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优势临床观察

郭光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特点, 微创治疗, 优势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及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呕吐及中枢性偏瘫为主(43.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16~30分为主(60.0%);出血位置以基底节为主(51.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荐。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外伤后脑梗塞的诊治

    目的对颅脑外伤脑梗塞的诊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例颅脑外伤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原因死亡源例,1源例均成活,其中,植物状态生存1例,重残2例,中残源例,恢复良好苑例,随访4个月~4年,植物状态生存1例2个月后死亡,其余14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外伤性脑梗塞致死率比较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也是提高疗效有效保证。

    作者:姜美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6例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其中有1例死亡,其他4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之后获得痊愈;4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在经过积极的治疗之后病情好转。其他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行血管内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预防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丽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儿烧伤并发惊厥50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烧伤并发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本组45例治愈,5例死亡。惊厥时间在1min内控制者42例,在2~4min控制者5例,3例惊厥反复发作6~11h,随烧伤病情好转症状消失,2例死于败血症所致中毒性脑炎。结论在正确处理烧伤创面的同时,及时抗休克、抗感染治疗,预防高热,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可有效防治小儿烧伤惊厥。

    作者:张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哮喘的常见治疗药物与临床护理对策

    本文通过探讨哮喘的常见治疗药物与临床护理对策,患者做到科学正确的药物防治,对各环节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体质,从而减少哮喘发作频率。

    作者:乔红;王永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内科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内科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胸腔积液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常规生化检查、细胞学或生物学检查方法无法准确判断病因,通过局麻下内科胸腔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其胸膜异常表现进行观察,并钳取病变组织实施病理诊断。结果68例患者中经内科胸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的有62例,确诊率达91.2%,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所占比例高,为55.9%。所有患者在内科胸腔镜手术过程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有胸痛、咳嗽、胸闷等主要表现,分别占32.4%、29.4%、25.0%,部分实施胸膜固定术的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伤口疼痛,经止痛处理后缓解。结论采用内科胸腔镜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不仅确诊率高,而且可以对部分胸膜疾病进行治疗,创伤小、出血量少、能有效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冷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和5-Fu对肝癌的凋亡影响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Epirubicin)及联合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观察上述药物单药应用、两药及三药同时或序贯联合应用对细胞HepG2生长的影响,评价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单药应用、两药联合及三药联合应用均对HepG2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0.05);两药联合应用均优于各自单药的抑制效果,5-FU联合L-OHP弱于5-FU或L-OHP与表柔比星联合的抑制效果(<0.05),由L-OHP到5-FU小剂量序贯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三药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两药联合(<0.05),由表柔比星+L-OHP到表柔比星+5-FU的序贯联合应用与三药同步联合应用无显著性差异(>0.05),但由表柔比星+5-FU到表柔比星+L-OHP序贯应用时明显低于三药同步应用的效果(<0.05),且三药全量及半量联合应用效果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表柔比星+L-OHP序贯到+5-FU的联合应用具有高效协同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

    作者:曹园园;李青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对性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8年~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胃癌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8例)与研究组(42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86%比对照组68.97%高(<0.05)。结论胃癌化疗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钱淑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共计84例。采取随机数字分表法,将8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运用综合护理,有利于术后病情的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80例社区老年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老年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从社区中随机选取180例患有支气管哮喘并并发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90例,进行常规抗喘治疗,观察组90例,在常规抗喘治疗基础上在应用痰热清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肺部感染克雷伯菌的几率高(47.2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社区中,老年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主要为克雷伯菌感染,常规抗喘治疗联合痰热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明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目的探究对进展性脑血栓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4年4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06例进展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临床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23%,而对照组的为83.02%,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 d神经功能的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治疗后的第7 d和第14 d神经功能的评分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好;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是(15.73±2.16)s,对照组患者为(13.64±0.72)s,研究组明显长于对照组(<0.05);不良反应研究明显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在治疗进展性脑血栓上,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脑部的微循环,减少脑细胞的坏死情况,不良反应也相应更少,具有很明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邓秀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药剂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在医学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药剂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对实验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想方设法提高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律海峡;董若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检测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2例血糖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检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观察组hs-CRP、TG、TC、LDL-C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水平均呈异常表达,定期测定hs-CRP和血脂浓度,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2型糖尿病。

    作者:郑素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72例

    目的对糖尿病足病的X线、CT及MRI影响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为患者后期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共72例,根据不同影像表现将其均分成三组,每组各自24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采用X线进行诊断检查;B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检查,C组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检查,对比分析三组患者采用不同影像检查的表现。结果对糖尿病性足病患者采用不同影像方式检查后,其结果显示:A组患者检查出骨质疏松者11例,关节旁皮质骨缺损者10例,神经性骨关节病2例,1例患者经X线平片检车未发现异常状况;B组患者检查出患者有血管壁钙化现象明显优于A组患者,此外MRI检查能够发现患者软组织水肿、骨髓炎、神经性骨关节病变及血管改变情况。结论在为糖尿病性足病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时,X线平片能够对患者的病状进行诊断,CT扫描检查能够更加清晰观察到患者下肢及足部血管壁钙化状况,而MRI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细微解剖结构,提高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糖尿病性足病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影像检查。

    作者:苗苗;卫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护理概要

    目的探讨对经皮椎间孔镜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85例腰推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及功能恢复锻炼的指导等情况。结果95%以上(81/85)的患者恢复效果良好,无明显的后遗症和并发症。结论采取合理的综合护理方式对经皮椎间孔镜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的身心全面康复有利。

    作者:杨林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保留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索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的固定方法,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留置针用3M自粘弹性绷带固定。对照组用普通胶布、纸壳或夹板固定。观察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实验组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用3M自粘弹性绷带固定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舒适,留置时间长,且外表平整简洁,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国花;刘世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观察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诊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糖尿病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血糖控制具有很大的作用,也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李永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手术患者84例,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4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注意事项告知、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住院期间,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手术之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孙敏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文献研究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明确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证候分型,了解现代医家临床治疗思路、应用方药等,突显出中医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上的独特优势。

    作者:肖靖;周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取埃索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0.05,且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阴转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通过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

    作者:程雪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两组均实施相同的基础治疗,在护理方面,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规律用药、合理运动、监测血压、监测血糖、定期复查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PG、2h-PG、HbA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何久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