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颖
目的:探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研究组患者服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1剂/d,分早晚服用;对照组患者给予胶体果胶铋100 mg、奥美拉唑40 mg,2次/d,口服。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二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应用于脾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作者:陈建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其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心功能I~IV级慢性心衰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血尿酸浓度检测,同时,运用随机法选择同时段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血尿酸浓度平均值为(565±53)μ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血尿酸浓度为(279±25)μmol/L,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血尿酸浓度分别为(279±25)μmol/L、(269±33)μmol/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血尿酸浓度为(565±53)μmol/L、(301±36)μmol/L,治疗前后比较无无显著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经治疗心功能加强后,血尿酸浓度也显著降低,证明在治疗慢性心衰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尿酸浓度能够准确的反应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龚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紧急气管内插管的技术特点、可能并发症及其预防,以提高紧急气管内插管成功率和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2月~2015年7月急救气管插管抢救578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完成插管所需时间、次数、抢救成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完成插管次数与时间:一次插管成功531例、2次插管成功34例、3次插管成功13例。2 min内完成插管479例,成功率82.8%;2~5 min内完成插管86例,成功率14.8%;5~10 min内完成插管7例,成功率1.2%。总成功率为98.9%。困难插管16例,经可视喉镜或纤支镜插管后均成功;出现低血压46例,心搏骤停3例。结论气管插管术是畅通气道和呼吸支持有效的方法,临床医生熟练掌握紧急气管插管流程,减少插管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气管插管可显著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晓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带隐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足内侧血管蒂岛状皮瓣来修复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带双神经足内侧血管蒂皮瓣修复。其中创伤致软组织挤压缺损10例,瘢痕切除术后3例,昏迷患者足底压疮2例,皮瓣设计面积大为9 cm×6 cm,小为5 cm×3 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后经换药后创面完全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骨骼、肌腱外露均1期覆盖。随访5个月~7年,平均1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不损伤主要血管、神经,皮瓣血供可靠,皮瓣修复术后感觉正常,可避免其他类型皮瓣术后行走因无感觉而致磨损受压,甚至坏死,手术操作及设计简单,是理想的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高春雷;赵小飞;齐伟正;甄新乐;王国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及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结果45例恶性脑膜瘤患者以男性居多,主要采取显微外科全切除肿瘤手术或显微外科次全切除肿瘤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方法,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53.33%,1年内的的复发率为11.11%,5年内复发率为51.11%。结论恶性脑膜瘤患者的预后较差,主要采取全切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硬脑膜修补或放疗,可以延长患者寿命,降低复发率。
作者:赵东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应用自拟柴芍益胃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西药进行三联疗法的同时配合使用自拟柴芍益胃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0.05)。结论应用三联疗法联合自拟柴芍益胃汤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进一步加快损伤后的胃粘膜自我修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疾病复发概率大大降低,但远期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加大样本量来进行证实。
作者:曾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全科护士病房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93名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采用自设设计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培训前后新护士交流能力、心理素质、职业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得分。并于培训前后进行考核,比较培训前后三基考核成绩和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结果经过全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后,93名新护士的交流能力、交流技巧和心理素质得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17.313、14.069、12.120,<0.05);三基考核成绩、文书书写质量、职业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义(<0.05)。结论全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李悦;摆婷;岳雪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讨论生化指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单纯糖尿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脂蛋白、肌酐、尿素等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脂蛋白、肌酐、尿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检测脂蛋白、尿微量清蛋白等相关生化指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万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时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共70例,其中对照组35例,给予高压氧及药物等综合治疗,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35例,在高压氧及药物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终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均能较好配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经高压氧治疗后治愈率为48.6﹪,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愈率为22.9%,总有效率为8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0.05)。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保证高压氧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结合舒适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放阑尾切除术的效果对比。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8月5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采取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放组采取的手术方式为开放阑尾切除术。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跟开放组接近,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经对比后无统计学意义(>0.05);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中失血量均优于开放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0.05)。微创组术后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4.00%,开放组3例切口感染、3例肠粘连,发生率24.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感染、肠粘连发生率,加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轻其痛苦。
