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荧光染色发光二极管显微镜镜检结核分枝杆菌效果分析

袁中行;仇红霞;刘庆勇

关键词:荧光染色法, 结核分枝杆菌, 效果, 分析
摘要:目的 为了解荧光二极管显微镜镜检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效果,提高结核病发现率.方法 每份痰标本制作2张痰涂片,1张用于萋-尼抗酸染色找抗酸杆菌,1张用于荧光染色发光二极管显微镜镜检结核分枝杆菌,比较两种染色方法阳性检出率、不同菌量和不同性状痰标本阳性检出情况、检出时限、经济性及检验者劳动强度之间差异.结果 Z-N染色阳性检出率为13.50%,LED染色阳性检出率为19.56%,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性状痰标本阳性检出率脓性痰>干酪样痰>黏液痰>稀痰或唾液痰;两种染色方法不同菌量之间除1+及以下菌量标本两种染色方法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其他菌量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D染色法比Z-N染色操作简单、节约试剂、对检验者和环境安全.结论 LED染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比Z-N法具有阳性检出率高、读片时间短、操作简单、节约试剂,对检验者和环境安全等优点,是一种检查结果可靠并能减轻实验者工作者负荷的方法,适宜在基层实验室推广,利于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管理与康复医学理念融通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综合治疗

    COPD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并带来诸多经济、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发展、现有的投入不足,使COPD的防治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当以健康管理理论为指导,全程康复医学干预,建立基于社区的COPD综合治疗单元,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疗,促进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祝鸿程;王旗;周玉皆;韩晓燕;卢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传染病动力学在手足口病预测及防控上的应用初探

    目的 建立手足口病传播和防控策略的传播动力学模型.方法 根据目前手足口病的研究结果和实际发病情况,基于四川省人口数据,应用数学和传播动力学的方法,建立包括易感者、感染者和康复者的SIR数学模型.根据基于参数设定的时间拟合曲线对流行过程进行模拟,并评价模型在有无干预措施情况下的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对四川省2010年手足口病例模型的数据拟合与实际发病情况的对比结果显示,模型对当年手足口病大感染者人数的拟合结果较好,模拟发病过程趋势也与实际相同.实施干预措施后确实可以有效推迟手足口病发病高峰的到来时间,减少高峰发病人数.结论 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手足口病在四川省的传播,并且可以实现对采取的干预防控措施的评价.

    作者:任钦;曾海燕;解合川;张韬;张兴裕;李晓松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昆明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昆明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从云南省CDC、云南省传染病院、昆明市传染病院抽取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并采用一般情况问卷、MOS-HIV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其社会支持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调查昆明市18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247例,其社会支持情况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和对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28.62±7.64)分、(17.20±6.28)分、(5.94±2.24)分和(5.48±1.93)分;男性的客观支持得分高于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已婚、疼痛得分、健康转换得分、享受免费治疗是社会支持总得分的正向影响因素;已婚和享受免费治疗者,其客观支持得分较高;疼痛得分越高、已婚者、接受免费治疗者、疼痛和健康转换得分越高者,其主观支持得分越高;人均年收入和健康转换得分越高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其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越高.结论 昆明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社会支持得分状况较低,年龄、婚姻状况、抗病毒治疗和生命质量得分情况是其社会支持得分可能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晶晶;蔡乐;周洪梅;崔文龙;何建辉;宋莹;赵科颖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

    目的 了解某市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为预防和减少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MBI量表对某市的市级、区县级和民营医院的58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级别医院护士的个人成就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情绪衰竭维度上,急诊科护士显著高于其他科室(P<0.01),在去人格化维度上,外科护士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儿科护士个人成就感明显低于其他科室(P<0.05);不同年龄阶段护士在各个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在去人格化维度、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被调查者的情绪衰竭得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与国外护士的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被调查护士整群抽样与国外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某市护士群体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在加强预防和矫治时,更应重视社会支持和组织情境的影响.

    作者:庹安写;刘茂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亲密伴侣暴力中女性躯体受暴者抑郁状况

    目的 探讨亲密伴侣暴力中女性受暴者抑郁状况.方法 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亲密伴侣暴力中的女性躯体受暴者为病例,未受暴者为对照,对两组对象采用简版CTS2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进行测查,比较两组抑郁状况,并对受暴组做受暴频率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受暴组抑郁量表总得分和抑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 0.01). (2)受暴组的受暴年频次与抑郁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359,P=0.01).结论 亲密伴侣暴力中的女性躯体受暴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抑郁情绪与受暴频率密切相关.

