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经西;张卫
中医药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应当贴近学生中医药专业的学习实际,以《马克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思考如何将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临床实践等元素与课程教育结合,从知识、价值、方法三个层面进行探索,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顾云湘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实验组,每组分别为3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通心络胶囊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则采取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实验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且实验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7.14%(34/35),明显高于研究组的88.57%(31/35)(<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法,对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君进;郭佳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立普妥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92例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49例,对照组43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颈动脉斑块积分有明显的改变,实验组斑块积分下降,对照组斑块积分增加,并且实验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立普妥对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显著,服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并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肌肉放松疗法对稳定非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行妇科手术,麻醉实施前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辅以肌肉放松疗法,测量血压的变化及焦虑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焦虑程度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实施肌肉放松疗法后,实验组非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治愈有效率为83%,高于常规组71%,两组比较2=6.51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常规组比较焦虑程度<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焦虑程度较常规组轻。结论妇科非高血压患者出现手术麻醉前紧张性血压升高时,实施肌肉放松疗法可有效维持血压稳定,缓解妇科手术带给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降低焦虑程度,有助于麻醉及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杨海燕;李亚琴;严华;王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开腹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治疗后,两组肌瘤残留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可显著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郭李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口腔溃疡患者接受西瓜霜喷剂和西地碘含片治疗的临床差异性。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收治100例确诊为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西地碘含片治疗)和B组(西瓜霜喷剂治疗),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B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口腔溃疡治疗药物西地碘含片,西瓜霜喷剂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缩短治疗所需时间,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田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4种不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方法对同一患者同一时刻采集的血清样本应用标准的药盒和4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比4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和每种检测方法与标准药盒的符合率。结果检测后,放射免疫检测法与标准药盒的符合率为97.3%,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99.1%;酶标检测法与标准药盒的符合率为93.5%,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99.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法与标准药盒的符合率为99.6%,灵敏度为99.6%,特异度为99.3%;化学发光检测法与标准药盒的符合率为98.8%,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99.2%。结论4种检测方法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法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156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进行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分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率为94.87%与69.23%,两组的康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分数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作者:晏毅杰;陈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桡动脉穿刺抽取患者血气分析工作中,使用静脉输液针穿刺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A、B组)各80例,A组采用普通注射器直接穿刺,B组使用静脉输液针连接注射器进行穿刺。对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结果 B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7.5%,A组患者为87.5%,B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10.275,<0.05);B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要明显低于A组(<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桡动脉穿刺时对患者使用静脉输液针连接注射器穿刺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
作者:张鸣;徐小梅;吴晓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实验组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产妇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和胎儿娩出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0.05;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麻醉期间的寒战、呕吐、恶心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时间更快速,能缩短手术时间,让胎儿娩出时间加快,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庆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根据消化性溃疡伴反流性食道炎的临床病例,分析消化性溃疡伴反流性食道炎的常见症状,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将案例中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组的患者在通过服用过抑制胃酸和治疗反流的药物后,恢复效果较好。结论消化性溃疡伴反流性食道炎患者的疼痛较为剧烈,呕吐次数较多,反流液的刺激会导致溃疡的反复发作,所以在治疗时应优先控制反流。
作者:蔡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评分(92.3±4.3)显著高于对照组(87.7±4.5);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42.4±3.5)、SDS评分(43.2±3.7)均低于对照组(48.3±3.7)(48.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舒适护理,通过心理护理、舒适环境、体位护理、功能锻炼等多种措施,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提高满意度。
作者:顾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建立消炎止灵片的微生物限度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和试验。经方法学验证试验得出的检查方法可用于独一味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王丽红;刘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病管理中的成效。方法2014年5月~2015年5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4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的健康教育。结果1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LT、AST、TB、HBV-DNA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ALT、AST、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病管理质量,增进疾病治疗效果。
作者:胡明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其病理特征主要是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缠结(NTF)、广泛的神经原丢失等。AD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分为临床前期(认知正常但有病理改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MCI)、痴呆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不可逆传的AD痴呆期。探索有效的AD早期诊断方法,对AD治疗和预防,具有关键意义。目前AD生物标记物研究主要基于脑脊液(CSF)标本、神经影像学表现或外周血样本。外周血标记物更易于在社区人群中普及,可作为筛选和随诊手段。现就AD早期诊断的血液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紫萱;游咏;田绍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中动态血压和持续心电图监测之间的联系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72例高血压患者,其中36例肾性高血压(观察组),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对二者比较,对其开展动态血压和持续心电监测,监测过程中对患者血压和心电图之间所存在关系总结和研究。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出现了心律失常现象,ST-T压段低24例,心律失常和ST-T压段低发生率都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比对照组更高。患者ST-T压段低和舒张压收缩压之间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心律失常次数和舒张压与收缩压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结论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调节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以及心电图变化和患者血压值有密切联系。
作者:付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在心脏停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脏停博患者64例,根据其是否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在监测工作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经比较可知,器质性心脏病组的各项生理参数均显示异常,迷走神经阻断后各项数据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患者的HRV处于中度降低的状态。无器质性心脏病组在治疗结束后心电生理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0.05,患者的HRV处于正常状态。结论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施以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更好的掌握患者心电生理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吸氧、抗炎、祛痰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采用多索茶碱0.3静脉滴注,qd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0.25静脉滴注,qd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肺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平均FEV1/FVC81.36%±6.28%,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总有效率85.45%,平均FEV1/FVC73.69%±5.73%,出现手抖,精神亢奋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3.64%。两组疗效、FEV1/FVC级不良反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2例E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类型、AFS分期、手术方式和术后用药情况与EM治疗后复发的关系。结果102例EMS患者治疗后有35例复发,复发率为34.3%,与临床病理类型、AFS分期、手术方式中和术后用药均有关;其中深部结节型和混合型的复发率高于卵巢型和腹膜型,保守性手术的复发率远高于半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术后使用孕三烯酮的复发率低于未用药物治疗,与AFS分期呈正相关关系,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对于EM的治疗,应根据病理类型、AFS分期等选择相适应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重视术后短期用药,可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
作者:肖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病中常见的类型,可对心脏、肾脏、脑等多种靶器官产生损伤,也是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现就国内相关报道文献的内容分为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干预等部分进行综述报道。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将成为临床医生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亦是本综述的重点总结方面。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将成为一种趋势和研究方向。
作者:冯宝连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