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定向班毕业生质量调查

刘芙蓉;王明生;耿金玲;李咏梅;郭良玉

关键词:定向班, 毕业生, 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自石景山教学医院毕业的临床医学5年制定向班2006级、2007级、2008级毕业生质量,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结合访谈,了解毕业生的评价,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均评价较好,对医院的教学工作给与了肯定,但是在增加实践机会、加强临床带教老师能力与考核方面提出了建议。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定向班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需要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有待加强、医院师资培养需坚持不懈。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烧伤并发惊厥50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烧伤并发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本组45例治愈,5例死亡。惊厥时间在1min内控制者42例,在2~4min控制者5例,3例惊厥反复发作6~11h,随烧伤病情好转症状消失,2例死于败血症所致中毒性脑炎。结论在正确处理烧伤创面的同时,及时抗休克、抗感染治疗,预防高热,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可有效防治小儿烧伤惊厥。

    作者:张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牙髓病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牙髓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到我院进行牙髓病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根管治疗术多次法治疗,给予研究组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1w)以及远期(3个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患者治疗1 w后的治疗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86.7%),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治疗有效率明与对照组无差异(>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牙髓病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作者:卓祥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和5-Fu对肝癌的凋亡影响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Epirubicin)及联合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观察上述药物单药应用、两药及三药同时或序贯联合应用对细胞HepG2生长的影响,评价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单药应用、两药联合及三药联合应用均对HepG2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0.05);两药联合应用均优于各自单药的抑制效果,5-FU联合L-OHP弱于5-FU或L-OHP与表柔比星联合的抑制效果(<0.05),由L-OHP到5-FU小剂量序贯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三药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两药联合(<0.05),由表柔比星+L-OHP到表柔比星+5-FU的序贯联合应用与三药同步联合应用无显著性差异(>0.05),但由表柔比星+5-FU到表柔比星+L-OHP序贯应用时明显低于三药同步应用的效果(<0.05),且三药全量及半量联合应用效果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表柔比星+L-OHP序贯到+5-FU的联合应用具有高效协同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

    作者:曹园园;李青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与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9月入院的50例需行切除术的胃上部癌患者随机为两组。全胃组患者采取全胃切除术,近端组患者采取近端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近端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积液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效果相当,但近端胃切除术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高,具有一定危险性,故而优先选择全胃切除术,具有借鉴性。

    作者:唐仕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T细胞亚群表达及与喘息的联系

    目的研究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与喘息的关联。方法将MPP患儿分为无喘息组(A组)、初次喘息组(B组)及再次及多次喘息组(C组),分别检测其T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三组患儿的CD3+、CD4+、CD8+、CD4+/CD8+无明显差异(>0.05),B组的CD16+56+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0.05),B组及C组患儿的CD19+较A组明显增高(<0.05),但B、C组之间差异不大(>0.05)。结论可将NK细胞、B淋巴细胞的表达作为预测喘息发作的指标,提前进行免疫干预,可能降低MPP患儿喘息发作的概率。

    作者:张丽娉;郑兴厂;王金菊;王丽燕;范文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

    回顾性分析1例门诊患者妊娠合并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单纯性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患者一般多无临床症状,对妊娠影响不大。但若一旦伴发心律失常,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其后果非常凶险,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纠正心律失常。发现及深入了解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发作特点及形成机制,对分析疑难心律失常,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冯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4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方案,观察组接受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并发症人数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第5 d,观察组患者的CD4/CD8、CRP、白细胞、IL-6指标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可促进患者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应激作用,且不增加并发症几率。

    作者:周怀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72例

    目的对糖尿病足病的X线、CT及MRI影响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为患者后期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共72例,根据不同影像表现将其均分成三组,每组各自24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采用X线进行诊断检查;B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检查,C组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检查,对比分析三组患者采用不同影像检查的表现。结果对糖尿病性足病患者采用不同影像方式检查后,其结果显示:A组患者检查出骨质疏松者11例,关节旁皮质骨缺损者10例,神经性骨关节病2例,1例患者经X线平片检车未发现异常状况;B组患者检查出患者有血管壁钙化现象明显优于A组患者,此外MRI检查能够发现患者软组织水肿、骨髓炎、神经性骨关节病变及血管改变情况。结论在为糖尿病性足病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时,X线平片能够对患者的病状进行诊断,CT扫描检查能够更加清晰观察到患者下肢及足部血管壁钙化状况,而MRI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细微解剖结构,提高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糖尿病性足病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影像检查。

    作者:苗苗;卫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药剂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在医学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药剂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对实验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想方设法提高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律海峡;董若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减轻特发性脊柱侧弯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后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取58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脊柱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除脊柱外科常规护理外,采取优质护理,护士对患者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患者实施情绪干预、认知干预、健康教育等护理服务。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于术后10h、术后第1~4d连续评分5次。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制作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10h后两组疼痛程度差别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24、48、72、96h,实验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实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88.0%)明显高于对照组(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陈琳;陈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通过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副反应情况、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1.96±0.69)d、(3.37±1.38)d,(2.02±1.04)d、(4.04±1.6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儿在治疗中,均没有显著的副反应情况。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通过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姜红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月经不调与痛经的治疗与保健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对月经不调和痛经的治疗措施与保健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月经不调和40例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月经不调患者和40例痛经患者通过相应的治疗和保健措施进行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月经不调和痛经患者采取有针对性、及时有效的治疗,做好保健工作,可改善患者生理健康状况。

    作者:余雁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进展

    对全身麻醉深度进行监测,有利于麻醉药物效果的有效发挥,对确保患者围术期安全与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麻醉深度监测是临床麻醉科医生日常工作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论述了临床常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原理、应用情况及其进展等。

    作者:程永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引发焦虑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从我院进行恶性肿瘤放疗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10例,患者均出现了焦虑情绪,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引入心理干预措施,作为研究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前后焦虑评分进行调查,并采用问卷方式了解引发患者焦虑的具体原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引发患者焦虑的原因中对放疗副作用和疼痛恐惧感比例大,其次为对放疗治疗的未知恐惧感。结论诱发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种,因此必须在临床护理时引入强化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脑梗死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人群45例为对照组,对研究中所有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尿酸进行检测,并且对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D-二聚体含量与血尿酸的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尿酸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高趋势(<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尿酸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能够及时判断患者的脑梗死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儿童哮喘致严重全身不良反应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儿童哮喘致严重全身不良反应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儿童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特异性免疫法,观察全身不良反应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的次数为228例次,多的患者发生11次,3级以下为212例次(92.98%),3级为16例次(7.02%),4级过敏性休克等致命性全身不良反应为0例次。全身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年龄在4~10岁,主要集中在5~8月,发生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的21例患者在注射后均出现了PEF值下降的现象,并低于20%。结论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儿童哮喘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作者:聂海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8例宫颈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6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一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37.2±13.6)、焦虑评分(38.5±12.3)、不良反应发生率(8.69%)明显低于对照组(47.1±14.5)、(45.7±14.6)、(21.4%),且<0.05。结论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加味三香汤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腹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三香汤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腹胀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断为脾虚痰湿型功能性腹胀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三香汤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3w后的治疗疗效,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积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21w后的有效率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积分明显高(<0.05)。结论加味三香汤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腹胀明显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疗效,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缓解患者腹胀症状,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和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1)及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有利于控制患者疼痛,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身心疼痛,患者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取埃索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0.05,且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阴转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通过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

    作者:程雪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