作者:刘建红;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年来收治的18例子宫内翻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第三产程处理不当造成子宫内翻,1例手法复位还纳成功,3例切除子宫,1例误诊误治死亡;3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内翻均还纳成功;7例子宫粘膜下肌瘤造成子宫内翻自行复位1例,2例手术还纳复位,另4例中3例合并感染切除子宫;1例为子宫壁间肌瘤向宫腔生长,造成内翻并脱垂,感染、出血重,切除子宫;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并内翻误诊为粘膜下肌瘤,切除子宫;不明原因子宫内翻1例,因合并感染、出血,切除子宫。结论及时明确诊断是治疗子宫内翻的基础,尽快还纳内翻子宫、切除粘膜下肌留。翻出的时间越长,出血、感染程度越重,常导致切除子宫。
作者:李焕灵;梁杰;叶丹;尧良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CT用于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肝癌的32例(42个病灶)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别对其进行单纯超声检查、单纯CT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两者联合检查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CT或超声(<0.05)。结论超声联合CT用于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较高,优于单纯CT或超声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管海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在痔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肛肠科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肛肠科收治的100例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阴部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两组均行相同的手术方法,对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痔疮手术中应用骶管麻醉,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中的疼痛,麻醉效果理想,耐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杜怀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与奈达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和对照组(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1年、3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能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昝莉;李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与CR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各自诊断肋骨骨折的优势,寻找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60例因胸部外伤后来我院行影像学检查诊断有无肋骨骨折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CT检查组和CR检查组,每组30例。其中CT检查组:男19例,女11例;CR检查组:男17例,女13例。由放射科两名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结果第1~3肋骨:CT诊断准确率为46.3%(25/54),CR诊断准确率为74.4%(32/43);第4~8肋骨:CT诊断准确率为88.5%(119/135),CR诊断准确率为55.1%(81/147);第9~12肋骨:CT诊断准确率为91.7%(55/60),CR诊断准确率为53.2%(33/62)。CT出现假阳性误诊率15.1%(71/471),CR出现假阳性误诊率7.1%(33/468)。结论多排螺旋CT与CR取长补短、配合检查能有效提高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率。
作者:高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肾内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分析研究,并针对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18%(54/55),明显高于对比组78.18%(43/55),同时研究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肾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率。
作者:王植萍;贵兴琴;祁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患者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患者对医患沟通的认知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在南京市某三甲医院,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访谈法的形式对医患沟通现状进行调查,共收集1385例调查问卷,核查获得有效问卷1385份。结果①70%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类型属于合作型,权威型和消费型各占15%;②对医方首--求中,服务态度好占39.3%,业务水平高占30.8%,简单交流与理解患者心理分别占22.7%、7.1%;③影响医患沟通医方因素中,医生繁忙没时间占62.4%,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和医技水平分别占26.5%、9.7%、1.4%;④影响医患沟通患方因素中,对医疗知识不了解和不信任医生分别占60.4%、28.0%,沟通愿望不强和文化层次低分别占10.2%、1.4%。结论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张蕾;王晶;祁玉丽;张卉;洪琴;池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孟鲁司特钠和平喘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在收住住院患儿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的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抗感染,激素吸入,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同时加用中药平喘汤加减;要用主方:炙麻黄5.0 g,地龙3.0 g,云苓5.0 g,杏仁5.0 g,桔梗5.0 g,枳壳6.0 g,苏子5.0 g,莱菔子5.0 g,细辛3.0 g,陈皮5.0 g,半夏3.0 g,甘草3.0 g,1剂/d,水煎至50~100 ml分4~5次服完。随证加减,1剂/d水煎至50~100 ml分4~5次服完。疗程7~10 d。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及肺部体征消失所需时间,治疗组患儿咳嗽,肺部哮鸣音,喘憋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及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和平喘汤联合用药后,患儿肺功能明显改善,同时临床总有效率达95%,且患儿依从性好。说明两药联合使用,有助于消除气道高反应性,减轻患儿喘息发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检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ECOPD)外周血中CD34+细胞的数量变化。方法收集2015年1月~10月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病例50例,同时收集45例性别、年龄无差别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密度梯度离心法,取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离出CD34+细胞,一并计数,比较两组试验者外周血CD34+数量的变化。结果 AECOPD患者组外周血CD34+数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05。结论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较健康人减少,CD34+细胞数量可作为评价COPD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杨浩;孙丽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黄疸患者的超声检查,以明确黄疸梗阻的部位和病因,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从而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梗阻性黄疸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69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超声特征。其中胆总管结石49例,胆管癌6例,胆囊癌3例,胰头癌7例,壶腹周围癌4例。结果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47例,胆管癌5例,胆囊癌2例,胰头癌5例,壶腹周围癌3例。超声诊断梗阻性黄疸的符合率为89.9%。结论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病因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可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淑彬;刘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