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应用研究

李世玲

关键词:早产儿, 发育支持护理, 应用进展
摘要:发育支持护理模式是鼓励帮助护理人员、早产儿家长在住院期间、出院后为早产儿提供有效照护的照护的一种模式,旨在通过评估、改善早产儿物理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正确实施发育护理行为促进早产儿发育,改善患儿预后,提高人口素质。本文就其相关概念、实施方法、作用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成功19例,治疗失败13例,治疗成功率为59.4%;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成功26例,治疗失败6例,治疗成功率为81.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申进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当今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了解我市基层医院手术室,重点结合我院手术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其防范措施准。结果资料显示,当今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突出的风险因素为:人力资源不稳定、护士工作满意度低、绩效考核的运用、专科护士的缺乏。结论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相对较多,间接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因此,探讨其防范措施,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室危险事件发生。

    作者:詹水连;陈美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跟骨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跟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我院自2012年8月~2014年10月接收并诊治的跟骨痛患者135例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中药外敷进行治疗。治疗15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71.6%,中西药结合治疗跟骨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3%(7/68)、22.4%(15/67),且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0.05)。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在此基础上对跟骨痛患者加用自拟中药处方外敷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足跟疼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且复发率较低,该思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谈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消毒供应室是从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每天要回收大量的污染器械,工作人员面临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职业危害因素,本文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

    作者:蒋玲华;张庆美;罗燕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6例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其中有1例死亡,其他4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之后获得痊愈;4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在经过积极的治疗之后病情好转。其他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行血管内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预防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丽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109个病灶)资料,包括化疗前的超声检查、经超声引导下活检病理结果以及术前超声再检查和术后病理资料。总结乳腺癌病灶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等级)变化,同时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的102个病灶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大小及血流等级可进行对比分析,93个病灶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声像图特征(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可进行对比分析。①大小变化:102个病灶大切面两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4%病灶体积缩小,11.8%体积增大,8.8%病灶消失。②分组比较疗效:依据病灶大径线分为四组(≤2cm组、2~3组、3~4组、大于4cm组),有效率依次为57.1%、50%、55.6%、57.71%,四组病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声像图特征变化:病灶新辅助化疗前后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无明显变化。④血流等级变化:依据RECIST1.1标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病灶血流等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化疗后血流等级较化疗前下极,化疗前以2、3级为主,化疗后以0、1级。无效组病灶血流等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血流等级无差异,以2、3级为主。⑤病灶新辅助化疗后超声与术后大体病理比较(病灶是否具体、可测量比较):71.6%病灶化疗后超声和术后大体病理一致,28.4%病灶化疗后超声与术后病理不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分析大小、血流等级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

    作者:王小东;薛改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月经不调与痛经的治疗与保健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对月经不调和痛经的治疗措施与保健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月经不调和40例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月经不调患者和40例痛经患者通过相应的治疗和保健措施进行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月经不调和痛经患者采取有针对性、及时有效的治疗,做好保健工作,可改善患者生理健康状况。

    作者:余雁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臭氧加玻璃酸钠注射液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臭氧加玻璃酸钠注射液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120例分为A,B两组各60例。 A组用臭氧加玻璃酸钠注射,使用医疗臭氧关节内注射,1w后对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1w后再用医用臭氧膝关节注射,这两种药物可以交替使用;B组是封闭组。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6注入0.1g和1mg维生素B12注射+地塞米松注射5毫克关节内注射治疗。结果医用臭氧加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内注射组:治愈35例,显效15例,好转10例。1年复发率分别为12%、封闭组:治愈15例,好转20例,无15例,1年复发率分别为50%。结论医用臭氧加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关节显然比封闭组复发率低、臭氧加玻璃酸钠注射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膝关节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珉;何雅楠;仝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例外伤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

