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王小东;薛改琴

关键词:超声,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病理
摘要: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109个病灶)资料,包括化疗前的超声检查、经超声引导下活检病理结果以及术前超声再检查和术后病理资料。总结乳腺癌病灶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等级)变化,同时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的102个病灶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大小及血流等级可进行对比分析,93个病灶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声像图特征(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可进行对比分析。①大小变化:102个病灶大切面两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4%病灶体积缩小,11.8%体积增大,8.8%病灶消失。②分组比较疗效:依据病灶大径线分为四组(≤2cm组、2~3组、3~4组、大于4cm组),有效率依次为57.1%、50%、55.6%、57.71%,四组病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声像图特征变化:病灶新辅助化疗前后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无明显变化。④血流等级变化:依据RECIST1.1标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病灶血流等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化疗后血流等级较化疗前下极,化疗前以2、3级为主,化疗后以0、1级。无效组病灶血流等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血流等级无差异,以2、3级为主。⑤病灶新辅助化疗后超声与术后大体病理比较(病灶是否具体、可测量比较):71.6%病灶化疗后超声和术后大体病理一致,28.4%病灶化疗后超声与术后病理不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分析大小、血流等级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优化急诊流程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流程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8)与观察组(48),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流程,对比两组急诊停留时间以及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流程,能缩短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确保患者成功救治。

    作者:于占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防治对放射性猛性龋患者口腔健康行为影响的分析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性猛性龋患者口腔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46例鼻咽癌初次放射治疗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调查问卷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对调查的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鼻咽癌初次放射治疗的患者口腔卫生知晓率相对较低,不能满足自我保健需求,经口腔综合防治及口腔卫生宣教后,口腔健康知晓率有较大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口腔卫生宣教前后健康知晓率比较约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综合防治及卫生宣教可以提高患者对口腔健康知晓率,增强患者口腔自我维护能力,积极防范放射性猛性龋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唐继伟;陈燕;蒋榕林;李民冬;韦艺;卢其芳;钟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例CT增强检查时造影剂致哮喘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

    对1例CT增强检查时造影剂致哮喘患者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检查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充分准备;检查中严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果断启动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应急预案;检查后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支持。成功的抢救了患者的生命,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顺碧;吴若男;梅现红;李保兰;黄显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的皮肤状态分类指标研究

    目的在中医体质辨识中探讨通过量化的皮肤指标分析不同体质营卫防御功能。方法对1350例受试者按体质分为九型,按年龄分为五组,采用非创伤性检测采集了皮肤酸碱度、表皮含水量和经表皮失水率。结果各型体质间酸碱度均无明显差异(>0.05);阴虚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之间及与其和平质之间皮肤水分和经表皮失水率(TEWL)未出现明显差异(>0.05);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之间皮肤水分和经表皮失水率(TEWL)虽未出现明显差异(>0.05),但均明显高于和平质(<0.05);痰湿质皮肤水分和经表皮失水率(TEWL)则明显高于和平质和所有其它体质(<0.05)。结论皮肤酸碱度、表皮含水量和经表皮失水率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分析各型体质邪正虚实变化。

    作者:王海俊;王宇红;李惠仙;施春香;谈益妹;周萍;王学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手机智能终端的信息化应用,助力医院管理层决策

    依托集团化医院各信息系统平台搭建数据仓库,借助VPDN(虚拟专用拨号)组网技术,实现医院主要经济运行分析、医疗质量管理等重要业务数据在手机终端上高速、高效和多维度、多层次的展现。管理层能够随时、随地、随身了解医院动态,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时调整医院经营策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竞争力。

    作者:胡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远方教授从三焦辨证论治慢性肾炎浅议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病,病势缠绵,迁延难愈。远方教授从三焦辨证入手,运用宣肺、健脾、补肾疏理三焦治疗方法,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治疗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或血尿等,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飞飞;远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LMHFV治疗骨质疏松及骨折的机制

    将机械刺激应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低强度高频率振动(LMHFV)在促进成骨等方面有较理想的效果,特别是针对骨质疏松、骨折后的处理等较常规的药物治疗有明显优势。大量的体内、外实验及临床调查逐渐揭示了LMHFV影响成骨的部分机制,但因各类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关于LMHFV的研究,重点总结了其刺激成骨的几个主流学说,并指出了现有研究及其结果的盲点和发展空间,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做铺垫并提供新思路。

