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术期佳护理措施探究

李冬梅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 围手术期, 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对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佳护理措施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全面护理,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护理后,对比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疲劳感知评分。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概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故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4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90例急诊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与2013年5月~2014年7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90例急诊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不良事件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结果未实施安全管理的9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安全管理的90例患者,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护理,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急诊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因护理不周导致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涂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观察清热化湿肠宁汤对大肠炎症性息肉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针对大肠炎症性息肉患者采用中医清热化湿肠宁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大肠炎症性息肉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中医清热化湿肠宁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结肠镜进行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0.05);治疗前,治疗组症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0.05);治疗后,治疗组症候积分(7.60±2.10)分低于对照组(8.90±2.40)分(<0.05);治疗组复发率13.3%低于对照组的30.0%(<0.05)。结论中医清热化湿肠宁汤治疗大肠炎症性息肉效果显著,症候积分低,复发率低。

    作者:薛国丹;蔡希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本市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丙肝)病毒、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

    目的:分析戒毒所的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的情况,为戒毒所对吸毒人员进行防病毒感染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控制及减少吸毒人群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随机择取本市戒毒所吸毒人员290例,对这290例吸毒人员进行血检,分析吸毒人员的HIV、HCV、HBV、TP的感染情况。结果这290例吸毒人员中有235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感染了HIV、HCV、HBV、TP,占比为81.03%,这其中感染率高的为HCV,TP的感染率其次,接着是HIV的感染率。结论目前,我市吸毒人员感染HIV、HCV、HBV、TP的形势较为严峻,感染率高的为HCV,TP的感染率其次,病毒感染会加重吸毒人员的机体功能衰退,因此戒毒所应该加强行为干预与宣传教育,实施有效措施对现状进行控制与改善。

    作者:阳国娥;欧阳瑞芳;阳保华;邓荣婧;李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精细管理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护士树立精细管理的理念,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包括精细的护理管理措施,精细的护理安全环节质量控制。结果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运用精细化管理,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结论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管理中,可增强医护服务意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向洁华;李映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护理对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对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进行微创保胆取石术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有32例患者,其中32例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与护理前的心理状态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焦虑以及抑郁评分都得到了明显的降低(﹤0.05),而对比组患者的心理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变化(﹥0.05)。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对进行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余永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浅谈鼻型NK-T淋巴瘤的发病特点和中医辨证特点

    目的:观察总结鼻型NK-T淋巴瘤的发病特点及其中医辨证特点。方法选择临床26例鼻型NK-T淋巴瘤患者,对其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中医舌脉特点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其发病特点及中医辨证特点。结果患者主要以发热26例(100%)、进行性消瘦22例(84.61%)、畏寒18例(69.23%)、盗汗14例(53.85%)等临床症状为主。体征多表现有浅表和(或)深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生化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8例(69.23%)。中医证型主要分为“寒痰凝结、气郁痰结、阴虚痰淤和阴阳俱虚”四个。结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大部分病因不明,伴随症状复杂多样,易漏诊、误诊,诊断有一定困难;本研究总结鼻型NK-T淋巴瘤临床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型,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陈秀梅;李永浩;陈锐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评估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8例行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殷果;李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术期佳护理措施探究

    目的:对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佳护理措施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全面护理,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护理后,对比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疲劳感知评分。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概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故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麻醉复苏室患者非计划拔管的临床作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麻醉复苏室患者非计划拔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科麻醉复苏室2013年1月~6月收治的,ASAⅡ~Ⅲ级,年龄在10~60岁,拟于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患者20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病例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病例,分析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随机抽取我科麻醉复苏室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ASAⅡ~Ⅲ级,年龄在10~60岁,拟于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患者200例为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7%而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1%,实验组患者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全麻术后患者实施非计划性拔管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围术期护理工作提供安全保证。

    作者:王莉;郑明秀;黄惠群;沈文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在各种因素导致肝损伤时,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Kupffer细胞、炎性细胞等通过旁分泌途径,激活的肝星状细胞(HSC)通过自分泌途径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促进HSC激活,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在Disse间隙沉积,致肝窦毛细血管化,促进肝纤维化(HF)发生发展。研究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对于指导临床有效治疗肝纤维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梁昊;张圣杰;孙雪英;孙红霞;代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髋关节结核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目的:综述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结核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3例髋关节结核行全款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前、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患者的体位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余焱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妇科千金胶囊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慢性附件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讨论妇科千金胶囊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慢性附件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简阳市新市中心卫生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慢性附件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抗生素)与观察组(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每组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的优势。

    作者:谢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脉介入围术期强化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本文就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强化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其后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其后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不仅降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我院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春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论结核病患者HIV检测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HIV抗体检测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疾控门诊800例接受HIV抗体检测的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HIV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进行,统计分析受检率。结果接受HIV抗体检测的800例结核病患者中,接受HIV抗体检测共701例,接受检测率高达90.1%。在HIV抗体检测受检率影响因素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体力劳动者和咳嗽2 w以上患者受检率明显较高(<0.05)。结论目前,结核病患者并发HIV的双重发病率上升趋势显著,必须强化受检者对HIV抗体检测的认识,劝导患者主动受检,以此促进临床受检率的提高。

    作者:李静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中患者与医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小儿手术中开展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与医师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易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120例青光眼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比较分析两组掌握青光眼知识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对青光眼的掌握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98.3、100.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85.0、83.3%),而住院时间(8.7±1.3)d短于对照组(11.2±1.6)d,住院费用(4591.5±370.5)元也少于对照组(5390.3±433.2)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中,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还可提高患者对青光眼知识的掌握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陈茂林;杨青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58例家庭病床的居家护理

    目的:了解社区医院家庭病床的开展情况,分析居家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两年来我院接收的358例家庭病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经验予以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开展家庭病床社区医院服务需要政策支持,包括人力和财力多方面扶持才能更好落实。

    作者:冯海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胆囊炎伴结石患者,对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都短于对照组,且手术中的出血量也比较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一些,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胆囊炎伴结石患者,采用小切口的胆囊切除术,安全性要高一些,并发症也较少。

    作者:李昌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衰II号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心衰II号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衰II号,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血浆NT-pro-BNP、心脏彩超(EF)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0.01);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好转(﹤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0.01)。组间比较:心衰II号组NT-pro-BNP下降更明显(﹤0.01);两组患者EF水平组内比较: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显著(﹤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心衰II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增加左室射血分数,较单用西医常规用药治疗有明显优势。

    作者:侯英华;贾秀丽;吴伟;刘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患者167例,分别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二者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检出率(76.6%)高于常规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检出率(49.7%),二者有统计学意义(<0.01);动态心电图对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二者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优于常规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理想方法。

    作者:马茜;胡萍;雷敏;杨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