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真红
目的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96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6例)和疼痛护理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并比较。结果疼痛护理组患者的术后24 h痛觉评分、术后5 h内排便时平均痛觉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并且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疼痛护理应用于混合痔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临床技能培养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搞好医学操作实验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形势所趋,是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和高素质医学生培养的需要,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推广,理应纳入新世纪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中,本文阐述了以模式化的腹腔镜操作虚拟培训系统的教学过程。实践发现,该系统为临床医生和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反复实践的平台,在微创外科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程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9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39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护理前,<0.05;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行心理干预护理,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保证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郝庆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异物临床治疗方法,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胸段食管异物患者19例。保守治疗1例,18例手术患者中2例术中借助内镜定位,经胸部切口行食管异物探查,经口异物取出术。16例患者行经胸食管异物取出术+纵隔、胸腔引流术。结果1例胸段食管异物保守患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2例手术患者因术后纵隔感染、胸腔感染,致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胸段食物异物临床治疗应综合患者病情考虑制定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指证的掌握、围手术期的治疗等综合因素均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何开明;戴天阳;宋琦;胡智;张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我国众多的食管癌研究人员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食管癌的防治工作总体上仍未达到能够令人满意的程度。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2008年度全世界的67亿人口中新发食管癌患者48.2万例,发病率是7.0/10万,是全部恶性肿瘤的第9位;死亡病例40.7万,死亡率为5.8/10万,居第8位。中国13亿人新发食管癌患者25.9万例,发病率是16.7/10万,居我国各类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病例21.1万,死亡率13.4/10万,居我国第4位。按性别统计,我国男性的发病率居各类恶性肿瘤的第4位,女性居我国的第7位,而死亡率男女均居第4位[2]。我国的食管癌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两种类型,其中以鳞癌居多。食管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尽管多年来食管癌的治疗己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约为5%~31.6%,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准确的术前分期,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缺乏可靠的依据,有研究显示约60%的病例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存在一定的差距[3]。因此精确评估食管癌临床分期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目前用于评估食管癌临床分期的检查方法较少,CT作为一种评价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常用,因此本文主要就CT在评价食管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作者:王志宏;杨洋;张春敭;吴恺;吴彬;赵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5种中药制剂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保存的新鲜活检胃黏膜标本作为实验材料,培养幽门螺杆菌群,制作细菌悬液,制备40、50、55mg/ml的黄连、黄芪健中汤、逍。汤、枳实、紫草中药制剂,记录菌群存活情况和中药的灭菌率。结果一定浓度的黄连、黄芪健中汤和枳实可有效灭杀幽门螺杆菌,可将幽门螺杆菌的菌落数从107CFU/ml降至106CFU/ml,黄连该浓度在在40~50mg/ml之间,黄芪健中汤和枳实的该浓度在50~55mg/ml之间,逍。汤和紫草的灭菌效果随着中药制剂的浓度增大而增强;黄连的杀菌作用理想,50~55mg/ml黄连灭杀幽门螺杆菌的杀菌率达99.00%,而枳实、黄芪健中汤的杀菌功效次之。结论黄连的杀菌作用强,其次为枳实、黄芪健中汤、紫草、逍。汤。
作者:杨春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治疗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诊所收治的老年咳嗽变异哮喘患者120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酮替芬治疗,该组为对照组(60例),在酮替芬治疗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的一组为观察组(60例),针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以及呼气峰流速(PEF)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进行治疗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安全可靠,因此值得广泛的在临床中应用,并且大力的推广。
作者:李福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32例肺结核患者中的运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共32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6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常规化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优质护理,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2w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一定的比较分析,观察组16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之后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0.05。结论使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花费的费用,提升手术治疗的满意度,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降低手术的复发。
作者:万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并分析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儿科门诊2015年1月~11月每月第一个完整星期的处方共计1100张,对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茵药物使用率43.18%。其中静脉给药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58.43%,口服给药仅占41.57%。共使用抗菌药物4类13种。其中排名前5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青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大部分是单一用药。结论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能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钟明;王倩倩;闫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膝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优良情况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38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度92.6%(50/54);对照组满意22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77.3%(34/44),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2.6%比对照组77.3%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曾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通过查阅文献研究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明确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证候分型,了解现代医家临床治疗思路、应用方药等,突显出中医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上的独特优势。
作者:肖靖;周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牙髓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到我院进行牙髓病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根管治疗术多次法治疗,给予研究组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1w)以及远期(3个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患者治疗1 w后的治疗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86.7%),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治疗有效率明与对照组无差异(>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牙髓病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作者:卓祥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老年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术后腹胀程度和伤口疼痛程度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0.05;在术后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22.5%,<0.05。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手术不良反应,减少腹胀和腹痛等不适感,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
作者:贾丽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给予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实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除TG、HDL-C外,实验组TC、LDL-C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同时实验组hs-CRP、IL-6、TNF-α、UAER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能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改善体内炎症状态,减低尿白蛋白排泄率。
作者:邹智勇;郭碧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0.05;在术后并发症率上,观察组各项均少于对照组,<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阑尾炎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甘水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采用不同的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所能够体现出的临床医学价值。方法选取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收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后选取本院体检的90例健康人员,设定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检验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很多的血液指标和患者的临床病理具有较为深入的联系,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指标来作为治疗的依据。
作者:刘淑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意识障碍患者常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43例急性意识障碍患者的病因及诊治方法。结果死亡病例16例,其中以深昏迷、GSC评分<5分的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急性意识障碍是常见的危急重症,病因多样,涉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急诊科医师接诊后,结合患者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尽快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作者:朱国新;刘印华;李涓涓;全凌云;张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两组,每组各46例,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一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和通窍活血汤进行联合治疗的一组为观察组,后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对比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对比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和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治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显著,因此该方法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
作者:游淑琴;游淑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检查成功的患者共计113例;共计77例患者的冠状动脉各支存在病变,其中共计61例属于冠状动脉狭窄,共计80支,本组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中,共计2例患者的其他冠脉分支出现程度各异的再狭窄现象;本组行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的10例患者中,共计2例出现再狭窄情况;本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3例患者中,共计2例出现闭塞现象;检出心肌桥的患者共计5例;检出斑块的患者共计50例,合80处。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可以有效地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支架术等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可推广。
作者:陈巍;杨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64例2型糖尿病确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变化情况,同时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治后,FPG、2 hPG以及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血糖控制效果满意,且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是有效的、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谷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