    作者:麻超;赵霞;毋嫘;洪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青海省2009~2011年学生结核病发病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09~2011年学生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为学校结核病的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SPSS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有关学校结核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学生结核病疫情与青海省总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疫情趋于一致;不同阶段学生肺结核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学生结核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有效减少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应当加强学校结核病的监测工作,重点加强中学阶段的学校结核病的预防工作.

    作者:王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给药方法的疗效分析.方法 对40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予以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间3餐前及3餐后2h血糖控制及其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伤口感染、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均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试验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血糖控制时间、住院总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无感染,术后视力恢复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胰岛素泵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血糖控制疗效比常规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更为有利.

    作者:刘萍;植凤涓;任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包头市2009~2011年餐饮业餐具消毒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包头市餐饮单位餐具消毒状况,分析不同规模餐饮单位、不同季节及不同种类餐具的消毒效果,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1994),采用纸片法对包头市餐饮单位的消毒餐具进行监测.运用SPSS12.0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餐饮业的规模以及季度的不同是影响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大中型餐饮单位餐具卫生合格率(分别为70.96%、62.50%)高于小型餐饮单位(59.00%),第四季度消毒合格率高(73.54%).不同种类的餐具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01.83,P< 0.01).结论 包头市餐饮业餐具清洗消毒合格率逐年提高,但应进一步加强其卫生监督力度,特别是加大小型餐饮业的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频次,同时加强对经营者的卫生知识培训.

    作者:高巍;季丹萍;关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西宁特定人群2009~2011年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掌握西宁地区各类人群中HIV流行现状和趋势,2009~2011年对国家监测各类哨点高危人群及重点人群采集到的8 272例血样进行抗体检测及检测结果分析.方法 所有血样均使用ELIS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均采用不同生产厂家试剂检测复核.对复核检测仍阳性者,采用蛋白印迹实验(WB)进行确证,对确证阳性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8272份监测样本中共确证193份HIV-1阳性样本,阳性率为2.33%;不同性别HI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7,P< 0.01),共检测男性5 238人,阳性率为2.80%.女性3 034人,阳性率为1.60%;不同人群HI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68,P<0.01),其中MSM人群HIV阳性率高,为9.94%,其他人群依次为VCT人群2.73%,吸毒人员HIV 2.0%,性病门诊病人0.41%,在校青年学生0.38%,长途卡车司机0.19%.经性接触传播达到70.47%.结论 (1)西宁地区HIV感染率处于上升趋势,在高危及重点人群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2)对各类人群的监测中,MSM人群阳性率高,其余的依次为VCT人员,吸毒人员,性病门诊病人,在校青年学生和长途卡车司机. (3) HIV感染者,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94∶1. (4)性传播已成为西宁地区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5) VCT中检出HIV-1抗体阳性人数多.

    作者:吴建英;汪春翔;马韶辉;李晓燕;贾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致HUS两例报道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危急重症.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将HUS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两类.多种原因可以导致非典型性,但尚无硝酸盐中毒所致的报道.亚硝酸盐无色、无臭,常见中毒症为头晕、头痛、呕吐,全身皮肤黏膜青紫、休克、甚至昏迷死亡.血中亚硝酸盐及代谢产特如高铁血红蛋白可能导致内皮受损,继而导致微血管血栓形成,致肾损伤.本文报告两例由于食入富含亚硝酸食物导致的非典型性HUS,此两例患者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成功.

    作者:吴小东;张中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PCPA饮食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PCPA模式的饮食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银川市2个社区内共106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调查以及血压和血脂的检测,并以社区为基础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干预组(54例),干预组患者实施PCPA模式的社区饮食干预策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主观支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PA理论指导下的社区饮食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

    作者:姚丽;姚秀莲;宁艳花;张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复方铁口服液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 以缺铁大鼠为模型评价复方铁口服液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体重50~70 g雌性SD大鼠,给予低铁基础饲料造模8周后测定血红蛋白(Hb)含量,选择Hb< 100 g/L的个体,按Hb水平分层后将动物随机分为低铁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12只大鼠.试验剂量为10.0、5.0、2.5 ml/kg BW,低铁对照组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法给样,每日1次,连续灌胃42 d.试验终末测定大鼠Hb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含量.结果 与低铁对照组相比较,各剂量组大鼠Hb含量显著上升,FEP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复方铁口服液有改善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作者:彭亮;傅伟忠;王彦武;何励;覃辉艳;姚思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检验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创建了适合于培养检验学专业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实践证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生活中选择标本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佟伟;李宏伟;董颖;吴学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流感病毒不同检测方法的探讨

    流感病毒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其中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基因检测技术(RT-PCR、Real-Time、基因芯片、LAMP、NASBA).本文主要对这几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在流感防控工作中灵活选择和应用这些检测技术.

