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手机智能终端的信息化应用,助力医院管理层决策

胡俊

关键词:手机智能, VPDN, 管理层, 决策
摘要:依托集团化医院各信息系统平台搭建数据仓库,借助VPDN(虚拟专用拨号)组网技术,实现医院主要经济运行分析、医疗质量管理等重要业务数据在手机终端上高速、高效和多维度、多层次的展现。管理层能够随时、随地、随身了解医院动态,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时调整医院经营策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竞争力。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临床应用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育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护生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关键环节。这一时期护生除了要学习相关理论与技术外,还要历经角色社会化的过程[1]。医院是临床护理实习的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为了能够培养出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护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而PBL教学方法使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再融入人文关怀,使护理实习生能增加主人翁意识,投入情感,激发主动工作意识,热爱护理事业,这才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佳途径,笔者就PBL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惠珂;刘凌华;张秋丽;赵改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ICU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ICU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ICU使用呼吸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在ICU呼吸机使用患者中能够有效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李莲菊;彭树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5%)显著高于常规组(81.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且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唐轩;李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对胰腺炎患者心理的影响评价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胰腺炎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SAP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性,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综合护理,比较采用症状自评-90量表两组心理健康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且评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综合护理对缓解SAP患者焦虑、抑郁、恐惧情绪,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提高患者不良心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欧阳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灌流对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性治疗,其中对一组患者实施血液灌流治疗,这组患者为观察组,而另一组未进行血液灌流的则为对照组。结果经过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观察组CHE水平有明显回升,而其他相关数据与对照组相比也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同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用药量。结论经过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金亮;罗建芬;余庆华;何小欢;谢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膏药外敷及理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配合静滴丁咯地尔,治疗组予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后2w回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2w回访,治疗组痊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47.5%,存在显著差异(<0.01),治疗组无效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7.5%,存在显著差异(<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大觉;肖亚;许峰标;王钿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时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共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0.05。结论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研究及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成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其中研究组选择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5.0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75%,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就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有针对性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且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杨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通过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副反应情况、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1.96±0.69)d、(3.37±1.38)d,(2.02±1.04)d、(4.04±1.6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儿在治疗中,均没有显著的副反应情况。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通过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姜红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护理方法及效果,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杨晓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1)及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有利于控制患者疼痛,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身心疼痛,患者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0.05;在术后并发症率上,观察组各项均少于对照组,<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阑尾炎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甘水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根据应用治疗方法区别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30例,其中观察A组患者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B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心功能相关指标情况。结果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性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A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观察B组患者60%,差异具有显著性,<0.05;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和PH值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A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PaCO2和PH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0.05;观察B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和PaCO2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组间比较,观察A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和PH改善程度均明显大于观察B组患者,差异显著,<0.05。结论针对ICU重症心力衰竭,临床上进行积极有效的有创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管理组和常规组,管理组采取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常规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管理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管理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了解,使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金凤;娄晓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常规生化检验中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生化检验中应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为疾病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住院部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冠心病、高血压及脑梗死患者各60例为研究组,抽取相同时间段来院体检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应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0.05)。比较冠心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数值,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患者和脑梗死患者(<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高血压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冠心病患者体内含量有显著差异,可用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病情分析。

    作者:黄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谱技术在临床常见呼吸道病原菌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质谱(mass spectrometry)技术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电荷-质量比)的分析方法,可用来分析同位素、元素成分及有机物构造等。质谱仪早的临床应用主要在于检测一些生物标记物以帮助诊断癌症和遗传疾病等。20世纪80年代,日本岛津公司的田中耕一发明了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MALDI)技术,使得质谱能够检测生物大分子[1,2],该发明在2002年荣获诺贝尔奖。质谱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用蛋白质指纹图谱鉴定微生物的基础,通过检测未知微生物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并与质谱图数据库中特征性谱图进行比对,从而对待测微生物进行快速鉴定。由于测定的图谱中主要的分子离子峰为菌体内高丰度,且表达稳定、进化保守的核糖体蛋白,因而此法不但鉴定结果精确度高,且能借助聚类剖析获取微生物间的进化与亲缘关系。

    作者:倪丽丽;陈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联合应用安宫降压丸治疗初发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究安宫降压丸联合常规高血压治疗应用于初发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初发患者共80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高血压临床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高血压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安宫降压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样本治疗满意率为85.0%,对照组样本治疗满意率为67.5%。研究组样本经治疗,效果显著16例,有效19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样本经治疗,效果显著14例,有效15例,本组样本治疗有效率为72.5%。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即研究组样本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样本临床疗效。结论安宫降压丸在初发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曾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这个时间段内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将这些患者列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3.3%,对照组为7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1]。结论研究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的负担,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恢复。

    作者:晏毅杰;余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应用研究

    发育支持护理模式是鼓励帮助护理人员、早产儿家长在住院期间、出院后为早产儿提供有效照护的照护的一种模式,旨在通过评估、改善早产儿物理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正确实施发育护理行为促进早产儿发育,改善患儿预后,提高人口素质。本文就其相关概念、实施方法、作用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世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我院的76例患者进行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5。结论人性化护理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应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