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目的:探讨高动力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治疗措施。方法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67例高动力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治疗措施,67例患者分为(A组)37例:利尿剂及倍他乐克治疗组及(B组)30例常规强心(洋地黄类及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利尿、扩血管治疗组。观察心率、呼吸频率、BNP、及LVEF检测结果,及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A组临床症状较B组症状改善明显,检测指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05,<0.05)。结论高动力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治疗措施不同于低心排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治疗措施,低心排时禁用的倍他乐克可以根据情况加量应用,而洋地黄类及非洋地黄类强心剂及扩血管药物慎用甚至有害。
作者:杨金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常见的护理问题,探讨其特点,提出并分析相应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对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在住院期间遇到的护理问题,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问题主要有:心理护理问题(88.6%)、用药安全问题(80.6%)、皮肤护理问题(58.7%)、饮食护理问题(42.6%)、日常护理问题(39.3%)。结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以及处于治疗阶段这一特殊情况,老年患者会表现出更加严重的心理方面问题,并且随着现代人对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日常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以及用药安全都是老年患者较为重视的问题。实施全方位的连续护理,并积极分析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以及环境状况,可有效防止护理问题的发生。
作者:杨文;夏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总结伤后早期(小于72h)采用倒置LISS钢板行微创技术治疗老年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伤后72h内行微创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9例老年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患者的并发症、Harris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观察疗效。结果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3例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等早期并发症。随访时间为13~25个月,平均(17.4±2.1)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3~9个月骨折愈合,平均(4.3±1.1)个月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39例中,优21例,良13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为87.2%。结论对于老年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倒置LISS钢板行微创技术早期内固定治疗具有固定牢固,软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希峰;王巧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讨论采用紫杉醇、卡铂两药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数字表法随机择选我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接受紫杉醇、卡铂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紫杉醇、顺铂联合用药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采用紫杉醇、卡铂两药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赵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化疗期间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126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在化疗期间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对策,在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全程实施舒适护理。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毒副反应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提高临床健康教育的有效率。
作者:张静;冯莉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观察冠心病危险因素,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心梗再发者4例(10.5%),心绞痛再发者2例(5.3%),心功能障碍者2例(5.3%),对照组中出现心梗再发者13例(34.2%),心绞痛再发者12例(31.6%),心功能障碍者10例(26.3%),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0.5±7.4)d相对于对照组(18.5±7.7)d明显偏短(<0.05),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仔细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作者:黄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对比评估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5月诊治的2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保乳手术,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统计随访10个月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与生存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乳房外观美容疗效优良率显著提高(<0.05)。两组术后10个月复发率与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保乳手术能有效治疗乳腺癌患者,减少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乳房外观美容疗效。
作者:杨志刚;陈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在痔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肛肠科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肛肠科收治的100例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阴部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两组均行相同的手术方法,对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痔疮手术中应用骶管麻醉,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中的疼痛,麻醉效果理想,耐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杜怀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探讨PBL教学法在内科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在临床医学本科2010年级、2011年级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运用PBL教学法,结果表明P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医学生学习创新性、提高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栾博;栾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全面掌握我市CT机应用质量与放射防护状况,加强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设备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放射诊断质量和影像诊断质量。方法对全市CT机的分布、辐射防护状况、应用质量控制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与检测。结果孝感市辖七个县市区,全市共有CT机26台,区域分布略有失衡。全市平均每台CT服务人口20.4万人,大多数县在30万人左右/台,个别县66万人/台,而孝感市区就有10台CT,人口覆盖率9.5万人/台,配比明显偏高。结论质量管理意识缺乏,日常维护、校正工作没做好影响检测结果;缺少CT质量管理人员,CT应用质量长期得不到有效保证;缺少必要的质控制度与规范,没有统一的CT机的质控标准,质量管理存隐患。
作者:蔡小国;林建涛;段纪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及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结果45例恶性脑膜瘤患者以男性居多,主要采取显微外科全切除肿瘤手术或显微外科次全切除肿瘤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方法,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53.33%,1年内的的复发率为11.11%,5年内复发率为51.11%。结论恶性脑膜瘤患者的预后较差,主要采取全切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硬脑膜修补或放疗,可以延长患者寿命,降低复发率。
作者:赵东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环氧乙烷灭菌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有效应用。方法加强环氧乙烷灭菌器应用培训,规范操作前准备,严格操作流程及灭菌效果监测。结果工作人员正确应用环氧乙烷灭菌器,及时满足不耐高温不耐湿热的灭菌器械物品的及时供应。结论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不耐高温不耐湿热器械物品的灭菌。
作者:李红芬;欧惠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颅脑术后患者采用丙泊酚预防躁动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均采用丙泊酚治疗,观察其镇静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患者在经丙泊酚治疗后4~8 h内镇静效果好,患者使用丙泊酚前,生命体征情况与使用后无明显差异,>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躁动期应用丙泊酚后镇静效果好,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同时护理过程中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判断患者镇静程度及对患者做好安全保护,对于预防颅脑术后患者出现躁动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以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临床中采用常规西药方式治疗,观察组(5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6.55%,对照组为86.21%,<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肠道症状,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娟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奥曲肽联合通腑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奥曲肽联合通腑汤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奥曲肽联合通腑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作者:吕禄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微创锥颅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锥颅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各手术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0.05)。结论微创锥颅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加快患者意识恢复,提高神经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阳勇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化疗护理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谦;袁叶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提高PICC导管维护质量。方法采用过敏性皮炎分级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照观察40例PICC置管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炎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非预期拔管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改善。结论 PICC置管患者过敏性皮炎的发生影响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因此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既保障了导管使用安全性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董元玲;鲁华;叶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肾内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分析研究,并针对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18%(54/55),明显高于对比组78.18%(43/55),同时研究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肾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率。
作者:王植萍;贵兴琴;祁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套的应用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14年9月~12月份收治的170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95例(观察组),未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75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有8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两组有明显差异(<0.05)。结论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套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李阳阳;赵永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