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丁美琴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 生活质量, 肢体功能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评价入院时、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出院时患者上、下肢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入院时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术后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对因人流而产生焦虑的患者实施亲情护理干预,探究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3年12月~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因实行人流后产生焦虑症患者共66例,应用计算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33)和参照组(n=33),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结果实施亲情护理干预后的实验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中实施亲情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对于焦虑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周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浅析

    目的: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消毒供应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相关规范要求,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外科手术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将2013年的外科手术治疗感染率与2011年及2012年进行对比。结果我院2013年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2011年及2012年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医院建立完善的消毒供应制度,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环境与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良好地控制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赵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替加环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出现了肛周感染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以泰能为基础的抗生素,实验组在泰能的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两组均以治疗14d为观察周期,观察两组有效率差异。结果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肛周感染起效、治愈时间更短。结论替加环素是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佳坤;王子峰;刘晶;叶筱颍;郑林;董慧娟;李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西他赛与奈达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与奈达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和对照组(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1年、3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能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昝莉;李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对静脉置管小儿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2014年8月间我院行静脉置管的患儿124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2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并发症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导管阻塞1.61%、导管渗漏4.84%、静脉炎8.06%、局部出血6.45%相比于对照组9.68%、14.52%、17.74%、24.19%有所提高,<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87.10%相比于对照组56.45%有所提高,<0.05。结论对小儿静脉置管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家属满意程度。

    作者:郑丽雯;薛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倒置LISS早期微创技术治疗老年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分析并总结伤后早期(小于72h)采用倒置LISS钢板行微创技术治疗老年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伤后72h内行微创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9例老年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患者的并发症、Harris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观察疗效。结果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3例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等早期并发症。随访时间为13~25个月,平均(17.4±2.1)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3~9个月骨折愈合,平均(4.3±1.1)个月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39例中,优21例,良13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为87.2%。结论对于老年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倒置LISS钢板行微创技术早期内固定治疗具有固定牢固,软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希峰;王巧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精细化管理在肝移植手术输液护理配合中的应用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对于大创伤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患者顺利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肝移植手术由于手术时间长,液体的进出量多,对患者的生理干扰非常大,加强对术中输液的管理是保障手术顺利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自2011年10月以来对肝移植手术输液进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改造,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许凤燕;蒋玉娣;曹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伴有全身表现的慢性炎性疾病,抑郁对COPD的影响值得关注。方法 COPD患者233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问卷进行调查,完成肺功能检查,分析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33例COPD患者中,有38例合并抑郁症状,患病率为16.3%;女性COPD患者患病率高于男性,分别为23%和14.9%,无统计学差异(=0.210)。住院患者抑郁患病率24.1%,社区来源患者抑郁患病率9%,有统计学差异(=0.002)。住院次数与抑郁患病率成正相关,随着住院次数增加,抑郁患病率增高,有统计学差异(<0.001)。 COPD患者按肺功能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和极重4组,组间比较抑郁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 COPD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抑郁患病率为26.2%,有统计学差异(=0.002);COPD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患病率分别为12.5%、20.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OPD患者合并抑郁症状患病率为16.3%,住院次数增加、COPD合并冠心病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佳玲;张锋英;杭晶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在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方面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随机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7例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治疗组,采用的是中医中药辨证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患者人数为87例,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人数为8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采用TCD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3.2%,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仅为63.8%。结论根据统计分析可以知道,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方法对于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来说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泮托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泮托拉唑结合康复新液在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静滴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服康复新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止血时间、腹痛的消失时间、治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和腹痛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泮托拉唑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都较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牟来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主要科室送检的微生物标本396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来源于ICU的标本359例,外科标本1135例,内科标本1399例,儿科标本1072例,对所有标本进行细菌耐药性检查,比较各科室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耐药菌株构成情况,探讨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ICU标本中耐药菌株75例(20.89%),外科标本中耐药231例(20.35%),内科标本中耐药菌株188例(13.44%),儿科标本中耐药菌株86例(8.02%),ICU与外科送检标本耐药菌株检出率明显高于儿科与内科,<0.05,并且儿科与内科耐药菌株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0.05。结论医院内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耐药菌株的检出阳性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使用的规范与安全性管理,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避免耐药菌株的发展与蔓延。

    作者:杨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对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合理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就诊1296名患者开出的用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促进合理用药的改进措施。结果在1296张处方单中,共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213例。其中2014年6月~9月有不合理用药情况84例,占总例数的39.44%;2014年10月~12月有72例,占33.80%;2015年1月~3月有不合理用药情况37例,占17.37%;2015年4月~6月有20例,占9.39%。数据显示,我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合理用药的主要错误类型包括:①重复用药32例(占15.02%);②滥用抗生素43例(占20.19%);③抑酸类药物的使用剂量过大71例(占33.33%);④不合理的联合用药38例(占17.84%);⑤发生药物拮抗29例(占13.62%)。结论在消化内科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与生命质量的重要前提,我们应采取多种改进手段来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罗玉君;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B超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1月在本院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3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诊断资料,总结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73例患者经B超诊断出69例,诊断准确率为94.5%。其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7例,百分比为82.61%(57/69),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2例,百分比为17.39%(12/69)。结论超声诊断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对早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高,有助于临床早期筛查与及时治疗。

    作者:雷一鸣;任辉;李涛;苏林娜;王建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与护理探讨

    目的:探究分析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及其相应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8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有效地治疗和全方位的护理,80例患者中显效60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3%。结论对于小儿川崎病患者在临床上采取有效治疗的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结局。

    作者:陈自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T增强检查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中的安全隐患,具体预防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杜绝和减少护理不良反应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015年348例CT增强检查的患者,分析现存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并付诸实践。结果近年CT增强检查无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发生,满意度达97%。结论经过在CT增强过程中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才能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海燕;康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显微外科开颅与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翼点开颅脑底池打通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3例进展型、有脑受压或临床症状的稳定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显微镜下翼点开颅脑底池打通术治疗,与31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对比。结果治疗组20例积液消失,12例明显减少,其中1w内消失12例,1个月内消失8例,治愈有效率100%;对照组10例积液消失,14例明显减少,1个月内消失10例,治愈有效率77.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显微镜下翼点开颅脑底池打通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刘维田;张国栋;郑建辉;黄春刚;常久魁;周晋;徐雅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无创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5例,早期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NCPAP,B组25例,单用盐酸氨溴索。所有患儿于治疗后24、48、72h行血气分析,并观察氧合情况;另外记录并发症情况,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和a/APO2均逐步升高,PaCO2、OI逐步降低,经F检验,<0.05。治疗后24 h开始,A组PaO2和a/APO2显著高于B组, PaCO2、OI显著低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显著低于B组的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NCPAP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治疗中,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儿氧合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ICC置管患者过敏性皮炎的分级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提高PICC导管维护质量。方法采用过敏性皮炎分级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照观察40例PICC置管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炎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非预期拔管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改善。结论 PICC置管患者过敏性皮炎的发生影响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因此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既保障了导管使用安全性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董元玲;鲁华;叶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对于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性激素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对于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性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进行统计并对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垂体泌乳素以及睾酮等性激素水平高于观察组,<0.01。孕酮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0.24,>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改善患者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及糖代谢紊乱引起的性激素水平紊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骨科自2014年8月~2015年4月的96例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每组各48例,治疗组1治疗方案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常规换药,治疗组2治疗方案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治疗组2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支架固定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周宇平;李椰子;刘欣;彭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