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香
目的研究和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CT检查在肾上腺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共69例,在他们手术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CT检查,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CT检查的结果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4.2%,明显高于对照组73.9%的定性诊断符合率,<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定位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2%和97.1%,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肾上腺肿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CT检查具有较高的肿瘤定位诊断符合率和定性诊断符合率,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定位诊断率较高,因此临床上可以将两种检查方式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佐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意识障碍患者常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43例急性意识障碍患者的病因及诊治方法。结果死亡病例16例,其中以深昏迷、GSC评分<5分的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急性意识障碍是常见的危急重症,病因多样,涉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急诊科医师接诊后,结合患者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尽快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作者:朱国新;刘印华;李涓涓;全凌云;张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组(观察组)和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组(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心功能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术后LVEDD、LVESD以及LVE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心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蒙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总结了60例老年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技巧和方法,分析了临床护理的对策和方法,认为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早期病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诱发肺性脑病的感染机率,对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医治护理疗效,降低病死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肠梗阻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王金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8年~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胃癌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8例)与研究组(42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86%比对照组68.97%高(<0.05)。结论胃癌化疗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钱淑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课程重视的程度还不够。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可以通过采取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巩固预防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并加强对预防医学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作者:王秋芳;纪颖;王俊亚;张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粘膜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放疗及护理7 w后,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期间,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减少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周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方式对伴I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治疗疗效。方法选取伴I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8例,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单纯减压方法,实验组39例患者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不良症状出现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及对照组腿痛、腰痛VAS评分和滑脱率比较其差异不显著,术后1年对照组腰腿痛评分和滑脱率比实验组明显要差。结论对伴I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疗法近期效果不如单纯减压方法,但远期疗效明显比单纯减压治疗方法好。
作者:苏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膀胱癌(bladder cancer)是泌尿外科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高复发率及高进展率使其成为实体肿瘤中总体花费多的肿瘤之一。 microRNA是一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调控多种生物活动进程中到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microRNA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将对micro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任一(综述);肖明朝;何卫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中的基础核心学科,也是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康复、药学等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教学意义下,分析不同的医学专业实施组织学和胚胎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工作。
作者:刘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采用不同的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所能够体现出的临床医学价值。方法选取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收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后选取本院体检的90例健康人员,设定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检验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很多的血液指标和患者的临床病理具有较为深入的联系,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指标来作为治疗的依据。
作者:刘淑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彩色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8例(416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直接眼镜眼底检查,同时散瞳之后行眼底镜与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对患者的病变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使用彩色眼底照相诊断视网膜病变检出率要高于直接眼底镜检查,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0.05);尤其是病程<10年的患者,使用彩色眼底照相诊断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眼底镜检查,差异显著(<0.05)。结论应用彩色眼底照相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较高,为指导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志茹;谢建宏;陈明月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敏使朗治疗中老年患者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的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40例运用电针联合口服敏使朗,单用电针和单独口服敏使朗两个对照组各4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0%,电针对照组有效率65.00%,口服敏使朗对照组有效率62.5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电针联合敏使朗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望;黄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应用于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胸外科实习生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理论课考试成绩和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情况。结果观察组理论课考试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自我调节能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应用于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显著,能在不影响理论成绩的同时,提高各方面能力,开发自身潜能,增强学习兴趣。
作者:刘瑜;谢德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两种穿刺手法在老年患者桡动脉穿刺中的成功率。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需采集动脉血标本的老年患者分成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一种根据老年患者桡动脉的特点,采取的新的定位方法进行桡动脉穿刺,即三指并列法。对照组选择临床经典穿刺方法。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0.05),反复穿刺几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采血采用三指并列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反复穿刺几率低于对照组并能减轻患者疼痛,是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邢银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否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硬化同时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中分别在镜检同时活检钳钳取胃窦部粘膜行尿素酶检测HP,从而得到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其幽门螺杆菌阳性71%,而肝硬化无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阳性20%。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结论由此证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更容易诱发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并长期定植于胃粘膜,增加胃粘膜出血风险,从而增加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后上消化道的出血率。
作者:陈劲频;张文辉;金波;马雪梅;刘博;李捍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干眼症通过泪道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干眼症患者,采用泪道栓塞术治疗,分析其治疗前后的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I试验(STI),以及治疗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中显效为82.5%,有效率为17.5%;治疗后BUT显著增长,STI指数显著提升,FL评分显著下降,<0.05;并发症发生率为7.5%。结论干眼症通过泪道栓塞术治疗可以保证治疗效果,快速改善相关指标,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有保证。
作者:易从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麻醉治疗的对比。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碧兰麻麻醉;给予对照组利多卡因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6.08%(49/51);对照组麻醉有效率为84.31%(43/51),同时观察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2/51);对照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6/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碧兰麻进行有效麻醉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较少,效果优于利多卡因麻醉,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葛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5%)显著高于常规组(81.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且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唐轩;李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