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肾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张炜

关键词:肾脏内科, PBL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法, 教学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肾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我院肾脏内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8人。采用实习结束后出科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较传统方法明显优越,<0.05。结论肾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肾脏内科实习医师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教学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心得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实际病例,共同探讨、学习社区获得性肺炎;尽量避免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减少抗生素的滥用,节约医药卫生资,更好地为患者去除病痛,挽救生命,恢复健康。

    作者:岳永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48例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哎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资料,采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患者术后1d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疼痛评估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0.05)。结论在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干预策略,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符桂芳;梁华美;黎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1例带状疱疹患者并发尿潴留、便秘的护理

    带状疱疹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疾病[1],以沿一侧周围神经并呈带状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神经痛为临床特征。多见于成年人,愈后极少复发。好发于春秋季节。带状疱疹的发生是由于诱因如感冒、肿瘤、放射治疗以及劳累等影响下,引起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潜伏在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发而活化,导致神经结节的炎症、坏死,病毒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故产生神经痛和皮肤节段性水疱。

    作者:刘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青海高原地区人乳头状病毒基因分型与宫颈病变关系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宫颈病变感染HPV状况,探讨青海地区不同HPV类型的致癌性,予以早期预防,人为干预。方法调取门诊1年内就诊患者3000例,予以行宫颈HPV-DNA分型检测,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向杂交基因芯片技术,阳性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结果其中HPV亚型感染由高-低的前5种为:HPV-16,HPV-58,HPV-18,HPV-52,HPV-45, HPV感染在宫颈炎症,宫颈CIN I级,CIN II级,CIN III级,宫颈癌中各占:阴道镜下宫颈活检894例。结论青海高原地区女性感染HPV阳性占29.8%,其中高危型仍以16,58,18为主,较其他省份较高,应加强宣教,早期预防宫颈癌变。

    作者:魏顺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维生素D预防应用后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中毒情况随访

    目的:探讨儿童补充维生素D后出现维生素D缺乏和中毒的情况。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儿童保健的362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在15d时开始补充维生素D,定期随访,并在儿童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肝功能、碱性磷酸酶、磷、钙和C反应蛋白的检查。结果362例儿童经过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仅2例出现佝偻病,且为无典型临床表现的早期,经维生素D3治疗后均已治愈,随访1年,无1例出现维生素D中毒。结论在幼儿时期补充适量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避免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各种病症。

    作者:凌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以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我院2010~2014年心内科发生的37例安全问题的发生因素,选取2014~2015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安全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安全问题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内科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其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高英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总结有效的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在静脉输液中发生安全隐患的40例患者,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发生安全隐患的各种原因。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后显著提高了输液质量,保证了输液的安全,减少了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结论在静脉输液中,护理人员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掌握患者的指征,以大限度地保证输液安全。

    作者:林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T引导下早期胸膜纤维板注射尿激酶消融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早期单纯胸膜纤维板注射尿激酶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的早期单纯胸膜纤维板形成患者38例,在CT引导下进行多点位、多次穿刺,对胸膜纤维板进行局部注射尿激酶消融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4例,好转13例,1例无效。结论 CT引导下胸膜纤维板进行多点位,多次穿刺注射尿激酶治疗单纯胸膜纤维板,操作安全、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贵洁;邵发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89例在我院接受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给予患者术后干预护理措施后,2例患者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随访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对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加强术后用药护理、严密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并及时处理、做好饮食、休息、健康以及出院指导等。

    作者:朱忠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X线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X线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体检健康的工作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由我院专业医师对两组患者的颈椎部位进行颈椎张口位、侧位、前屈侧位的X线摄片,分析患者颈椎表症及X线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X线能为颈椎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有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作者:艾孜买提?艾尼瓦尔;张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行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1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常规治疗48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行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62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红蛋白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两组治疗后1d、2d、3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前和黄疸消退后血红蛋白量对比均无明显差异(>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行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虽对患儿晚期贫血无显著作用,但能够改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冯冉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将齐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住院高血压患者368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干预组采用综合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行为改变、血压达标率、治疗效果及自主服药时间。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饮酒、吸烟、BMI无统计学意义(>0.05),摄盐中喜咸者明显减少(<0.01)。两组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0.05),干预组自主服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0.01)。结论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改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戴海敏;周桂莲;唐丰;徐巨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谈检测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和判断其活动性的检测指标。方法从检验科医生的角度,疏理出一些检验指标,主要进行文献研究。结果单一检测某一项指标,存在敏感性或(和)特异性的不足。结论在RA的诊断中,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或C反应蛋白(CRP)3~4项联合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海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主动脉夹层1例误诊讨论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探讨误诊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主动脉夹层引起的疼痛患者误诊为溃疡性疼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因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于我院门诊行胃镜检查提示窦后壁溃疡、食管炎、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经门诊抗Hp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无缓解收入我科,入科后经相关对症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缓解,后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提示主动脉夹层DeBakey III型,予相应对症处理后转上级医院,回访告知已手术治疗好转出院。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掌握发病特点,及时完善相关检查。

