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保新;欧洋;李长宝
通过对62例儿童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的全面护理,重视前期培训准备工作,维护中强调无菌技术、冲管和封管技术、正确使用贴膜技术,维护后强调健康教育等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对保证导管长期留置进行“一针式”治疗等,有效预防和控制了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郑玉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6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38例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式作为观察组,另外38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指标及并发症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方面,观察组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0.05;观察组并发症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18.42%),组间差异<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术式,且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应推广使用该术式。
作者:周继刚;李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分娩风险,提倡阴道分娩。方法选取来本院进行过剖宫产的100例再次妊娠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阴道分娩的35例孕妇作为第一组,其余65例选择再次剖宫产的孕妇作为第二组,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分娩的孕妇褥感染产、平均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第二组,且第一组新生婴儿吸入性肺炎、窒息和颅内出血等情况也少于第二组。结论做好剖宫产后再次经阴道分娩的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严格筛选,以降低孕妇经阴道分娩的高危风险率,应大力倡导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
作者:张颖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采取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疗法,研究组采取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取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用中药对减轻放疗所致的口咽急性毒性有什么疗效。方法把鼻咽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相关方面的情况,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结果两组均无0级口咽炎,实验组的放射性口咽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药辅助下和对照组的总治疗时间差异有显著性;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在放疗过程中中药防治对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症状有明显的减轻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不影响近期疗效。
作者:董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纳美芬用于妇科肿瘤根治术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其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妇科肿瘤根治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同时在术后给予患者吸入七氟醚与丙泊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给予甲氯芬酯,观察组给予纳美芬。结果两组T0时刻心率对比无显著性意义(>0.05),T1、T2、T3、T4时刻心率较T0时刻增加(<0.05);两组血氧饱和度各时间对比无显著性意义(>0.05);观察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与睁眼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意义(<0.05)。结论纳美芬用于妇科肿瘤根治术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作者:龚美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学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将30例随机设为实验组,30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心理干预方法有:情绪管理训练、自助小册子、认知疗法,针对家属的团体辅导,行为干预,对照组仅一般支持治疗,在治疗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情绪,在心理行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别,心理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相比在SAS量表标准分(=2.17,=0.03)、SDS量表标准分(=2.27,=0.03)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照国;何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留置时间与导管位置及并发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UV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UVC留置时间分为≥10 d组和<10 d组。对两组的置管位置、置管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52例患儿,其中男33例,女19例;胎龄26~37 w;出生体重700~2000 g。置管时间≥10 d组22例,<10 d组30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d组留置时间中位数为11.5 d,<10 d组为4.5 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10 d组因回血不畅或腹胀等并发症拔管者为4例,<10 d组均因回血不畅或腹胀等并发症拔管;两组导管管端位置中位数分别为T7.5(6.25~9.0)、T10(8.75~11.0)(T为胸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d组腹胀、喂养不耐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NEC发生率均较<10 d组低,其中腹胀、喂养不耐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UVC管端位置为膈肌上1~2 cm为宜,位置得当,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如导管位置不当,应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及时拔管,减少并发症,避免病情加重进展。
作者:冯琳;高晓燕;潘新年;邱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异位妊娠的不同保守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是2013年9月~2015年4月从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120例,分为三组。分别为介入治疗,腹腔镜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每组各40例,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介入治疗组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5±1.02)d,明显低于腹腔镜保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0.05);介入治疗组的患者7d血β-HCG下降幅度为98.17%,明显高于腹腔镜保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0.05);介入治疗组的患者患侧输卵管通畅率为89.87%,,明显高于腹腔镜保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0.05)。介入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腹腔镜保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法治疗异位妊娠,相比腹腔镜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而言,治疗总有效率高,适用症广泛,能够恢复患者的输卵管功能,有效地保全患者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搜集在2013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30例贫血患者,并将30例患者按照贫血类型分为:地中海性贫血组5例和缺铁性贫血组25例。另外选取在我院体检的15例健康人的血液检验资料,作为对照组与贫血组对比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经我院分组进行血液检验发现,地中海贫血组的RBC/MCV和RBC偏高。缺铁性贫血组的Hb和RBC偏低,但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中海贫血组。贫血组的MCH和MCV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检测值,且三组检测值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2年5月~2015年3月对23例前列腺癌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2例尿失禁,1例尿道狭窄。术后3w拔除导尿管,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在围手术期进行标准化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桂莲;宋真;潘莉莉;王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门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重要前沿。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对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其所引起的心身疾病进行周密的思考,使患者在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让护士在工作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来双重把关,以减少误诊、漏诊的可能,有效地进行急诊救治,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邵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枢经学说理论认为,开阖枢失调可引起少阳或少阴不利,导致阳不入阴,是引起失眠的主要病机。中医治疗失眠以调和枢机为治则,从中药方剂、经络穴位针刺针灸方面进行辨证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从开阖枢失调、少阳枢机不利、少阴枢机不利等枢经学说理论入手,对中药汤剂[1]、经络疗法等中医治疗失眠效果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38例发生多发性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择取在我院医治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共3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与治疗结果。结果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有6例,首先进行保守治疗随后通过手术进行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有3例,先手术切开后复位行内固定操作再进行清创的患者有14例,仅进行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有15例。以上患者的骨折情况均先后痊愈,功能恢复状况良好。结论临床在为发生多发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应首先对其病情给予准确评估,以挽救生命为优先,随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患者的方法处理骨折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何天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瓷贴面以及全瓷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采取回顾整体的分析方法,对2014年1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62例患者平均分成对比组以及观察组,对比组的烤瓷贴面修复有30例(75颗),观察组的全瓷冠修复有32例(100颗)。结果烤瓷贴面以及全瓷冠美容修复的整体效果呈现出修复良好的趋势,本组患者中有3例全瓷冠修复四环素产生颜色偏差,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达到100%。客观满意程度也达到了90%以上。结论烤瓷贴面以及全瓷冠修复作用对于前牙美容方面有着非常不错的整体效果,伴随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持续进步,烤瓷贴面以及全瓷冠修复技术一定会在实际临床效果中产生巨大作用。
作者:刘金艳;王翠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钛夹用于内镜下贲门撕裂出血的术前、术中、术后配合和护理体会。方法总结2012年5月~2015年4月,23例贲门撕裂患者的配合护理。结果经胃镜下钛夹止血治疗后立刻止血。结论对贲门撕裂出血行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患者实施恰当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老年性痴呆开始体现为记忆力障碍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逐渐发生定向、语言、计算、思维以及运动等相关功能受损,导致人格与情感变化,日常生活能力不断降低,后发展成无法独立生活。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也呈现为明显上涨的趋势,针对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干预的安全性就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老年痴呆患者住院阶段、用药、居家阶段、激越行为以及走失这几个方面综述了相应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进展。
作者:姜惠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城镇社会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某城镇社区高血压患者1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5例)和观察组(n=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压药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城镇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遵照医嘱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有生;刘淑香;贾全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应用氨溴索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做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74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采取吸氧,纠正离子紊乱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氨溴索静脉滴注,两组患者都以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的痊愈率为75.68%,对照组的痊愈率为35.14%,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有效率为21.6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4.32%,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无效率为2.70%,对照组的无效率为40.54%,治疗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索联合头孢呋辛可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继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采取随机排序抽取原则分为护理组(124例)与常规组(123例),常规组:给予饮食护理、环境护理、体位护理等常规性护理,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心理状况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VAS、SDS、S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VAS、SDS、SAS评分较之前均降低,且护理组较常规组下降程度较为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发挥常规护理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治疗效果倍增,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穆晓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