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蜜;徐标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平顶山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9-2013年平顶山市流腮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流腮7 1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71/10万,无死亡病例.地区分布特点是以城市人群为主的湛河区(71.00/10万)、卫东区(58.93/10万)、新华区(37.16/10万)和舞钢市(35.22/10万)明显高于以农村人群为主的县(市).季节分布显示双峰特点,每年2月、8-9月病例较少,4-7月为主要发病高峰,11月至次年1月为第二个小高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2~9岁,年龄中位数为6.9岁;发病率、性别比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分类以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57.17%、22.58%和15.15%.结论 目前流腮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平顶山市中小学生、托幼儿童和未成年儿童健康的主要法定传染病之一,由此提示在近期应继续提高流腮疫苗接种率,切实加强流腮防控工作.
作者:赵国;魏海涛;赵华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2009-2012年风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风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通过《麻疹/风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发病集中在4-6月份;男女发病比为1.74∶1;15岁~组发病率高.共监测到孕妇风疹疑似病例8例.各年风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指标情况:48h内个案调查率分别为91.95%、85.90%、95.69%、99.34%;各年血清学检测结果≤7 d报告率分别为87.05%、81.01%、96.96%、97.46%;血标本采集率为80.43%.结论 哈尔滨市风疹病例高发人群已转向大年龄,多为15~20岁组人群.《麻疹/风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应用使风疹病例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特异性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范晨璐;徐红;高晓丽;李岩;姜立坤;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持续声门下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对某院综合ICU科室收治的20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V)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持续声门下引流组,对照组为常规气道护理,未行持续声门下引流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所得研究数据通过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试验组104例,VAP发生率为4.80%,对照组96例,VAP发生率为2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无差异的背景下,持续声门下引流可明显降低气囊上滞留物的下移,可以明显减少和延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杨红晓;徐翠莲;李桂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对我国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麻疹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实现并维持消除麻疹目标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于湘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武汉市宫颈癌与乳腺癌免费筛查质量控制模式,为将来“两癌”筛查的进一步推广实施积累经验.方法 从“两癌”筛查的技术、全过程的培训与督导、全覆盖的信息质控及精准检测报告的发放4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累计为202 067名农村妇女进行了“两癌”筛查,共对170 401名武汉市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共发现宫颈癌前病变764例、宫颈癌37例.共对197 072名武汉市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发现乳腺癌32例,检出率高于全国其他同类型筛查的地区.结论 加强对“两癌”筛查工作的质量控制,摸索出一条科学的质量控制模式可大大提高两癌筛查的成效.
作者:张雅琪;邱琳;周爱芬;陈忠;熊超;罗欣;张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HBV感染、饮酒及吸烟在原发性肝癌发病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以肝癌高发区广东顺德区为研究现场,选取3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病例组,306例正常者为对照组,运用相加模型分析HBV感染、饮酒及吸烟对原发性肝癌的交互作用.结果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HBV感染与饮酒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协同作用,协同效应指数为1.748;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为12.268;交互作用归因比为41.4%.HBV感染与吸烟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也有协同作用,协同效应指数为2.068;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为11.716;交互作用归因比为49.5%.结论 HBV感染与饮酒、HBV感染与吸烟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两者同时存在可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作者:廖玉宜;陈思东;黄芊芊;周成宇;莫海鹰;于新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行普外科全麻手术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2例.在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对干预组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3 mg/kg,对照组则注射生理盐水1 ml.比较拔管后5 min两组患者疼痛、躁动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各级别疼痛患者所占比例(46.78%)低于对照组(95.16%),躁动患者所占比例(25.81%)低于对照组(8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用于全麻术后患者,可以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缓解疼痛,对患者呼吸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也较低.