    作者:龙虎成;葛建华;鲁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72例

    目的对糖尿病足病的X线、CT及MRI影响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为患者后期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共72例,根据不同影像表现将其均分成三组,每组各自24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采用X线进行诊断检查;B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检查,C组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检查,对比分析三组患者采用不同影像检查的表现。结果对糖尿病性足病患者采用不同影像方式检查后,其结果显示:A组患者检查出骨质疏松者11例,关节旁皮质骨缺损者10例,神经性骨关节病2例,1例患者经X线平片检车未发现异常状况;B组患者检查出患者有血管壁钙化现象明显优于A组患者,此外MRI检查能够发现患者软组织水肿、骨髓炎、神经性骨关节病变及血管改变情况。结论在为糖尿病性足病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时,X线平片能够对患者的病状进行诊断,CT扫描检查能够更加清晰观察到患者下肢及足部血管壁钙化状况,而MRI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细微解剖结构,提高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糖尿病性足病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影像检查。

    作者:苗苗;卫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融入细节管理模式的路径及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消毒供应室融入细节管理模式,随机选取我院6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依次于细节管理前后展开问卷调查,对比60例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度及工作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医院消毒供应室融入细节管理模式后,临床满意度达94.65%,相比细节管模式实施前81.77%的临床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且细节管理模式实施后,科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错误意识评分相比细节管理实施前存在显著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时期于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开展中,着力推行细节管理工作,可有效强化科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及科室消毒工作质量同时,进一步强化临床医护人员对科室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顾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特需病房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在产科特需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产科特需病房开展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选择住院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满意度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细的治疗及护理对母婴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鲍旭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脑梗死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人群45例为对照组,对研究中所有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尿酸进行检测,并且对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D-二聚体含量与血尿酸的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尿酸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高趋势(<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尿酸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能够及时判断患者的脑梗死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粘膜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放疗及护理7 w后,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期间,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减少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周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140例老年手术患者是2013年7月~2015年7月这一时期内由我院收治的,将这140例患者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两组,每组各70例,对瑞芬太尼组的患者在手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静脉全身麻醉,对芬太尼组的患者在手术中采用芬太尼进行静脉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瑞芬太尼组患者的心率明显比芬太尼组患者慢,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瑞芬太尼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明显比芬太尼组患者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瑞芬太尼组患者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比芬太尼组患者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静脉全身麻醉的效果和性能要优于芬太尼,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魏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胸外科临床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目的研究分析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应用于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胸外科实习生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理论课考试成绩和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情况。结果观察组理论课考试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自我调节能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应用于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显著,能在不影响理论成绩的同时,提高各方面能力,开发自身潜能,增强学习兴趣。

    作者:刘瑜;谢德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一起由误食天南星籽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目的探讨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对食用天南星花籽的学生和周围学生、老师进行调查,对剩余的天南星花籽进行辩认。结果此次调查共调查了58人,其中42人中毒,中毒学生均食用过天南星花籽。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确认为误食天南星花籽中毒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学生食物安全教育,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作者:陈碧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的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医院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优化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注射室工作人员和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2015年1月两个时间段。我院于2013年6月起实施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优化措施。比较两段时间内患者满意度。结果2012年1月~2013年1月患者满意度95.80%,2014年1月~2015年1月患者满意度99.00%满意度统计差异具有临床指导意义(<0.05)。结论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改善医患和医护关系。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院药房药品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我院西药房药品差错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药房药品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相应的对策。结果医院药房药品差错涉及到药品包装、药品规格、剂型、药品质量等方面,为预防和减少医院药房药品差错的发生,应从制度、人员、药品审核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加强。结论医院药房药品差错存在与医院药房工作的各个环节,医院应加强管理,防止医院药房药品差错的发生。

    作者:谷晓颖;许伟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结肠镜下对肠息肉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结肠镜下对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肠息肉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2.2%(37/4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1/4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6/4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肠息肉患者而言,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其效果优于高频电切术,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且治疗效果好,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顾圆;董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优势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及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呕吐及中枢性偏瘫为主(43.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16~30分为主(60.0%);出血位置以基底节为主(51.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荐。

    作者:郭光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膝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优良情况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38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度92.6%(50/54);对照组满意22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77.3%(34/44),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2.6%比对照组77.3%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曾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