    目的探究高坠伤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员例高处坠落伤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主动脉瓣左冠瓣毁损严重,右冠瓣穿孔,以关闭不全为主,予以切除自身主动脉瓣,置换17号Carbomedics主动脉瓣,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高坠伤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不常见,既需尽早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诊断,及时使用针对致病菌的敏感抗生素,如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需在病情稳定条件下,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或修补对于严重的瓣膜损害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作者:赵殿伟;杨国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60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60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相关的抢救与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在经过及时的抢救与后期优质护理,痊愈患者40例、好转18例、无效死亡2例,本次抢救成功率为96.7%。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而言,提高医务人员抢救与护理的水平,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方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提肛运动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与护理研究

    目的评估提肛运动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例):对照组(A组)和干预组(B组)。入:2w,记录患者便秘发生率,排便困难、排便不净、肛门直肠阻塞感等便秘症状,和焦虑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结果干预组便秘、排便困难、排便不净、肛门和直肠阻塞感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0.05),干预组的焦虑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提肛运动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淑琴;张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对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前实施健康宣教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健康宣教应用于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常规护理,干预组术前实施全面、系统的阶段性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普及度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实施术前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普及度,减轻心理负担,改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新形势下广西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

    自《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颁布实施,有力的推动了广西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服务工作,但依然存在档案信息服务利用观念落后,基础工作薄弱,信息利用服务效率低下,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作者:吴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并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检查成功的患者共计113例;共计77例患者的冠状动脉各支存在病变,其中共计61例属于冠状动脉狭窄,共计80支,本组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中,共计2例患者的其他冠脉分支出现程度各异的再狭窄现象;本组行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的10例患者中,共计2例出现再狭窄情况;本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3例患者中,共计2例出现闭塞现象;检出心肌桥的患者共计5例;检出斑块的患者共计50例,合80处。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可以有效地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支架术等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可推广。

    作者:陈巍;杨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支出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较短,结果有统计学差异(<0.05);治疗组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0.05);治疗组的治疗支出费用较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症状复发率较对照明显降低(<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费用支出少、症状复发率低、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粘膜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放疗及护理7 w后,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期间,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减少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周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5例陈旧性腹膜后血肿低场磁共振诊断体会

    目的研究探讨低场磁共振诊断陈旧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陈旧性腹膜后血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对其磁共振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所有患者低场磁共振诊断见疼痛处对应位置有明显的不规则占位表现,其中位于左侧肾上腺区域的有2例,位于腰大肌旁的患者有3例,肿块的T1WI信号均与肌肉信号相等,而T2WI信号则稍高或高于肌肉信号,STIR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块边界都比较清晰,但部分肿块周边有环形强化表现,部分则未见强化,并能明显观察到左侧肾脏或者腰大肌受压表现。结论通过低场磁共振扫描均明确发现陈旧性腹膜后血肿,不仅可以清晰观察到血肿的形态,还能对腹膜后相关结构的受压、移位、改变等进行有效判断。

    作者:李博鑫;杨俊辉;闫荣;唐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麻醉治疗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麻醉治疗的对比。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碧兰麻麻醉;给予对照组利多卡因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6.08%(49/51);对照组麻醉有效率为84.31%(43/51),同时观察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2/51);对照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6/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碧兰麻进行有效麻醉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较少,效果优于利多卡因麻醉,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葛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探究。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患者98例,分析其各项临床治疗资料,综合评估术后疗效情况。结果手术前、后,98例患者纯音测听的结果有显著变化,对比检测均值得出:=5.67,<0.05,这表明手术治疗降低了患者的纯音气导听阈数值。术后第6个月,有74例听力提高,有效率占75.51%(74/98)。此外,出现10例并发症患者,占10.20%,经有效处理后,均被消除。结论将手术方法运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较好疗效,且副反应小,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文妍;王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股沟疝通过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通过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运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45%,<0.05;在术后复发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22.5%,<0.05;在术后疼痛评分上,观察组为(3.8±0.9)分,对照组为(6.7±0.7)分,<0.05。结论腹股沟疝通过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以加快治疗和恢复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作者:袁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