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王晶;祁玉丽;张卉;洪琴;池霞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CT用于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肝癌的32例(42个病灶)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别对其进行单纯超声检查、单纯CT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两者联合检查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CT或超声(<0.05)。结论超声联合CT用于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较高,优于单纯CT或超声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管海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诊诊治流程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4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46例患者实施急诊诊治流程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然后观察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结果AMI患者入院后30 min内确诊的有56例患者,12 h以上确诊的有5例,在发病后2 h内得到及时治疗的有39例,>12 h得到治疗的有3例;127例发生疼痛,经护理后127例发生缓解,87例发生心率失常,经护理后78例发生缓解,40例患者发生低血压,经护理后37例缓解。结论急诊诊治流程能够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赵燕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普鲁卡因维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30 ug/kg奥曲肽及1%普鲁卡因25 ml 24 h维持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30 ug/kg奥曲肽维持治疗。对比血尿淀粉酶、WBC、血清钙恢复正常时间。且比较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WBC、血清钙等实验室指标优于对照组(<0.05);治疗组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时间短(<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奥曲肽与普鲁卡因维持治疗急性胰腺炎利于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及减少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微竹;何凤;付莉;余孟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60例该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30例合并新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脑钠肽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Killip分级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比对照组患者差,<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严重,心肌坏死面积大,所以心功能差,病死率较高。
作者:曲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是一种情况较为特殊的骨折,因供应中下1/3段的胫骨的血循环显著减少,同时中下1/3段胫骨几乎无肌肉附着,胫骨端获得的血循环减少,并且同时伴有开放性损伤,易受细菌的侵袭而感染,严重者易引起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我院自2012~2014年通过vsd引流技术治疗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孟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和合并子宫肌瘤的子宫腺肌症经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临床症状短期和长期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本县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后并能完整随访的症状性子宫腺肌症患者185例按照单纯性子宫腺肌症组、合并子宫肌瘤组评估分析手术前后盆腔不适、痛经和月经过多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在术后1~7年内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合并子宫肌瘤的子宫腺肌症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性子宫腺肌症。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已被证明为子宫腺肌症的一种合适的冶疗方法。
作者:竺红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主要科室送检的微生物标本396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来源于ICU的标本359例,外科标本1135例,内科标本1399例,儿科标本1072例,对所有标本进行细菌耐药性检查,比较各科室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耐药菌株构成情况,探讨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ICU标本中耐药菌株75例(20.89%),外科标本中耐药231例(20.35%),内科标本中耐药菌株188例(13.44%),儿科标本中耐药菌株86例(8.02%),ICU与外科送检标本耐药菌株检出率明显高于儿科与内科,<0.05,并且儿科与内科耐药菌株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0.05。结论医院内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耐药菌株的检出阳性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使用的规范与安全性管理,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避免耐药菌株的发展与蔓延。
作者:杨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套的应用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14年9月~12月份收治的170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95例(观察组),未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75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有8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两组有明显差异(<0.05)。结论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套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李阳阳;赵永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单纯小梁切除术与综合手术疗法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研究将2010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201例,分成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眼压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2个周期结束后,两组的眼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眼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手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能大大降低患者眼压。
作者:娄雪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微创锥颅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锥颅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各手术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0.05)。结论微创锥颅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加快患者意识恢复,提高神经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阳勇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早期干预CRRT治疗的疗效观察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4年来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0例,观察组16例患者,接受CRRT治疗;对照组14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尿量、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氧合指数、APACHEⅡ,分析两组病死率。结果经上述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窘迫、腹痛腹胀、肠麻痹等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达到症状缓解所需时间较短。观察组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低血钙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好转,炎症因子CRP水平明显下降(<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时,单纯常规治疗效果效果欠理想、病死率高,CRRT治疗能有效改善SAP的预后。
作者:谢嘉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带状疱疹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疾病[1],以沿一侧周围神经并呈带状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神经痛为临床特征。多见于成年人,愈后极少复发。好发于春秋季节。带状疱疹的发生是由于诱因如感冒、肿瘤、放射治疗以及劳累等影响下,引起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潜伏在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发而活化,导致神经结节的炎症、坏死,病毒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故产生神经痛和皮肤节段性水疱。
作者:刘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讨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方法及成效。方法对以往的636例运用MPCNL治疗肾结石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一期取石患者611例,二期取石患者25例。单通道取石、双通道取石、三通道取石分别为549、78、9例。一次取石、二次取石、三次取石的案例数量分别为471、122、43例。在所有患者中,有532例患者的结石被完全清除,占比83.6%,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平均手术时间为90 min,术中都没有出血。17例术后并发出血,通过抗炎、输血等保守治疗以后治愈,3例并发气胸,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治愈,其他的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MPCNL有着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肾结石。
作者:卢喜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哎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资料,采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患者术后1d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疼痛评估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0.05)。结论在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干预策略,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符桂芳;梁华美;黎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CHOP方案与FCD方案在处治惰性淋巴癌治疗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2例初治惰性淋巴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CHOP方案)与对照组(FCD方案),每组21例。结果两组患者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38.1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76.19%),且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0.05)。结论对于处治惰性淋巴癌患者而言,以CHOP方案或FCD方案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但CHOP方案在防止骨髓抑制方面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郭发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32例前置胎盘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的64例前置胎盘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给予观察组延长胎盘娩出时间、子宫浆肌层全层间断缝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缝合术等止血措施,给予对照组常规止血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子宫收缩乏力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子宫收缩乏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前置胎盘患者,给予患者延长胎盘分娩时间,采用子宫浆肌层间断缝合可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降低患者子宫收缩乏力情况。
作者:梁亚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不连X线及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于我院骨科的15例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X线、CT表现及特征。结果其中摄X线正位显示有3例发生于第3腰椎,诊断的准确率为20.0%;8例侧位片显示椎弓后下方上下关节突间自后上斜向前下的透亮影,诊断的准确率为53.33%;15例患者摄双斜位片均能显示峡部不连,诊断的准确率为100%。有7例做了L1~S1椎间盘CT平扫侧位定位像显示椎弓骨性环连续性中断,其中4例发生Ⅰ度滑脱,2例发生在L4~L5段,2例发生在L5~S1段,椎体脱落占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26.67%;其中单侧椎弓峡部不连2例,双侧椎弓峡部不连3例。结论在对腰腿疼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应该增加双斜位摄影,从而有效的提高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必要时为患者增拍CT片,以避免漏诊。
作者:陈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影像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CT技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影像学技术。传统的CT检测结果是二维图像,无法提供该结构的全貌。三维CT弥补了传统CT的不足,可以为医生提供某一结构的立体图像。本文以三维CT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三维CT技术在口腔医学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作者:李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5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震动感觉阈值(VPT)分为DPN组和非DPN组,比较两组在年龄、病程、BMI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24h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年龄、病程、BMI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均高于非DPN组(<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病程均为DPN的危险因素(<0.05)。结论 DPN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可以把DPN对患者的伤害降到低。
作者:刘天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主要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中所规定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当前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进行观察,并与自己的工作经验相结合,探究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在护理记录中的重要性。方法主要参考成熟的法律体系,明确在护理记录中证据意识的目的和意义,对护理记录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全面说明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在护理记录中的重要性。结果当前的护理记录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有记录不恰当、内容过于简单、记录与实际病情不符等。结论针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记录中的类似问题,相关的护理管理人员必须遵从法律进行深刻的思考,实施具体的管理措施,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与考核,并要求在平时的护理记录中严格根据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护理记录,通过相应的证据意识和法律来保护自己。
作者:邓永红;袁爱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