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内膜癌化疗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周谦;袁叶叶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子宫内膜癌, 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化疗护理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研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3月在我院产前门诊进行检查并确诊为GDM的64例孕妇做为观察对象,对64例孕妇分别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HbA1c),常规空腹血糖测定(FPG),糖负荷试验(OGCT),比较HbA1c,FPG,OGCT的阳性率;同时比较HbA1c阳性的孕妇与HbA1c阴性孕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4例孕妇HbA1c阳性率为81.25%,FPG阳性率为34.38%,OGCT阳性率为59.38%,HbA1c阳性率明显高于FPG阳性率,OGCT阳性率(<0.01),有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白阳性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0.77%,羊水过多发生率为17.3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2.69%,糖化血红蛋白阴性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为8.33%,羊水过多发生率为8.3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6.67%,糖化血红蛋白阳性孕妇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阴性组(<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阳性率较高,可做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化验指标之一,且血红蛋白阳性孕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发现可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血浆置换早期干预治疗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血浆置换早期干预治疗母婴血型不合HDN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高效价孕妇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予以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设为研究A组(32例),将联合血浆置换早期干预治疗的设为研究B组(46例),将予以常规治疗的设为对照组(40例),对比研究组治疗前后抗体效价变化及三组新生儿溶血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Rh、ABO血型抗体效价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B组降低幅度比研究A组大(<0.05);研究A、B组Hb、TBIL、IBIL水平对均比对照组低(<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应用于孕期降低血型抗体效价,且早期干预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而针对高价效的孕妇则与血浆置换联合应用的效果更佳,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文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应用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喹硫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66例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n=33)采用喹硫平联合MECT治疗,对照组(n=33)单用喹硫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82%)较对照组(57.58%)显著提高(<0.05);治疗第2、6、8w末,观察组的PANSS分量表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21.21%)与对照组(12.12%)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结论喹硫平联合MECT治疗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穆叶色尔?艾则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67.6%、革兰阳性菌18.1%、真菌14.3%,主要病原菌有铜绿假单细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则对氨芐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徐利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教学中目标教学的应用探讨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通过转化书本理论知识为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深化和延续护理专业学生的学校教育,也是护理专业学生过渡到工作岗位进行工作的一个重要时期,此外也是护理专业学生为未来工作能力的强弱奠定基础的重要方法。本文就临床护理教学中目标教学的应用效果和方法进行分析,为未来临床护理提供目标教学法的开展依据。

    作者:郝佳丽;王红艳;郭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PWV及ABI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PWV及ABI变化及意义。方法3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39例非脑梗死组(对照组),观察PWV和ABI的变化。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PWV及ABI的变化差异。结果脑梗死组PWV水平高于对照组,ABI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WV及ABI可作为反映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王瑶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行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1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常规治疗48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行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62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红蛋白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两组治疗后1d、2d、3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前和黄疸消退后血红蛋白量对比均无明显差异(>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行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虽对患儿晚期贫血无显著作用,但能够改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冯冉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的30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A组),本组入选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同期选择30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B组)作为对照,本组入选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对两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对比的同时,评定其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本研究的所有入选患者中, A组入选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率94.00%,B组74.00%,两组对比后发现有差距(<0.05)。结论在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推行外科手术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方案效果突出,可推广。

    作者:蒲伟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与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的对比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与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左侧股骨颈骨折58例,右侧42例。骨折类型为GardenI型、II型、III、IV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对比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并发症。③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后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分别为(72.4±8.5) min、(12.5±5.2)d、(52.9±10.2)min、(81.2±8.5)d,结果比较有差异(<0.05)。②研究组术后1年发生1例切口红肿,对照组术后1年发生3例骨折不愈合,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并发症分别为2%、6%,结果比较有差异(<0.05)。③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后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8%、90%,结果比较有差异(<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接受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更短,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金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复诊、复发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按时复诊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且观察组复发率为1.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入院时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按时复诊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生长抑素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140例随机分为A组(72例),B组(68例),A组为联合应用联合兰索拉唑、生长抑素组,B组为单用兰索拉唑组,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8.9%,B组总有效率为79.4%,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并且在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两方面两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有显著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可缩短住院时间,可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玫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重度宫腔粘连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诊断中重度IUA患者共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3个月常规行宫腔镜检查。结论我院采用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切除宫腔粘连,术后放置金属圆环、透明质酸钠及大剂量雌激素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彦杰;罗洁;许红;管毓坚;周亚丽;蒋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以ATDE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神经内科临床带教的影响

    目的:探讨ATDE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70名实习生,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研究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实施ATDE教学方法,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结果经过考核后,研究组的综合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实习生,采取ATDE教学法,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拓展学生临床思维,值得临床教学推广。

    作者:刘丽霞;邹春影;李丛言;吴成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切口保护套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套的应用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14年9月~12月份收治的170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95例(观察组),未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75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有8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两组有明显差异(<0.05)。结论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套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李阳阳;赵永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一次性负压引流技术治疗2例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护理

    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是一种情况较为特殊的骨折,因供应中下1/3段的胫骨的血循环显著减少,同时中下1/3段胫骨几乎无肌肉附着,胫骨端获得的血循环减少,并且同时伴有开放性损伤,易受细菌的侵袭而感染,严重者易引起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我院自2012~2014年通过vsd引流技术治疗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孟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后外侧结合内侧手术切口在三踝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研究后外侧结合内侧手术切口在三踝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前内侧结合前外侧手术切口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后外侧结合内侧手术切口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骨折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痊愈、显效以及有效人数均多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后外侧结合内侧手术切口治疗三踝骨折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治疗质量,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预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易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单纯小梁切除术与综合手术疗法治疗青光眼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单纯小梁切除术与综合手术疗法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研究将2010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201例,分成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眼压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2个周期结束后,两组的眼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眼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手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能大大降低患者眼压。

    作者:娄雪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筛选2014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观察组30例患者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结石清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输尿管上段结石清除率比较无显著差异,>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0.05。结论虽然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较大结石疗效不如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但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对输尿管结石等小解释疗效较好,且医源性创伤更低,患者术后输血率低,康复速度更快。

    作者:杨祥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阴道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4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经阴道手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从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48例,所有患者行经阴道子宫瘢痕处妊娠病灶清除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患者术前平均血β-HCG水平为(42394.2±6984.4)IU/L,术后平均水平为(5312.6±4681.3)IU/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②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可见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有突起,呈紫蓝色,成功清除病灶,病理证实为子宫瘢痕处胎盘绒毛组织。患者手术时间为20~70 min,平均为(34.6±9.8)min,术中出血量为20~150 ml,平均为(41.3±27.1)ml,住院时间为5~12 d,平均为(6.8±2.0)d。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经阴道手术治疗安全可靠,效果显著,且术后恢复较快,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刘士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内翻18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年来收治的18例子宫内翻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第三产程处理不当造成子宫内翻,1例手法复位还纳成功,3例切除子宫,1例误诊误治死亡;3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内翻均还纳成功;7例子宫粘膜下肌瘤造成子宫内翻自行复位1例,2例手术还纳复位,另4例中3例合并感染切除子宫;1例为子宫壁间肌瘤向宫腔生长,造成内翻并脱垂,感染、出血重,切除子宫;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并内翻误诊为粘膜下肌瘤,切除子宫;不明原因子宫内翻1例,因合并感染、出血,切除子宫。结论及时明确诊断是治疗子宫内翻的基础,尽快还纳内翻子宫、切除粘膜下肌留。翻出的时间越长,出血、感染程度越重,常导致切除子宫。

    作者:李焕灵;梁杰;叶丹;尧良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