作者:金进宇;赵文城;彭峻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的骨代谢作用比较.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雌激素组(己烯雌酚,20 μg/kg.d)、去势+维生素K2(25mg/kg.d)组、去势+染料木黄酮(25 mg/kg.d)组,每组8只.饲养3个月后处死,进行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参数、血清骨钙素和尿脱氧吡啶啉含量的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小梁体积和密度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大,血清骨钙素和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明显增高;与去势组相比,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组骨小梁体积和密度增加,股骨骨密度无显著变化;维生素K2组骨小梁间隙减少,而染料木黄酮组无显著变化;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组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通过抑制骨吸收,减少去势大鼠骨小梁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但维生素K2可减少骨小梁间隙,而染料木黄酮无此作用.因此,维生素K2预防骨质疏松作用强于染料木黄酮.
作者:张月红;金宏;李培兵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长春市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为营养教育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44户居民970人进行家庭膳食调查,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比较,分析营养素摄入达标状况.结果 长春市居民每日人均能量摄入为2 212.78 kcal,占推荐摄入量(RNIs)的96.21%.蛋白质摄入量为46.42 g/d,占推荐摄入量(RNI)的77.37%,农村高于城区;脂肪摄入量为135.02 g/d,硫胺素和核黄素摄入量分别占RNIs的47.15%和63.57%;钙、磷、铁摄入量分别为161.90 mg/d、609.90 mg/d和8.49 mg/d,分别为RNIs的20.24%、87.13%和56.60%.城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来源以粮谷类为主,农村蛋白质、脂肪则以动物类为主.B1、B2硫胺素和Ca摄入量偏低.结论 长春市居民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基本满足人体需要,加强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预防营养相关疾病发病率上升,加强饮食指导是提高当前城乡居民营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李新;王丹;王瑞;池明;王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持续性血液滤过在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以期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某院急诊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共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共49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疗效的差别及治疗后血清中hs-CRP表达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和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hs-CR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性血液滤过,临床效果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hs-CRP的表达,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乡镇卫生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乡镇卫生院抗生素合理使用,以减少抗生素的耐药及肺结核病的误诊.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调查某市7个乡镇卫生院2010年肺部疾病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97.1%的患者使用了抗生素,使用时间中值为8.4 d.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率排列前4位的抗生素为头孢、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青霉素,且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人群4种抗生素的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肺部疾病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乡镇卫生院抗生素使用仍有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规范,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减少抗生素的耐药及肺结核病的误诊.
作者:王清;白静;骆春艳;刘晓俊;邓青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脱失情况,探讨与患者治疗脱失有关的危险因素,为提高贵州省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保持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贵州省所有在2010年1月1日前开诊的门诊进行普查,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数据资料,包括社会人口学情况、尿检、治疗及随访情况等,对19个因素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以确定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脱失的因素.结果 共有2 955名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纳入分析,性别(x2=49.749,P<0.001)、年龄(x2=70.003,P<0.001)、吸毒方式(x2=36.060,P<0.001)、治疗剂量(x2=105.598,P<0.001)、尿吗啡检结果(x2=167.165,P<0.001)、与家人关系(x2=1.785,P=0.410)对患者脱失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注射吸毒史、尿吗啡检测阳性、治疗剂量低等是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脱失的主要危险因素.美沙酮门诊应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治疗水平,建立有效的服药监督机制,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并给予患者后期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以提高患者的保持率.
作者:范磊;王涛;申莉梅;詹琳;杨梨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比较肾癌大直径的B超、CT测量值与病理测量值间的统计学差异,探讨此差异对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影响.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348例肾癌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者324例,回顾性分析肾癌大直径的B超、CT测量值及病理实测值,对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B超及CT测量的肾癌大直径值与病理实测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癌大直径的B超及CT测量值与病理实测值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以B超或者CT测量值作为保留肾单位应用指征标准的安全性良好.
作者:张涛;王玉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RASSF1A基因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的异常甲基化情况.方法 按照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72例乳腺癌患者和72例健康者外周血中的抑癌基因RASSF1A进行扩增,并进行焦磷酸测序,检测该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RASSF1A基因PM00104139CpG-2,CpG-5的甲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雌激素受体(ER)阴性阳性分组,PM00104139CpG-3的甲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ASSF1A各甲基位点与孕激素(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阳性分组以及病理组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疆乳腺癌患者RASSF1A基因位点2和3可能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位点,对早期乳腺癌的检测可能有意义.