    作者:蔡仁诚;马亦旻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研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3月在我院产前门诊进行检查并确诊为GDM的64例孕妇做为观察对象,对64例孕妇分别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HbA1c),常规空腹血糖测定(FPG),糖负荷试验(OGCT),比较HbA1c,FPG,OGCT的阳性率;同时比较HbA1c阳性的孕妇与HbA1c阴性孕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4例孕妇HbA1c阳性率为81.25%,FPG阳性率为34.38%,OGCT阳性率为59.38%,HbA1c阳性率明显高于FPG阳性率,OGCT阳性率(<0.01),有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白阳性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0.77%,羊水过多发生率为17.3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2.69%,糖化血红蛋白阴性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为8.33%,羊水过多发生率为8.3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6.67%,糖化血红蛋白阳性孕妇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阴性组(<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阳性率较高,可做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化验指标之一,且血红蛋白阳性孕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发现可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研究组患者服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1剂/d,分早晚服用;对照组患者给予胶体果胶铋100 mg、奥美拉唑40 mg,2次/d,口服。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二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应用于脾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作者:陈建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黄连温胆汤配合穴位刺血拔罐治疗亚健康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配合穴位刺血拔罐与口服艾司唑仑片对亚健康失眠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予黄连温胆汤配合穴位刺血拔罐,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两组均治疗30d。将两组疗效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PSQI总积分经统计学处理后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黄连温胆汤配合穴位刺血拔罐治疗痰热扰心型亚健康失眠不良反应少且疗效显著。

    作者:井庆彦;曹力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肾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肾内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分析研究,并针对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18%(54/55),明显高于对比组78.18%(43/55),同时研究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肾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率。

    作者:王植萍;贵兴琴;祁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伴有全身表现的慢性炎性疾病,抑郁对COPD的影响值得关注。方法 COPD患者233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问卷进行调查,完成肺功能检查,分析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33例COPD患者中,有38例合并抑郁症状,患病率为16.3%;女性COPD患者患病率高于男性,分别为23%和14.9%,无统计学差异(=0.210)。住院患者抑郁患病率24.1%,社区来源患者抑郁患病率9%,有统计学差异(=0.002)。住院次数与抑郁患病率成正相关,随着住院次数增加,抑郁患病率增高,有统计学差异(<0.001)。 COPD患者按肺功能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和极重4组,组间比较抑郁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 COPD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抑郁患病率为26.2%,有统计学差异(=0.002);COPD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患病率分别为12.5%、20.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OPD患者合并抑郁症状患病率为16.3%,住院次数增加、COPD合并冠心病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佳玲;张锋英;杭晶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防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6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入院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69例NRDS的患儿中,男45例占65.2%,女24例占34.8%;胎龄≤32 w为52例占75.4%;出生体重:≤1499 g 45例占65.2%。②发病时间窗为娩出后0.5~12 h,6 h内发病63例占91.3%。③对患儿发生呼吸窘迫时进行呼吸困难评分,4~6分为55例占79.7%。④69例患儿中共42例于生后1 h内行胃液泡沫震荡试验,(-)24例占57.1%、(+)或(++)16例占38.1%、(+++)2例占4.8%。⑤69例患儿肺部X线改变分级构成比统计:Ⅰ级41例占59.4%。⑥69例患儿治愈67例占97%,中位住院时间为28 d。结论 NRDS以胎龄≤32 w多发,常于生后6h内发病。生后胃液泡沫震荡试验、呼吸困难评分简单易行,有助于病情判断,早期发现,经及时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作者:冯琳;韦秋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