    作者:田燕;梁洁;陆志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佛山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分型及PVL基因的研究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MRSA中葡萄球菌染色体基因盒(SCCmec)基因分型及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其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多重PCR对佛山地区5家医院分离的297株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用单一PCR方法进行PVL基因检测.结果 297株MRSA经多重PCR方法检测SCCmec基因型,SCCmecⅢ型菌株158株占54.1%,Ⅳa型86株占29.5%,Ⅱ型5株占1.7%,Ⅳc型9株占3.1%,有19株MRSA同时检出SCCmecⅢ型和Ⅳa型基因占6.5%.15株未能分型,占5.1%;单一PCR法获得PVL阳性菌株共40株,占13.5%.结论 佛山地区MRSA主要流行的SCCmec基因型是SCCmecⅢ型及Ⅳ型,有少量的SCCmec(Ⅲ+Ⅳa)混合型,佛山地区5家医院PVL检出情况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帼宁;刘忠民;李红玉;彭健桥;仇杭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皮素-1和转化生长因子-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内皮素-1 (ET-1)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初步研究二者在肝硬化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86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2例、B级34例、C级20例,选取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ET-1和TGF-α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ET-1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TG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肝硬化组Child-Pugh A、B及C级患者中,血清ET-1逐渐下降(P=0.001),TGF-α逐渐上升(P=0.00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ET-1与TGF-α呈显著负相关(r=-0.483,P=0.019).结论 血清ET-1和TGF-a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的联合检测对评估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传统泡菜与乳酸菌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传统发酵法与乳酸菌发酵法制作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为指导合理制作及食用泡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芥菜为原料,分别用传统发酵法及乳酸菌剂发酵法制作泡菜,于d1~10、d 15及d 20取样分析;采用GB5009.33-2010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离子色谱法测定硝酸盐含量.结果 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传统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于d7出现峰值(49.10 mg/kg),乳酸菌剂发酵组于d5出现且峰值(10.67 mg/kg),明显低于前者;两种泡菜亚硝酸盐峰值均持续2d后下降至国家标准(GB2714-2003)以内.结论 芥菜无论是自然发酵还是乳酸菌剂发酵均有亚硝酸盐峰值出现,但乳酸菌剂发酵亚硝峰出现较早且峰值较低;乳酸菌剂发酵可缩短泡菜制作时间,提高泡菜安全性;传统泡菜在10 d后食用较为安全.

    作者:邹华军;李鸣;杨雪峰;姜帆;陈功;孙丹红;陈阳;黄承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常用的4种食品添加剂

    目的 建立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处理后,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s色谱柱,以甲醇-0.02 mol/L乙酸铵溶液(3+97)为流动相,进行DAD-LC测定.结果 在2.5~50 μg/ml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在96.9%~103.7%之间,RSD在0.53%~3.72%之间.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4种组分添加剂的测定.

    作者:崔鹏;马春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2007~2011年某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目的 了解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2011年共采集食品259份,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检测技术要求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H7检测.结果 259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31株,总检出率为11.97%.生禽肉、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散装熟肉制品、冷冻饮品、非发酵性豆制品、糕点、发酵酒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6.47% (9/34)、21.43% (6/28)、13.33% (6/45)、9.09% (3/33)、5.71% (2/35)、8.00% (4/50)和2.94%(1/34); 2007~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除大肠埃希菌O157∶H7未检出外,其余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1.43% (5/28)、6.18% (16/259)、1.93% (5/259)、1.54% (4/259);监测点中,个体摊点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于其他采样点.结论 如东县食品主要污染的品种为生禽肉、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致病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作为直接入口的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可能存在食源性疾病风险.

    作者:张爱红;周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单唾液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7年9月~2010年9月期间在某院住院的HIE患儿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5 ml+0.9%生理盐水20ml,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mg+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T值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判断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NBNA评分、CT值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NBN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期间无1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正常常规治疗疗效更好,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伟;唐艳;张君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