泊酚治疗后4~8 h内镇静效果好,患者使用丙泊酚前,生命体征情况与使用后无明显差异,>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躁动期应用丙泊酚后镇静效果好,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同时护理过程中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判断患者镇静程度及对患者做好安全保护,对于预防颅脑术后患者出现躁动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孝感地区无偿自愿献血者人群ABO血型的分布情况调查

    目的:根据孝感地区无偿献血者ABO血型血型系统抗原分布状况。方法应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测定ABO血型。结果孝感地区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结论在了解孝感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ABO血型分布情况下,针对孝感地区无偿献血者的分布情况,为各医院提供可靠的血液资源信息,便于孝感市中心血站对各医院计划用血,合理利用血液资源,大限度地避免血液过期报废,同时又尽可能保证临床用血。

    作者:阮忠;刘红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无缝护理模式对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无缝护理模式对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效果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90例小儿外科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采用无缝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麻醉情况等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中局部麻醉患儿29例,发生率为64.44%,同时沟通意愿较强的患儿有40例,发生率达到了88.89%;对照组中局部麻醉患儿20例,发生率为44.44%,同时沟通意愿较强的患儿只有30例,发生率只有33.33%;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外科手术患儿采用无缝护理模式后,可以明显促进患儿和护理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曾春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奥曲肽联合通腑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奥曲肽联合通腑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奥曲肽联合通腑汤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奥曲肽联合通腑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作者:吕禄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高龄胆结石患者给予普外常规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总结分析高龄胆结石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高龄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普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0.05。结论与普外常规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更具优势,其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少,高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锐;沈俊;范渊;王建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析延续护理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研究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非手术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给予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延续护理。经过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复发率和疾病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的遵医行为、复发率及疾病康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医院延续护理模式,能取得显著的康复效果。

    作者:李良登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

    目的:对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预后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本院接诊的11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佐,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治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4.6±1.2)d、治愈时间(8.2±2.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5.2±1.3)d和(11.6±5.8)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63.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2=13.618,<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促进患儿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对比PDCA护理和常规护理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影响效果

    目的:分析对比PDCA护理和常规护理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把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对于研究组患者则采取PDCA护理措施,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手术治疗后PPI、VAS以及PRI总分3个项目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2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采取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手术进行治疗的胃病患者给予PDCA护理后,其临床应用效果相对于常规护理更加良好,而且安全性也更高,对患者的临床恢复更加有效。

    作者:陈杏梅;张红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骨科自2014年8月~2015年4月的96例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每组各48例,治疗组1治疗方案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常规换药,治疗组2治疗方案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治疗组2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支架固定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周宇平;李椰子;刘欣;彭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教学潜在问题及教学模式探究

    实施护理教学课程的目的便是提高的护理技巧水平,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护理岗位中整体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但从目前来看,国内临床护理教学尚且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显然,问题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次在分析临床护理教学潜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教学模式的优化及具体应用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红艳;郭婧;孙丽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缝合锚钉固定治疗内踝粉碎性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23例

    目的:探讨应用缝合锚钉固定治疗内踝粉碎性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就诊于我院的23例内踝骨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13~58岁,平均37.4岁;2例开放性骨折,其余均为闭合骨折;其中车祸伤10例,高处跌落伤9例,砸压伤4例。其中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Tibiofibular syndesmotic injuries)2例,合并外踝骨折1例。23例患者均在伤后5d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术后X线检查示23例患者骨折端均达解剖复位,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12w内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折端移位情况。术后AOFAS踝关节评分,优18例、良2例、可3例。结论采用带线缝合锚钉固定治疗内踝粉碎性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后期愈合满意,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磊;邢伟鹏;李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快速康复理念在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TUP-P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68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输液量、进食时间、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减少了TUP-P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佳;太荣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评价入院时、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出院时患者上、下肢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入院时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术后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丁美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