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汀类药物对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张艳良;池莲;徐咏梅;杨玲;杨秀卿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 造影剂肾病, 他汀类药物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血管介入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3月~2014年03月北京天坛普华医院行脑血管造影介入的260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单纯造影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①服用他汀组:术前长期口服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术后继续服用。②未服用他汀组:术前术后从未服用他汀类药;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48 h均检查肾功能指标(Scr、Ccr、BUN)。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的BUN和Scr均高于术前(<0.05),非药物组术后24 h及48 h后BUN和Scr增加值明显高于药物组(<0.05),Ccr下降值明显高于药物组(<0.05),与非药物组比较,服用他汀组CIN发生率明显降低(0.8%vs 2.21%<0.05)。结论长期口服常规计量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脑血管介入术患者造英2剂肾病的发生率,老年患者可能获益更大。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系统加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后缘高度丢失、Cobb角的角度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满意,可有效预防术后椎体矫正度的丢失,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小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研究胰酶肠溶胶囊对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对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患者采用胰酶肠溶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胰酶肠溶胶囊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9.25%(<0.05);患者的症状积分由治疗前的(8.4±3.1)分下降至(3.4±1.1)分,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组为7.55%,明显低于对照组(18.87%),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0.05)。结论在对酒精性脂肪肝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进行治疗时选择胰酶肠溶胶囊,其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作者:王政;刘春光;熊吉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药师对1例肝癌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在肝癌患者癌痛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卫生保健机构联合鉴定委员会批准的药学监护方法,对癌痛患者开展用药教育和药学监护,及时发现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临床的特点并优化给药方案。并比较在介入药学监护后,患者疼痛评分、疾病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用药依赖性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患者实行药学监护后,本例患者疼痛评分、疾病程度、用药依赖都得到有效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的治疗过程,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捷;王小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临床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02%,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4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心绞痛发作频率的改善情况上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薛厚君;徐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疗效评估及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标变化与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0.05),少量患者出现了服用药物后的腹泻和恶心现象,但可以承受。结论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腰椎椎弓峡部不连X线及CT诊断的探讨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不连X线及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于我院骨科的15例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X线、CT表现及特征。结果其中摄X线正位显示有3例发生于第3腰椎,诊断的准确率为20.0%;8例侧位片显示椎弓后下方上下关节突间自后上斜向前下的透亮影,诊断的准确率为53.33%;15例患者摄双斜位片均能显示峡部不连,诊断的准确率为100%。有7例做了L1~S1椎间盘CT平扫侧位定位像显示椎弓骨性环连续性中断,其中4例发生Ⅰ度滑脱,2例发生在L4~L5段,2例发生在L5~S1段,椎体脱落占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26.67%;其中单侧椎弓峡部不连2例,双侧椎弓峡部不连3例。结论在对腰腿疼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应该增加双斜位摄影,从而有效的提高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必要时为患者增拍CT片,以避免漏诊。

    作者:陈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护理对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对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有助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亚丽;郭娜;许敬;孙玉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补体在牙周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补体成分C3、C5和C3R、C5aR以及TLRs的串联是导致牙周炎主要原因,补体成分参与了牙周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将对补体及其在牙周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刘歆婵(综述);周延民;宫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尿标本留取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尿标本留取率的实施效果。方法开展以“提高患者尿标本留取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患者尿标本留取率提高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尿标本留取率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患者尿标本留取率,并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作者:姚红梅;李翠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三因方中咳嗽病症的证治特点

    咳嗽是常见的肺系疾病,它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患。中医学有关咳嗽的理论认识经过了历代医家的继承与创新,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宋代医家陈言首次从三因学的角度阐述了咳嗽的病因病机,其著作《三因方》中对咳嗽进行了专篇论述,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将分析探讨三因方中关于咳嗽病症的证治特点,为理清古代医家论治咳嗽的脉络体系提供帮助。

    作者:侯玉;方肇勤;车立娟;李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康妇炎胶囊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客观评价康妇炎胶囊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总结改善盆腔炎患者预后水平的干预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妇产科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的41例盆腔炎患者(实验组),本组采取康妇炎胶囊保留灌肠治疗+综合护理;同期选择41例盆腔炎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本组采取康妇炎胶囊保留灌肠治疗+常规护理,对两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对比。结果完成救护后,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5.12%,对照组75.61%,两组对比后发现有差距(<0.05)。结论在盆腔炎患者中推行康妇炎胶囊保留灌肠治疗联合综合护理效果突出,可推广。

    作者:刘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社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研究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约1.75亿,估计2025年将突破3个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我国老年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已逐渐为社会各界所重视。它的防治已成为社会公共医学问题[1]。对糖尿病人群的健康教育使其对糖尿病有充分的认识是保证实施严格代谢控制的基础。本文就国内社区医务人员在慢性疾病控制管理工作中,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为医院派救护车将患者接至医院救治,对照组为家人将患者送至医院救治,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死亡10例,窒息17例;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窒息3例。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情况的发生。

    作者:周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的30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A组),本组入选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同期选择30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B组)作为对照,本组入选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对两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对比的同时,评定其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本研究的所有入选患者中, A组入选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率94.00%,B组74.00%,两组对比后发现有差距(<0.05)。结论在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推行外科手术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方案效果突出,可推广。

    作者:蒲伟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

    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已经成为了糖尿病监控检测的标准诊断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早期的筛查和确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出现了很多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相关的文献和研究,并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对其方法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类,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和总结。

    作者:蒋园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内翻18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年来收治的18例子宫内翻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第三产程处理不当造成子宫内翻,1例手法复位还纳成功,3例切除子宫,1例误诊误治死亡;3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内翻均还纳成功;7例子宫粘膜下肌瘤造成子宫内翻自行复位1例,2例手术还纳复位,另4例中3例合并感染切除子宫;1例为子宫壁间肌瘤向宫腔生长,造成内翻并脱垂,感染、出血重,切除子宫;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并内翻误诊为粘膜下肌瘤,切除子宫;不明原因子宫内翻1例,因合并感染、出血,切除子宫。结论及时明确诊断是治疗子宫内翻的基础,尽快还纳内翻子宫、切除粘膜下肌留。翻出的时间越长,出血、感染程度越重,常导致切除子宫。

    作者:李焕灵;梁杰;叶丹;尧良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龄初产妇分娩前后的心里特点及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分娩前后的心里特点及护理在临床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63例高龄初产妇,设为观察组,根据其分娩前后的心理特点,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接诊的63例高龄初产妇,设为对照组,给予产妇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高龄初产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调查分娩后两组高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高龄初产妇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明显(<0.05)。两组高龄初产妇分娩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0.05)。结论通过对高龄初产妇心理特点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产妇分娩后的抑郁、焦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勉予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21例梗阻性性黄疸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护理方式及健康教育。结果与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不同的介入方式通过护理后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命周期。

    作者:李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化疗期间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126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在化疗期间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对策,在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全程实施舒适护理。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毒副反应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提高临床健康教育的有效率。

    作者:张静;冯莉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在护理记录中的重要性

    目的:主要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中所规定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当前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进行观察,并与自己的工作经验相结合,探究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在护理记录中的重要性。方法主要参考成熟的法律体系,明确在护理记录中证据意识的目的和意义,对护理记录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全面说明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在护理记录中的重要性。结果当前的护理记录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有记录不恰当、内容过于简单、记录与实际病情不符等。结论针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记录中的类似问题,相关的护理管理人员必须遵从法律进行深刻的思考,实施具体的管理措施,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与考核,并要求在平时的护理记录中严格根据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护理记录,通过相应的证据意识和法律来保护自己。

    作者:邓永红;袁爱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