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无创辅助通气依从性的影响

谢华军

关键词:慢阻肺, 无创辅助通气, 心理干预, 依从性
摘要:目的 讨论并分析心理干预对提高慢阻肺患者无创辅助通气依从性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干预,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性比较.结果 经过系统的护理两组患者在无创通气治疗时间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研究表明将常规操作与护理方法辅以心理干预,运用于慢阻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抗结核药物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系统病中仅次于白血病的一种严重疾病,一般预后不佳.临床上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获得性占绝大多数,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罕见.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种因素就是由药物引起的.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两种类型:①和剂量有关系,系药物毒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抑制,一般可逆性的.

    作者:陈光武;陈新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浅析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接受血液净化治疗需要血液净化护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差别. 结果 在进行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CL-90相当,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刘雪芹;邵海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研究羟氯喹及甲氨蝶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羟氯喹和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羟氯喹+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 <0.05).结论 联合应用羟氯喹+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志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吸引器刮吸法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吸引器刮吸法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吸引器刮吸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6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52~110min,平均78min,出血量70~180ml,平均90ml.术后无1例发生胆漏,均痊愈出院.结论 吸引器刮吸法应用于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建伟;姜伟青;刘军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外剥内扎内注皮桥减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内注加皮桥减压术疗效. 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225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剥内扎内注加皮桥减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部病例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治愈:214例,好转11例,疗程12~17d,随访均未发现继发性出血、肛门变形、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及粘膜外翻等后遗症. 结论 采用外剥内注内扎法加皮桥减压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方法简便,缩短疗程,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符合当今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的治疗模式.

    作者:王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阿维菌素中毒3例急救体会

    阿维菌素是是一种农用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属昆虫神经毒剂,被称为无公害农药,在当前农药市场中倍受青睐,人口服后引起中毒症状临床报道少见,进行其毒理研究,对提高该药中毒患者的抢救质量有一定的意义.我院急诊科先后接诊了3例急性阿维菌素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桥;李品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44例免疫性不孕不育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独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FSH、PRL以及T的结果分别是 (6.26±2.15)IU/L、(17.42±7.42)ug/mL以及 (0.74±0.20)ug/mL,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FSH、PRL以及T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免疫性不孕不育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肾情况,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

    作者:张迎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探究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7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杜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探析与比较. 方法 收集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进行胃镜检查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另30例患者进行普通胃镜检查.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检查中与检查后出现的咳嗽、躁动、恶心呕吐、流涎等的发生率分别是0、6.7%、0、6.7%,对照组分别是36.7%、80%、76.7%、10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0.05). 两组患者检查中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等存在显著差异性( <0.05). 检查中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与检查前存在明显差异性( <0.05). 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对患者的影响较小,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不适发生率.

    作者:岑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黄体酮胶囊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体酮胶囊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治疗的80例无排卵性功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予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观察组予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周期、月经期、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对月经周期及月经期均有显著疗效,且两组无排卵性功血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都显著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0.05). ;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予戊酸雌二醇加黄体酮胶囊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鹏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丹红和黄芪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TGFβ1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丹红和黄芪注射液对肝硬化与肝纤维化的作用. 方法 通过丹红和黄芪注射液对肝硬化及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检测药物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1],丹红注黄芪注射液可以改善肝硬化,减少患者血清中TGFβ1的表达结论丹红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不但能够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而且通过抑制TGFβ1的产生,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对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的作用[2].

    作者:黎林盛;袁乐东;蒙斌;钟品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现实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现实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在临床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60)患者在临床免疫检验中采取常规的质量控制措施,观察组(n=60)患者在临床免疫检验中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实施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现实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检验结果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01, <0.05). 结论 实施严格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提高检验质量,有利于临床诊断和制度治疗方案,终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

    作者:王心愿;姜云清;于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统计分析及管理探讨

    目的 观察综合医院对于法定传染病的上报情况,并对流行病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4年1~12月诊治的8519例传染病患者进行研究与分析. 结果 此次8519例患者中其中乙类传染性疾病有2535例,占总数的29.76%,丙类5610例,占总数的65.85%,无甲类传染性疾病.结论 由于每日门诊的人数较大,医院的相关人员需时刻警惕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防止医院内被传染性疾病所侵染.

    作者:杨莲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T、MRI和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综合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应用CT、MRI及MRCP实行综合诊断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252例, 对其分别实施CT及CT、MRI、MRCP综合检查, 对比其检查符合率. 结果 CT、MRI、MRCP综合检查的定性检查符合率要明显高于单纯的CT检查,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实施CT、MRI及MRCP综合检查可获取较好效果,提升定性诊断符合率,实现对恶性疾病的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秦银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必净辅助治疗晚血临床比较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 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

    作者:胡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儿特重度烧伤的综合救治思路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成年人工作日益繁重和繁忙,照看幼儿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并且年轻夫妇照看幼儿的经验不足,幼儿对事物认知不足自身护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几乎为零,容易出现事故,导致幼儿烧烫伤的概率日益提高. 幼儿是弱小脆弱的,由于他们还未长大,身体各项机能不完全,新陈代谢较成年人慢,有时对于成年人微不足道的烧烫伤害就可能使幼儿失去生命.当遇到小儿特重度烧伤时,应该立即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做出正确的抗休克抗感染的措施,依据补液原则正确且快速的给患者补充体液,从而及时的救治患者,避免引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患儿继发感染时,需要进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随后,还应立即进行护理,从而提高救治效率.

    作者:李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n=58)和治疗组(n=58),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分别采用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组FMA评分与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吴淑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与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 对临床中尿液检验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4月进行尿液检验的12545例尿液标本,对其进行分析回顾,总结统计出现误差的样本,并对其产生误差的因素进行总结,并针对误差提出应对措施. 结果 12545例尿液样本中,280例出现误差,误差率为2.23%. 由于在采集中未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尿液标本出现污染、样本标记出现误差、容器未达到标准等因素导致尿液检验出现误差.结论 导致尿液检验出现误差的因素较多,因此患者在检验尿液的过程中,需要患者、检验医师、临床护士等共同配合,提高检验的质量.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素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素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取手术治疗肾素瘤患者40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回顾.观察患者术前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采取手术治疗,配合围手术期护理病情均显著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后期无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发生. 结论 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治疗质量,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复发情况少.

    作者:房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IL-17、S-IgE相关性分析

    目的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有效性在临床中已得到验证,但作用机制缺少资料. 为此,作者比较了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常规治疗(辅良舒鼻喷雾剂)的有效性及对IL-17表达的影响,并评价IL-17与S-IgE的相关性.方法 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门诊招募符合方案的AR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组(A组),辅良舒组(B组). A组方案为壮医莲花针叩刺背廊穴并拔罐(隔日1次);B组为辅舒良鼻喷雾剂(喷鼻,每日1次);疗程均为10d,停1w后继续第2疗程治疗,观察终点是2疗程后不同分组的疗效及对白介素17(IL-17)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并检测两组治疗前S-IgE水平,分析IL-17与S-IgE在AR发病中的相关性. 结果 从2013年1月1日~2014年6月1日,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结束后分析A组的疗效优于B组.治疗后A、B组的IL-17均低于治疗前( <0.05),A组与B组治疗后IL-17表达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0.05),AR患者血清IL-17与血清S-Ig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5, <0.01)研究过程中并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者两组间的患者的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治疗AR疗效确切,其机制为抑制IL-17的表达,IL-17及S-IgE是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的重要细胞因子.

    作者:黄卓燕;冯纬纭;杨培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