作者:李莉;鲁英;欧江华;齐新;杨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脊髓背横断导致脊髓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下胸段脊髓背横断机械损伤模型诱导脊髓损伤,并根据处理情况分为4组:假手术组、损伤模型组、假手术+FK506组和损伤模型+FK506组,其中假手术+FK506组和损伤模型+FK506组于术后给予2 mg/kg FK506腹腔注射,1次/d,连续2周,其余两组均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BMS开场运动测试和横梁跑动实验分别检测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和运动协调能力;辐射热痛觉阈值检测检测对伤害刺激的反应速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脊髓的损伤面积;特异性荧光探针DHE染色观察病变局部脊髓的超氧阴离子水平;ELISA法检测病变局部脊髓的MDA、TNE-α水平和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病变局部脊髓的Lingo-1、GAP-43、Bcl-2及Bax水平.结果 相比于假手术组,损伤模型组的BMS主要评分、次级评分、横梁跑动得分、病变局部脊髓的SOD活性、GAP-43和Bcl-2水平均降低,后爪回缩时间、病变局部脊髓的损伤面积、超氧阴离子、MDA和TNF-α水平及Lingo-1和Bax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K506处理可改善脊髓背横断导致病变局部脊髓的以上异常症状,但仍与假手术组有差异;FK506处理对假手术组的以上指标均无影响.结论 FK506可改善脊髓背横断导致病变局部脊髓的损伤,降低炎症指标水平及氧化应激,可能与其抑制Lingo-1表达及降低凋亡水平有关.
作者:钱军;黄帅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现状,为农村民族地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抽取2个县3个乡镇8个村的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结果 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2.27%,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7,P>0.05);毛南族、布依族、水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38,P<0.05);不同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空巢老人、婚姻属性、年均经济收入的老年人的多种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慢性病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加强基层卫生队伍的慢性病宣教水平与指导能力,提高老年人对慢性病的防治知晓率,对保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林先燕;杨胜文;韦亚丽;周全湘;何绍前;韦学团;莫晓刚;杨香秀;陆兴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予以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血白细胞(WB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P敏感度为98.36%,WBC+ESR综合指标判断敏感度为34.43%,两种指标判断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03,P<0.01),即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前采用CRP指标判断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高于WBC+ESR综合指标判断.治疗后CRP敏感度为49.18%,WBC+ESR综合指标判断敏感度为0.33%,两种指标判断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04,P<0.01),即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后采用CRP指标判断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仍高于WBC+ESR综合指标判断.结论 CRP水平与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指导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C-反应蛋白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判断及疗效较血常规及ESR敏感有效,可作为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避免抗生素过早停用贻误病情,同样也增加了有效避免抗生素过度使用产生耐药性的方法.可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作者:戎军;方银 刊期: 2014年第18期
赫尔辛基出生队列研究历经数十年的长期随访,获得了一系列生命早期生长发育与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揭示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起因和早期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对该出生队列关于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起源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我国开展大型出生队列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作者:孙丽;许韶君;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护士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3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护士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结果 护士的情绪智力总分为(120.667±16.011)分.主观幸福感总分为(69.449±11.064),低于常模(P<0.01).情绪智力及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月收入及情绪运用、情绪知觉、对自己情绪评价能解释主观幸福感总变异的30.5%.结论 护士情绪智力呈较高水平,主观幸福感处较低水平.情绪智力水平高者,主观幸福感高.因此,提升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应注重其情绪智力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瑞芹;孙翠勇;张金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84例ICU中呼吸机相关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体培养,并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3株,占86.4%,革兰阳性菌16株,占10.4%,真菌5株,占3.2%;前5位致病菌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检出的病原体药敏试验均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提示临床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
作者:刘竹;安寒;黄琼华;李俪华;邓小华;刘洪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