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程
目的:观察硝普钠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高血压合并左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硝普钠治疗,初始剂量为20μg/min,根据血压及临床表现调节剂量,每10min逐渐增加剂量,高剂量为160μg/min,治疗前及治疗后24h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呼吸、心率、血压),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均<0.05。②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7.125,<0.05。结论硝普钠能够有效稳定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生命体征,有效纠正心衰,降低血压,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且安全性良好,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的理想用药。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预防和降低脑卒中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的护理改进。方法将2014年5月~10月本科室收治的53例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定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留置胃管的61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采取防胃管脱管护理干预措施,比较采取防胃管脱管护理改进措施前后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管意外脱管发生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49%,两组比较,<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胃管意外脱管护理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胃管脱管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置管安全。
作者:董燕鸿;闵飞燕;张佛华;张正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损伤性胆管狭窄患者选择手术时间对手术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以2004~2014年在本院治疗的损伤性胆管狭窄患者80例为对象。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损伤3个月以内的患者50例为一组,损伤3个月以后的患者30例为另一组。手术方式[1]我们分别采取胆管整形胆管空肠γ型吻合术、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以及带蒂组织瓣修复(剂静脉瓣、胆囊瓣)术。通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手术时间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产生的手术效果,以及手术后肝功能的运作变化、黄疸持续的时间,通过两组患者观察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一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另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透过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的对比得出效果好的是胆管空肠γ型吻合术,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0.05),在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一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黄疸消失时间明显高于没有并发症组差异显著(<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则明显低于没有并发症组差异显著(<0.05)。结论一旦发现胆管损伤而引起的胆管狭窄时应该在自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的进行手术修复,这样对自身的伤害才会降低,修复的效果也会好。
作者:彭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于肺癌患者76例,临床中采用放射治疗。结果对症状明显患者进行预后治疗,56例患者在经过抗生素以及肾上腺激素治疗中病情好转,20例患者坚持服用中药病情逐渐好转。结论临床中对采取放射治疗后导致患者产生的放射性肺炎,利用各种影像资料能够及早发现放射性肺损伤,尽量减低肺部照射容积,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到小。
作者:鲁帮云;王本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2013年~2015年于我院治疗的20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2013年~2014年,实施人性化管理前的10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2014年~2015年,实施人性化管理后的10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我院门诊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就诊环境、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日常管理以及行为举止等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医护关系,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普及。
作者:陈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彩超表现和评估利用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1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成中药组、西药组,并同时对30例正常儿童进行彩超检查,比较肠系膜淋巴结治疗前后的超声图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前的肠系膜淋巴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超声图像改变,以及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彩超复查,淋巴结数目与大小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0.05)。结论中药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与口服抗生素达到相同疗效,但对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具有更积极的意义;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欣;常东;李鹤;石桂红;晏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情志干预是否会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带来良性影响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122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自身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同时配合情志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为(50.4±4.3),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0.05。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结果为(49.5±6.4),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结论有效的情志护理能够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印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症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诊疗和预后。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2015年中重度子痫前期(249例)合并HELLP综合症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疗过程及母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ELLP综合征是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母儿预后,一旦确诊,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母婴的病死率。
作者:贾丽娅;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对新聘护士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对于提升护理队伍素质,保障护理工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2014年我院对新聘护士规范化培训进行了改革与创新,采用了集中理论授课与操作示范、演练、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规范化培训模式,以帮助新聘护士适应临床工作,完成角色转化。
作者:彭兰;叶政君;雷光锋;李毕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胃癌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增多,它属于一种伴癌综合征,是由于肿瘤原因引起的反应性上升,它增多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肿瘤细胞的直接激活、血小板生成素和细胞因子增多等有关,血小板的增多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和引起凝血功能紊乱使得患者预后不良,而应用抑制血小板药物可能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
作者:罗云;向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患关系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发生的基本的人际关系,而在贫困山区,医患关系的表现较发达地区有一些特殊的特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贫困山区医患关系特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的人群、疾病以及医疗纠纷对当地医患关系带来的影响,探讨医疗机构如何通过自身的改进,构建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刘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伴有高血脂症的高血压病接受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以100例伴有高血脂症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接受缬沙坦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治疗者为观察组,每组50例。对两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0.05),而在接受治疗4w后,观察组SBP、DBP、TG及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同时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联合缬沙坦及辛伐他汀可在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伴有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昌华;吴新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在功能部深度烧伤创面早期修复和烧伤后期功能部位瘢痕挛缩整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烧伤60例,整形34例,共120个功能关节部位创面,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整张薄皮片(0.15~0.20mm)组合成复合皮对患者进行一次性移植覆盖。结果本组患者复合移植皮97.5%存活,随访6~10个月,移植部位皮肤外观光整,柔软有弹性,功能恢复良好,没有疤痕,也无副作用。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是早期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和后期关节功能部位瘢痕挛缩整复的有效方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与价值。
作者:张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院感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0例住院患者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其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院感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5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促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采取随机排序抽取原则分为护理组(124例)与常规组(123例),常规组:给予饮食护理、环境护理、体位护理等常规性护理,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心理状况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VAS、SDS、S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VAS、SDS、SAS评分较之前均降低,且护理组较常规组下降程度较为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发挥常规护理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治疗效果倍增,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穆晓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病房院内部真菌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接收的80例呼吸内科真菌感染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真菌感染类型、基础疾病、患者个人情况、发病诱因、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研究。结果基础疾病继发感染是肺部真菌感染主要影响因素,以白色念珠菌比例高(73.75%),感染诱因以长期应用激素(81.25%)与抗生素(57.5%)为主,患者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升高,年龄≥60岁以上患者是高危群体。结论呼吸内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加强临床诊疗研究有助于预防并控制感染因素,做好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蔡昭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CT诊断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结果在对80例患者实施CT扫描后发现,出现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者为72例,肝、脾、肾、胰出现损伤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0,33,17,2例;多实质脏器损伤5例,空肠损伤2例,腹后壁损伤1例;CT扫描的结果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脏器损伤部位、程度以及并发出血的情况、范围,在对后腹膜腔、腹壁以及骨骼等处损伤的诊断中,CT扫描的作用独到。结论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诊断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腹部脏器的损伤以及损伤程度进行检查从而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周品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并绝大多数好发于老年女性的髋部骨折,因人口老年化及车祸外伤的增多骨折的几率呈上升趋势,不同骨折类型及不同固定材料特有的生物力学特点对于骨折的治疗成败及其重要,本文就今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幸经西;张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应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走失率。方法选取2014年我科收治住院患者1561例,应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对高危人群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2013年我科收治住院患者1414例,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实施前后两组住院患者走失率。结果应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后我科住院患者走失率比实施前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使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并实施防范措施,降低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走失率。
作者:马玉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对腹部非胃部手术后导致胃瘫的治疗疗效。方法将腹部手术(排除胃部手术)导致胃瘫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包括心理疏导、禁食禁水、胃肠道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肠外营养、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使用及对症处理,治疗10d;治疗组20例,除上述治疗外,加用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作用于胃肠道,2次/d,治疗10d后。结果两组治疗10d后,治疗组胃动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通过调节胃肠道自主神经节、改善胃肠道的血供和营养、加快术后损伤的修复、炎性渗出的减少、促进炎性介质、病理产物、细菌毒素的清除,提高胃肠道内脏平滑肌力,以及促进胃肠动力的恢复,较单纯使用临床常规保守治疗方法有较显著的效果。
作者:谭海群;张德元;罗权;张子怡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